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中的情感教学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是语文老师在课前与作品的情感交流。应该说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驾御这种魅力,将它收入囊中。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语文老师一定要先让自己感受到这一点:语文带给我们的是一首首感人的诗,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一曲曲优美的旋律。在讲解初二的一篇文章《陋室铭》之前,我读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我已经被刘禹锡的那种淡雅的境界震慑住了:没有世俗的打扰,没有烦杂的声音,看到的只是一幅动人的画卷,那里的只有一片绿色,那里有的只有作者的简陋的房屋,那里有的只是陶醉在自己的世界的作者……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啊!自己何曾不是这样的心态呢?文章要给予读者的,是作者的那颗企求平静,追求志趣高远的心。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语言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或者与读者的思想感情相通而产生共鸣,或者高于读者的思想感情品位而净化读者的心灵,或者是一种新鲜的经验而丰富、充实读者的精神生活。
  二是在教学中语文老师的情感的彰显力。语文教材充满了情感,但是这些丰富的情感很多时候需要只有借助老师的发挥才能体现出来。老师要让学生咀嚼、品味这些语言,从而感受它的精妙。当真正感受到语言的妙处时,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就会情不自禁地去品读、体会,甚至发出会心的微笑。当学生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全理解的时候,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背影》这篇文章,表达朱自清对自己父亲那种由不解到顿悟到感激之情的变化。文中对于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相当感人:“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但今天的学生,体会不出作者真挚强烈的情感。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就必须找到情感的“触发点”。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爱和恨往往比较外露,只要能找准情感的“触发点”,学生就会感动,就能被感染。我首先是举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背影并让学生来描述,然后话锋一转,在表扬学生描绘得好的同时,重点地提爷爷奶奶和自己父母的背影,并设问:”你们觉得在你们的描述中他们的背影与一般人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在老师极富有感染里和煽动力的话语面前,学生用了诸如;“沉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等词语,在音乐的陪伴下,我又一次深情地朗读了该选段,我看见,许多学生的眼角都流下泪来……我想如果在这课中老师不认真体会朱自清的思想情感,那就很难产生共鸣,也就不能感染学生。老师的这种感染,是用自己的那颗心,那颗和作者产生了共鸣的心,还有那由内而外的感情的投入,这一点我相信比任何一味的灌输和说教要都好得多。
  三是老师的授课时的体态语言。在讲授《核舟记》的时候,文中有一段对人物神态的描写:“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在讲解的过程中,我融入了较多的体态语言,生动地将每一个人的体态动作用自己的体态表现出来,学生看后,自己也用相同的方法比画,整堂课,学生仿佛就在演绎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演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体态是心灵的外部表现,一个人可以掩饰内心的情感,却无法掩饰体态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外部体态来推测他的内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体态语言的核心。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投去鼓励的目光;学生回答正确,老师要投去欣赏的目光;学生有精彩的回答,老师要投去惊喜的目光,并伴以颔首。这些体态语言看似微不足道,但对学生来说,则是莫大的力量。
其他文献
一、校园继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近年来,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不断拨出专款,陆续购买了几万册图书,不断充实学校的图书馆,现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已达到十万册。图书常年开放,向学生出借图书;同时学校也完善各班的多媒体管理,开放学校的计算机房,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上网,进行网上阅读;利用好学校的黑板报,建立了读书长廊,营造开阔学生视野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学校阅读气氛日益浓郁的同时,试作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达
期刊
在新课改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但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却感到不那么得心应手,有时会因为就“自主、合作、探究”不下去而半途而废,又回传统教学的老路上。究其原因,其实还是传统教学思想的遗毒,我认为原因有两方面。  其一,在于教师,教师首先要改变角色。  长期以来,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
期刊
自控力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个人的成长乃至成功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或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就有可能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侵犯他人的权利,同时自己的权利也会受到威胁;缺少自控力,也会常常与别人发生冲突,违反社会规则,失去耐心,因而也会失去获得成功的自我保障因素。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非常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陈会昌说:“小时候的智商和自我控制力哪一个对
期刊
昨晚在操场散步,走到操场靠近围墙的一边,看到一个小男孩正趴在地下呢。我走到他跟前,他也没发现我。小家伙五六岁的样子,大大的脑袋,由于趴那儿的时间长了,整个身上和脸都灰灰的。他眼睛睁的大大的,手里还拿着一根小草,在看眼前的几只蚂蚁呢。  我注意到他在用手中的小草赶着那几只蚂蚁,而那几只蚂蚁好像故意逗他似的,就是在他手中的小草上爬来爬去。  我悄悄离开,只觉得这应该是他最快乐的时刻,这个场景也是最美好
期刊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杜威说“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每当新课本发下之后,学生最喜欢看的大多还是语文课本,原因是能看懂,有故事。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保持他们的这种阅读热情。我一直告诉他们语文是最好学的,只要会说话,认汉字,就能学语文。大多数学生喜欢读小说,我就借助故事性强的名著讲解细致描写的重要性。告诉他们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心中即
期刊
1、活动背景分析  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我们习惯于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然后把写作时的注意点说一下,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写,我上学时,老师就是这样做的。等自己做了老师之后,我也这样教我的学生,但通过几次作文,学生写的东西都不理想,要么文采显得干瘪,要么写的东西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写刻苦学习,学生还会写什么晚上村子里有电影,但小明不去看,在家里学习,要知道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写这样的例子了,没想到将近
期刊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和创新能力。即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并使之形成创新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其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是在更新观念、更新自我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精神。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故意设疑,阻塞思路,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努力
期刊
一、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大”的讲话中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
期刊
一、语言要规范、优美  教师的职业语言是普通话,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音调和谐,节奏明快,韵律优美的普通话,用以朗读、讲课,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富有音乐色彩的美妙意境。在语文课上,用普通话读出作者的情感,体会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在美文的熏陶中学生的崇高理想得以加深,文学修养得以提高,审美体验得以加强,语文兴趣更加浓厚。教学中推广使用普通话,使学
期刊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品读、赏析《枫桥夜泊》描绘的画面,领略诗中悲凉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正如备课时预设的一样,学生们不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而且理解了诗的意思,领悟了诗人凝重孤寂的思想感情。可是就在理解诗意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对于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作者描写的是深秋夜晚的景,可有个学生却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晨的景。“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我让学生讨论,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