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Ⅲ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

来源 :财富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634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其中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而言是最致命的、最具破坏力的。2008年金融危机中多家知名的大型跨国银行倒闭,流动性风险再次受到关注。本文首先简述巴塞尔协议Ⅲ中有关流动性的规定及我国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较强的股份制银行以及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进行评析,最后对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Ⅲ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1、前言
  2008年金融危机虽已过去五年但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尤其是金融业。通过反思,巴塞尔委员会意识到此次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的流动性管理存在不足,并相继颁布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原则》以及《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在2010年12月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中确定增加了对动态流动性监管的要求。
  在我国,无论是人民银行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5月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2013年六月份爆发的钱荒均体现出流动性紧张信号与我国一向“标榜”的流动性充足并不相符。同时,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的加速,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越加复杂,对其流动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通过搜集和分析我国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结合在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现行的流动性管理要求和监管指标,分析近两年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2、巴塞尔协议Ⅲ有关流动性的规定
  在颁布巴塞尔协议Ⅲ前,巴塞尔委员会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于2008年9月颁布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原则》。该文从五个方面:管理和监督流动性风险的基本原则、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方法、流动性风险的测量和管理、信息公开披露和监管者的作用,提出了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原则。并在2010年颁布的巴塞尔协议Ⅲ中,提高了流动性管理的地位。
  2.1、流动性风险管理
  巴塞尔协议Ⅲ中指出,要对流动性进行有效监管,以确保银行系统有充足的流动性,提高其应对高压力环境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即要求银行必须在经营策略、内部治理、业务风险三个角度分别确立详细的流动性管理实践方法;要求银行必须建立一套可供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流动性的稳健的风险测量和管理程序;要求银行多样化资金来源和筹资策略。
  为遵循巴塞尔协议Ⅲ中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新规定,我国银监会在2011年根据国际流动性监管的新形势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进行补充和完善,起草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并预期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该《办法》又被称为中国版的“巴Ⅲ”。而我国在2013年6月份发生了银行间阶段性流动性紧张的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暴露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不足的问题。银监会对有关情况进行研究后,于2013年10月份,再次起草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在该《办法》中具体的流动性管理要求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四点:1、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2、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3、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4、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2.2、流动性风险监管
  在流动性监管方面,巴塞尔协议Ⅲ主要规定了两个新的流动性动态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其中流动性覆盖率主要用于衡量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通过变现其所保持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净稳定资金比例则主要用于衡量银行的长期流动性水平,其引入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减少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的期限错配,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满足各类表内外业务对稳定资金的需求。其计算公式为:
  我国结合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根据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所习惯使用的流动性监管指标,规定了新的监管指标体系: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相关的规定主要出自我国银监会最新颁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计划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但考虑到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计量较为复杂,我国银行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因而规定了一定的过渡期,即这两个指标应当于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2017年底及2018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100%。因而虽然旧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仍为我国现行的主要监管指标,并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
  3、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分析
  我国根据新颁布的巴塞尔协议Ⅲ,制定了新的流动性管理和监管办法。本文以样本银行2012年和2013年的流动性比例、存贷款依存比例、核心负债以及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样本数据,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对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的流动性状况进行评价,并比较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流动性方面的差异。在样本银行的选取方面,本文选择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五家较有竞争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五家规模较大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广州银行、北京银行、盛京银行、九江银行、南充市银行。但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数据较为缺乏,不将其纳入到商业银行总体流动性分析中,以免影响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1、我国商业银行总体流动性水平
  通过分析全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平均值和增长率,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的风险,且该风险有增大的趋势。   首先,从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的增长率看,由于受到人民银行在2012年5月下调法定准备金率的影响和2012年末的世界末日谣言所引发的提现需求激增的影响,流动性比率在2012年中和年末,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而且,从流动性比率的整体状况看,与2012年相比2013年的整体的流动性比率是呈下降趋势的。其次,由全国商业银行的核心负债依存度的平均水平仅在2013年的第三季度达到规定的60%,可见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核心负债比率过低,负债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并且从变动幅度看,虽自2013年第一季度起,核心负债依存度的平均水平平稳上升,但与2012年相比,2013年的增长速度却有明显的下降。再次,我国商业银行在2012年和2013年的绝大多数时期,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均没有达到3%的要求,即商业银行存在超额准备金不足的问题。且由增长率可见,2013年全国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超额准备金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对象,其数额在存款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通过分析,本文发现现行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中,全国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有50%不符合规定,同时,绝大多数监管指标的变化趋势均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呈恶化趋势。但由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其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等均存在较大差别,总体均值并不能完全准确的反映出各类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因此应就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分别进行分析。
  3.2、流动性比例比较分析
  从均值上看,三种类型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在2012年和2013年均远大于25%的规定,表明这三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均较为充足。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流动性水平在40%左右,而地方性商业银行高达63%,这主要是由于其规模小,在金融市场上融资能力较差,为了规避流动性风险而不得不持有大量流动性资产。
  从波动幅度和趋势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均有下降趋势,且前者的趋势更为明显,即仅从流动性比例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均有恶化趋势,且前者的趋势更为明显。
  3.3、存款比例比较分析
  从均值可得,三种类型的商业银行在2012年和2013年的存贷款比例均符合小于75%的规定,且在这两年期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均值均最高,即其所面临的由贷款数额过大所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大。但从增长率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这意味着其贷款数额日趋合理,相应的流动性状况不断得以改善。而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例是呈上升趋势的,表明其贷款数额增速过快,流动性风险增大。
  3.4、核心负债依存度比较分析
  从均值看,自2012年第四季度起,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负债依存度均符合大于60%的规定;然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核心负债依存度均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仅为40%。由此可得,在我国,规模越小的银行,其核心负债占比过小的问题越突出,负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越为严重,银行潜在的无法满足由负债产生的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越大。从增长率看,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负债依存度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因而,可得,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更为合理,稳定性更好,且其优化趋势更强,相应潜在的流动性风险较低。
  3.5、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比较分析
  从均值看,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在观察期内均符合大于3%的规定,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均远达不到3%的标准。但从增长率可看出,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呈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却呈上升趋势,且变动幅度较大。由此可得,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相对不足,但该问题正在逐渐得以改善,而国有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的状况却呈现出恶化趋势。
  通过对比分析可得,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大,经营时间较长,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较多等优势,除了流动性比率外,国有商业银行的其他三个指标在2012年第一季的平均水平均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从变动趋势看,除了核心负债依存度外,剩下的三个流动性指标均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均呈恶化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目前平均的流动性管理整体水平低于国有商业银行,但其经营方式较为灵活,风险意识较为强烈,因而其流动性状况改善的趋势强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地方性商业银行除了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款比例符合国家流动性监管的标准,其余两个流动性指标远达不到要求,这表明地方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4、对策建议
  4.1、增加动态监管指标
  我国现行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为:流行比率、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存贷比例,在这五个指标中仅有流动性缺口为动态指标。虽静态指标具有计算简便,操作简单的优势,但同时其具有滞后性的不足,不能及时反映企业当下的流动性水平;且其计算过程多采用平均法,虽能提高数据的准确度,但同时会削弱相关指标的波动性。由于现行的指标体系主要为静态监管指标,因而其并不能及时的、真实的反映出我国银行流动性的状况。为此我国在2013年10月份起草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优化了流动性监管指,其包括了巴塞尔协议Ⅲ中新增的全球统一的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并保留了两个静态指标: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受到较大的争议。首先,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主要是根据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的特点确定的动态指标,其在我国的适用性遭到部分研究人员的质疑。其次,存贷款比例是最基本、最简单直观、使用最普遍的流动性度量指标,但其去留问题在近年来备受争议。部分专家认为应借鉴美国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取消存贷款比例的要求,给予银行更大的盈利空间。而部分专家、学者则认为,随着我国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日益完善,银行通过发债等方式筹集资金在总负债中的比例也日益上升,但其程度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不应盲目照搬别国的做法,而且存款仍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负债来源,因而应保留存贷款比例,以保证银行的流动性。虽然争议仍在持续,但新的监管指标体系提高了流动性指标的比例,能有效的提高流动性监管的及时性,有其先进之处。本文建议,在不断完善流动性指标时,应以尽可能真实的反映银行流动性状况为前提,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不应盲从国际做法,保留具有代表性的静态指标,引入具有合理性的动态指标,以切实增强监管力度。   4.2、加强流动性指标披露的监管
  在银行的定期报告以及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中有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的数据、文字描述都较为缺乏,或者根本没有,这表明我国的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同时,相应的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不够。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风险中最致命、最具破坏力的,虽然我国现在仍处于大政府小市场的经济状态,人民银行受命于国务院,为了保持市场稳定,当大型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时人民银行“出手”干预的可能性很大,但2013年年与金融市场相关几大重要事件如:六月份“钱荒”中人民银行的态度,2013年7月份颁布的“金十条”中关于加快金融领域市场化的计划,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有关提高市场地位的政策方针,均可看出这种可能性在不断减小。因而,商业银行若不尽快意识到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将难以抵御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和金融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所带来的风险。银行作为经济运行的枢纽,其在国民经济中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流动性风险增大,相应的倒闭也会几率增大,这会给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监管部门应要求商业银行将其流动性状况准确、充分、及时的披露。
  4.3、对银行的流动性监管应实行差别化管理
  我国目前对银行业的流动性监管仍采用统一的监管标准。但国内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业务范围,服务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经营模式,盈利目标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的具体情况和程度也并不相同。因而本文认为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流动管理方法,实行银行间的差别化监管,即针对不同类别的商业银行的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监管,能更有效的控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余永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量与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17-24.
  [2]贺强,徐松云.“钱荒”溯源[J].热点聚焦2013年第7期:26-28.
  [3]林颖,关小虎.解读巴塞尔流动性风险监管新指标[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31期:59-66.
  [4]杨旭.基于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的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38-39.
  [5]惠子.论巴塞尔协议Ⅲ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风险管理[D].吉林:吉林大学,2013:29-31.
  [6]刘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0:7-14.
  [7]郭鸿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以某商业银行A分行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8-11.
其他文献
摘 要:世界经济逐渐趋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同地区会计准则向相同方向发展,财务报告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这才能保证我国企业在此环境下顺利发展。当前财务报告有许多缺陷,对财务报告局限性和改善措施进行研究,成为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财务报告 局限性 原因 改进措施  1、引言  会计财务报告就是对企业资金消耗进行统计与汇总,企业的信息分析和整体规划都会受到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影
期刊
摘 要:目前,大学生创业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关注和重视。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高校创业成功率,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绩效,构建一个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大学生创业者追求经济利益的一种渠道,更是大学生创业者坚定自己的创业目标、及时调整奋斗策略,实现成功创业;更是大学生实现生涯的持续发展与人生价值所需要的。另外,由于大学生创业的行业一般集中在智力资本集中、专
期刊
今年以来,平昌全县上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突出投资拉动,强化产业支撑。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1、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2.07亿元,同比增长10.8%,总量、增速均位列巴中市第一,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比巴中市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继续保持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及市内其他县(区)的发展势
期刊
摘 要: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陆续向世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企业的发展也步入了重要转折时期。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企业发展的新的飞跃,关键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力作为加快推进企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战略基点;作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作为企业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突破瓶颈制
期刊
摘 要: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业企业内部控制架构,关注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建立和实施相应的企业内部规范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业 内部控制 企业层面控制 业务层面控制 规范体系  1、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时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从单线运营进入了网络化运
期刊
摘 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主要发挥什么功能作用,是上市公司需要充分了解的。本文主要对于对政府功能与角色定位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政府监管 财务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接受信息披露一方面是面向大众的监督,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保证投资人员的利益,将公司目前的财务情况与经营等信息向社会大众公开,也是为了保障证劵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期刊
1、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创造的产值占国内GDP的60%,上缴了近56%的国家税收,提供了77%的城镇就业岗位。可以说,小微企业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们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极大阻碍了小微企业的稳定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突出表现为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营改增政策的有利性分析入手,阐述了营改增试点的效应,进一步指出政策实施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营改增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营改增 试点范围 税率结构  1、“营改增”政策的有利性分析  1.1、有利于改善税制的完善性  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增值税具有“中性”的优点,客观上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做大做强。但是要充分发挥增值税的这种中性效应,前
期刊
摘 要:研究分析了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重点从中心城市和乡村腹地两个视角和人口规模、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福利状况等方面进行梳理,并阐述了问题发生的机制,并对相应问题调控对策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快速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 问题对策  1、绪论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表
期刊
摘 要: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互的影响和促进可以让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能力获得提升。对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实行资产配置共享机制对单位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整合,能够让事业单位的发展获得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为企事业单位节约资金开销,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情况,能够有效的让企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得到保护。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  我国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