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庭楷给父母的信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jiangfa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榕二兄②:
  弟自事变③后,毅然走出饥寒的家庭,参加了人民的子弟兵——八路军。将近九年光景,因不了解咱乡的社会情况,未敢贸然写信,恐信到家后引起不幸之事件(过去曾以做生意为名与家寄信两封,均未见回音)④。
  咱家的情景,我是想像〔象〕到的,尤其想到在贫苦的日子里熬煎着的苦命的双亲及年迈的祖母,他们也许……我不敢往下想。哥哥,你们会意味〔会〕到我没有直接给二老写信的意思吧。
  由于旧社会制度的黑暗,而造成我们连年不能翻身的贫困。我们应认识<到>,这并不怪我们的命运不好,也并不是上帝的安派〔排〕,这只不过是自己骗自己,自己安慰自己的说法。我不相信我们生来就是要受苦的。难道我们就不会享福吗?!我们如果还一味的谜〔迷〕信、糊涂,还在祈祷、依赖上帝⑤,埋怨命运,那就成了笑话了。我们还是要自己跌倒自己爬,要听民主政府的话,始终跟着人民的救星——毛主席走。
  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而当这和平建设时期⑥,弟将更努力,为群众服务,为新社会服务,一〔以〕待更进一步、更彻底的完成民主和平改革的大业,而能得到巩固,那是我的光荣,是父母的光荣,是群众的光荣,也是新社会的光荣。
  回想当初,从家门走出,在途中独行的我,心中是怎么兴奋,但又是如何悲伤呵!爹娘呀,你这刚能扎〔展〕翅远飞<的>幼稚的孩儿,从此就不能顾念到你们了。哥哥呀,我对爹娘应敬〔尽〕的一切,也完全交付你们了。
  入伍初期,思家心尤切。一天正在念着父亲,这几年来体衰面瘦,显然是由于长期负着咱一家生死重担,常受饥寒威胁而苦愁所致。正在沉默思念,适逢父亲从遥远的家乡,在兵荒马乱中[冒着]一路艰险,在昔阳之皋落镇与我见面了。
  父亲深锁着愁眉,睁着一对深深的大眼,看着我,但又说不出什么来。我突然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惨,但是父亲内心的悲哀又是怎么样呢?
  第三天,我送父亲出了村口,一阵阵的悲酸直涌上心头来,但在父亲面前强为欢欣,表露着愉快的情绪,硬着心肠说几句安慰父亲的话。我望着父亲的背影直到看不见时,方才回转身来。在父亲面前不忍流下的泪珠,才一连串的淌了下来。我简直想放声大哭,呵!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吧……一连好几天,总在担心着这一段遥远艰险的路程上年老身孤的爸爸。
  中国人民的灾难,和我们一生所以得到这样的遭遇,只得憎恨日本法西斯的凶恶残暴,也不得不埋怨我国当权者的腐败无能。
  提起来话儿长,记得在一九三九年的春天,偶遇一熟人告我说:“你走后不久,即有坏份〔分〕子恶意造谣云:皇军讨伐大捷,八路大部溃散,冯家儿子已毙命疆场……故家人日夜痛哭不止(特别是母亲)。”我听了突然心头狂跳,对恶意造谣者恨之入骨,然愤恨之余,又不觉凄然泪下。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那〔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
  离别之情,一言难尽。我每次提起笔来即想到我辈一生之患难遭遇,使我心绪撩〔缭〕乱,手指颤抖,简直写不出什么来,只好搁笔而去。哥哥,这封信,我鼓了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写出来呢。
  我现在很健壮,一切均不感困难。想咱一家最幸福、最愉快的就数我自己了,请不必顾念。我在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步兵第九旅第二十六团任作战参谋,现驻在安(阳)西曲沟集。来信可交河南安阳交通总局转九旅第二十六团交我即可。
  我在情况许可时回家一探,希千万不要来找,因部队驻防不定,或东或西,恐不易找寻。
  请即来信告以祖母、父母、叔伯、婶母、兄弟姊妹等的详情。
  遥祝
  阖家老幼安康!
  (来信示知,咱乡为平〈定〉东县或平〈定〉西县及第几区)
  弟庭楷
  四月廿五号
  旧历三月廿三
  注释:
  ①冯庭楷(1923-1946),山西平定人,一生只给父母留下两封信。这是其中一封,写于1946年4月25日。因馮庭楷自1938年离家到写此信时已9年未与家人取得联系,怕家中有变故,所以信的抬头写的是他大哥、二哥。写此信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步兵第九旅第二十六团司令部作战参谋。1946年9月18日,冯庭楷在山东巨野作战时,遭敌机轰炸,壮烈牺牲。
  ②樟,指冯庭楷的大哥冯庭枋,原名冯庭樟(1916-1995),1938年7月参加革命,曾任太岳区安泽县第五区武委会主任。榕,指冯庭楷的二哥冯庭榕(1919-2009),1938年入党。
  ③事变,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④本家书内容,缺、错、冗等内容用校勘符号进行了标注,具体为:“()”表示原信内容,“〈〉”表示补充内容,“〔〕”表示错别字修改,“[]”表示原文冗余内容。原信写作时混用的字,如“的”“地”“得”等,不做标注。
  ⑤1934年,冯庭楷一家信奉天主教。从1938年开始,他与父亲、大哥、二哥相继参加革命。
  ⑥1946年1月,国共两党公布《停战协定》 ,并与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该《纲领》 指出:“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设即应开始。”
其他文献
在青松翠柏掩映下的山西省娄烦县米峪镇战斗烈士陵园,长眠着一位身经百战、战功显赫的老将军,他是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他是一名久经考验的老共产党员。战争年代,他在娄烦工作战斗多年,视娄烦为第二故乡。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开国将军杨秀山。  杨秀山,原名杨木森,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峰口镇(今属洪湖市)万宝村一个佃农家庭,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5月
期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这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即将变成现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文明富裕新生活征程中谱写的壮丽诗篇。在这漫长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中,有奋斗有牺牲,有苦难有辉煌,值得世人铭记。为此,本刊特开设
期刊
刘忠文,1926年2月出生于山西保德县,1940年参加工作,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任保德县委书记。1955年1月刘忠文调忻县地委工作,先后担任忻县地委第一副秘书长、秘书长和地委常委,1965年任忻县县委书记。1971年刘忠文再度担任保德县委书记,1976年调任忻县地区农工部部长,后任地委常委、行署常务副专员,1986年离休。2003年2月去世。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刘忠
期刊
1956年初,我国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了几年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问题,中共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摆在中共面前。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和当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
期刊
贺昌(1906—1935),原名贺颖,山西离石柳林镇(今属柳林县)人。192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早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中共早期高级党务工作者,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政治委员,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职。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21岁的贺昌当选为中央委员,是中共党史上迄今为止最年
期刊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在山东(济南片,青岛片区,烟台片区)、江苏(南京片区,苏州片区,连云港片区)、广西(南宁片区,钦州港片区,崇左片区)、河北(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大兴机场片区)、云南(昆明片区,红河片区,德宏片区)、黑龙江(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6个省区、19个城市(片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贸区建设是一项
期刊
鼎力建校  1948年5月17日,临汾战役取得胜利,晋南全境解放。晋冀鲁豫和陕甘宁两大解放区从此连成一片。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根据中央指示,10月19日,贺龙在晋绥文艺界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2周年座谈会上宣告:“西北局决定,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成
期刊
高君宇(1896—1925),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山西静乐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人。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与邓中夏等同志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全国最早的50多名共产党员之一、山西第一个共产党员、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共中央第二届执行委员。“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
期刊
编者按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颁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出全民族抗日作战的号召。同时,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从8月25日起,改编后的八路军先后经陕西韩城芝川镇渡过黄河,挺进山西前线,浴血奋战,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
期刊
开设专栏,是如今报刊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而要使专栏富有新意,拥有大量读者,能把其内容铭刻于人们的记忆,就需要编者拿出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办栏艺术。《党史文汇》 杂志就是这样,其新开的“巨变共和国70年”与“红歌唱响70年”专栏,能获得非常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编者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拿出了力所能及的心血和才智,完美地使用了创办专栏的艺术。只要细心研读两栏内的文章,就能看出其中的一些奥秘。  瞄准亮点,开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