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领域的智能化风潮不可逆转,汽车生产在未来的汽车工业只是制造环节之一,软件、数据等的重要性才是关键,这也是熟谙该领域玩法的互联网巨头们的最大底气。
“造车”是产业界最热门的词汇,尤其是身处新能源汽车的红利时代,没有哪家愿景远大的企业能拒绝这巨大利好的诱惑。造车大航海浪潮里,科技巨头们携资本和在多个技术领域积累的优势汹涌而来,誓为人们的未来出行带来更多变化。
科技巨头新赛道
未来我们将拥有什么样的出行体验?且听科技巨头细细道来。
科技巨头多是通过颠覆传统产业获得巨大的新市场与新利益,当智能手机的想象空间逐渐接近天花板,智能汽车的想象力却刚剛开始,可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新型智能汽车正是又一次机遇,在这条竞争的新赛道上,所有科技企业都兴致满满、动作频频。
2017年7月,李彦宏吃到国内首张无人驾驶罚单时一脸喜气,而今百度造车的消息自然不令人意外,百度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新组建的“百度汽车”公司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早在数年前,百度就深入汽车产业,与多家顶级汽车厂商合作,为新型汽车赋能前沿技术,一直在默默积累相关技术、资源、人才,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落地经验。多次声言不会加入造车行列的华为利用自身的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势为汽车赋能,事实上,除了整车制造和电池、电控等少数不涉及的领域,华为无论是智能硬件还是软件平台都做到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覆盖。马化腾曾言,“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发展方向是产业互联网,而汽车产业是腾讯进行产业互联网探索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腾讯在汽车交通领域的投资涵盖整车制造、车联网、智慧出行、自动驾驶、二手车服务、汽车销售、金融等,遍及全产业链。技术积淀不那么雄厚的美团稳坐理想汽车第二大股东,在资本市场上演永动机“奇迹”,滴滴也找到比亚迪代工,生产专属的网约车车型。
国外巨头也有自己的布局思路。索尼公司发布了电动轿车Vision-S在欧洲冬季路测的最新进展,这款去年就曾亮相的概念电动轿车已成以黑科技闻名的索尼的又一王牌力作。美国自动驾驶公司Cruise近日完成的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里,微软赫然在列,微软已与通用汽车和Cruise展开合作,三方在软硬件、云计算、生产制造、合作伙伴生态等领域强强联手。微软本身拥有WinCE车载影音娱乐平台和个人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合作伙伴包括宝马、福特、雷诺、日产、丰田等传统车企。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表示,“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如何运送人员和货物。作为Cruise和GM首选的云服务,我们将利用Azure的力量来帮助他们扩展规模,并使自动驾驶成为主流。”谷歌入局更早,12年前就在X实验室成立了无人车部门,该部门后成为Waymo公司,全力推动载人业务WaymoOne和载物业务WaymoVia的商业化,分别与沃尔沃在乘用车领域、与戴姆勒在重卡汽车领域达成战略合作,研发无人驾驶的乘用车和重卡。亚马逊也在自动驾驶领域积极投资,自身也使用起了10万辆电动物流车。苹果的“造车”传言则传了一遍又一遍,其从不回应,只是其事关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泰坦计划”一直稳定推进,最近数年发布了一系列包括车载电池、电子钥匙等面向电动汽车的技术成果,也许某一天糅合了苹果美学的苹果汽车就悄然现世。
在估值数十万亿的汽车市场,任何有名有姓的参与企业都有机会获利丰厚。不过,科技巨头造车时觊觎的并不是现实世界的销量几何,它们更关注的是从以汽车为代表的硬件领域延伸到整个网络空间。
传统车企的应对
智能汽车将成为人类的第三生活空间,全球智能汽车战火越燃越烈,想要不被淘汰,入局或增持成为各方的必须动作。
不过,对来势凶猛的科技巨头进入造车领域,业界也有不同声音,“互联网和车企合作是一种造车模式,但不会成为主流”,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造车涉及硬件制造和软件控制等诸多问题,双方需要更好地磨合,“互联网企业造车在中高端市场有一定的机会,但以低成本为主的入门级市场还是以传统车企为主。”
有观点认为,“传统车企的话语权在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中被极大削弱,软件平台和内容生态越发成为时代特点。”但能拿下数以百万、千万计销量的传统车企并不甘于在新竞争潮流里落后,何况,大部分科技巨头并不能亲身下场完成造车的全部环节,与传统车企的深度合作才是效率最高的选择。以吉利为例,其正致力成为以用户驱动、创新驱动的数字化科技型企业。吉利已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各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汽车整车、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吉利汽车集团CEO安聪慧表示,“2021年将成为吉利汽车的科技转型与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全速之年。”另一个典型案例是,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智己汽车已于2020年底完成注册,合作三方分别是大型汽车集团、地方政府与互联网巨头,“政企科”组团的这次全新尝试,目标直指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
此外,在2021年CES上,汽车电动化和自动化是重要主题。通用汽车推出一款电动飞行凯迪拉克轿车。梅赛德斯-奔驰、松下汽车、博世等企业重点展示了如何使用数据和设计改善电动汽车的驾驶和充电体验。
是的,竞合才是常态,权谋往来、万千变化只为获益,科技巨头收获高效、传统巨头守住尊严,方才都不至于在出行变革的狂澜里倒下。
“造车”是产业界最热门的词汇,尤其是身处新能源汽车的红利时代,没有哪家愿景远大的企业能拒绝这巨大利好的诱惑。造车大航海浪潮里,科技巨头们携资本和在多个技术领域积累的优势汹涌而来,誓为人们的未来出行带来更多变化。
科技巨头新赛道
未来我们将拥有什么样的出行体验?且听科技巨头细细道来。
科技巨头多是通过颠覆传统产业获得巨大的新市场与新利益,当智能手机的想象空间逐渐接近天花板,智能汽车的想象力却刚剛开始,可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新型智能汽车正是又一次机遇,在这条竞争的新赛道上,所有科技企业都兴致满满、动作频频。
2017年7月,李彦宏吃到国内首张无人驾驶罚单时一脸喜气,而今百度造车的消息自然不令人意外,百度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新组建的“百度汽车”公司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早在数年前,百度就深入汽车产业,与多家顶级汽车厂商合作,为新型汽车赋能前沿技术,一直在默默积累相关技术、资源、人才,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落地经验。多次声言不会加入造车行列的华为利用自身的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势为汽车赋能,事实上,除了整车制造和电池、电控等少数不涉及的领域,华为无论是智能硬件还是软件平台都做到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覆盖。马化腾曾言,“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发展方向是产业互联网,而汽车产业是腾讯进行产业互联网探索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腾讯在汽车交通领域的投资涵盖整车制造、车联网、智慧出行、自动驾驶、二手车服务、汽车销售、金融等,遍及全产业链。技术积淀不那么雄厚的美团稳坐理想汽车第二大股东,在资本市场上演永动机“奇迹”,滴滴也找到比亚迪代工,生产专属的网约车车型。
国外巨头也有自己的布局思路。索尼公司发布了电动轿车Vision-S在欧洲冬季路测的最新进展,这款去年就曾亮相的概念电动轿车已成以黑科技闻名的索尼的又一王牌力作。美国自动驾驶公司Cruise近日完成的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里,微软赫然在列,微软已与通用汽车和Cruise展开合作,三方在软硬件、云计算、生产制造、合作伙伴生态等领域强强联手。微软本身拥有WinCE车载影音娱乐平台和个人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合作伙伴包括宝马、福特、雷诺、日产、丰田等传统车企。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表示,“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如何运送人员和货物。作为Cruise和GM首选的云服务,我们将利用Azure的力量来帮助他们扩展规模,并使自动驾驶成为主流。”谷歌入局更早,12年前就在X实验室成立了无人车部门,该部门后成为Waymo公司,全力推动载人业务WaymoOne和载物业务WaymoVia的商业化,分别与沃尔沃在乘用车领域、与戴姆勒在重卡汽车领域达成战略合作,研发无人驾驶的乘用车和重卡。亚马逊也在自动驾驶领域积极投资,自身也使用起了10万辆电动物流车。苹果的“造车”传言则传了一遍又一遍,其从不回应,只是其事关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泰坦计划”一直稳定推进,最近数年发布了一系列包括车载电池、电子钥匙等面向电动汽车的技术成果,也许某一天糅合了苹果美学的苹果汽车就悄然现世。
在估值数十万亿的汽车市场,任何有名有姓的参与企业都有机会获利丰厚。不过,科技巨头造车时觊觎的并不是现实世界的销量几何,它们更关注的是从以汽车为代表的硬件领域延伸到整个网络空间。
传统车企的应对
智能汽车将成为人类的第三生活空间,全球智能汽车战火越燃越烈,想要不被淘汰,入局或增持成为各方的必须动作。
不过,对来势凶猛的科技巨头进入造车领域,业界也有不同声音,“互联网和车企合作是一种造车模式,但不会成为主流”,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造车涉及硬件制造和软件控制等诸多问题,双方需要更好地磨合,“互联网企业造车在中高端市场有一定的机会,但以低成本为主的入门级市场还是以传统车企为主。”
有观点认为,“传统车企的话语权在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中被极大削弱,软件平台和内容生态越发成为时代特点。”但能拿下数以百万、千万计销量的传统车企并不甘于在新竞争潮流里落后,何况,大部分科技巨头并不能亲身下场完成造车的全部环节,与传统车企的深度合作才是效率最高的选择。以吉利为例,其正致力成为以用户驱动、创新驱动的数字化科技型企业。吉利已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各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汽车整车、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吉利汽车集团CEO安聪慧表示,“2021年将成为吉利汽车的科技转型与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全速之年。”另一个典型案例是,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智己汽车已于2020年底完成注册,合作三方分别是大型汽车集团、地方政府与互联网巨头,“政企科”组团的这次全新尝试,目标直指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
此外,在2021年CES上,汽车电动化和自动化是重要主题。通用汽车推出一款电动飞行凯迪拉克轿车。梅赛德斯-奔驰、松下汽车、博世等企业重点展示了如何使用数据和设计改善电动汽车的驾驶和充电体验。
是的,竞合才是常态,权谋往来、万千变化只为获益,科技巨头收获高效、传统巨头守住尊严,方才都不至于在出行变革的狂澜里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