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难是最好的教育
1928年,田华出生在河北唐县小山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为了生计,父亲贩过盐,但不久便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家里虽有7亩地,却无人懂得耕种,只好出租收取租金。可是每每到了年底,也仅能收回不到一担的粮食。田华家里只好借债度日,但是尽管家里早已揭不开锅,到了还债的日子,还是得想办法还债。于是,爸爸不得不变卖掉家里一些还能值点钱的家当,甚至田华唯一一件小玩具也准备出卖了。
“爸爸,这是我最后的玩具了,能不能别卖啊?”
“不行,咱家不能食言,说好了要归还欠债的。你看我们家还有更值钱点的东西吗?再说你弟弟妹妹们都几天没吃上像样的饭了,留着玩具可不能当饭吃!”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田华幼小的心里就是这样扎下了根。
懂得纺棉手艺的母亲更加勤俭节约,还让田华帮忙打下手,这让田华早早地学会了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在父母的坚持下,一家人勉强度日。不幸的是,勤劳的母亲因染上了可怕的痢疾而撒手人寰,这一年田华才9岁。
之后的日子里,一家人为了还越来越多的债务,到了年关,就得被债主苦苦逼债。恶狠狠的债主每抛下一句狠话,便在田华幼小的心里,深深地烙下了要改变这一现状的迫切愿望。她每天拼命地打柴、挑水、推碾子、挖野菜,凡是农村女孩子能干的事,她在不到十岁的年纪都会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是最好的教育,这话对于田华特别合适。
部队是最好的学校
田华12岁这年,八路军来到了村子里,炊事班就安扎在田华家的小院。田华每每总能意外得到八路军们给的馒头、饼和菜,这样的恩惠让田华感到特别温暖。
作为一个孩子,当时田华最大的快乐是能够跟着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看他们的表演。在每次演戏前,剧社的同志都会教大家唱歌,在一旁听歌的田华竟然被选中。当时部队命令下得非常急促,要求她第二天就去参军,随大部队前行。此时,田华觉得突然间要决定这么一件大事情,特别是不舍得离开父亲和家,她很为难。父亲看着面前这位一脸稚气的女儿,温柔地说:“去就去吧,你不是想上学吗?部队就是你的学校。到了部队要好好学习,爸爸等着你学成归来。”
带着父亲的嘱托,田华随部队上路了。但是田华年龄太小,她不习惯整日行军走那么漫长的征程;不习惯几个人同睡一个被子;甚至觉得家里的糟糠粗饭也比现在的伙食更适合自己的胃口。虽然行军越走越远,但父亲的嘱托却一直藏在田华的心里,田华告诉自己,不能轻易退缩,只能打消回家的念头,一心一意地跟着革命队伍前进。在部队这个大家庭中,田华不光学习表演,也能学习文化知识。渐渐地,她已经完全把身心融入革命队伍中去了。
喜儿是最好的自己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下,鼓声与炮声常常混杂在一起,而年幼的田华,却总把炮声当成是战鼓。当时抗敌剧社正在排演歌剧《白毛女》,因自幼经历非常吻合《白毛女》剧情,田华非常想本色出演“喜儿”一角,但是导演怕她因年龄实在太小,对角色体会不深而只能担任场记。这对于当时的田华来说不无遗憾。
幸亏战争的岁月特别催人早熟,在不久之后的电影《白毛女》中,田华终于和“喜儿”续了前缘。因为导演王滨、水华发现,这时田华的气质,完全吻合这一角色。田华觉得演喜儿就像是演自己,她只要好好回忆自己的经历就可以本色出演。她把贫苦人家的女儿“喜儿”刻画得细致入微、真实感人。没想到《白毛女》放映后,不仅受到了大众的热烈欢迎,也在当年文化部优秀影片评奖中获得一等奖,田华还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
苦难是最好的洗礼,战争的硝烟便是那催熟剂,磨炼了田华的坚强意志,使她那刚正不阿的红色人格迅速成长。以后的田华,便在表演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演越顺。一部部红色经典电影,如《白求恩大夫》《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秘密图纸》等的上映,让她深深地走进了人们的心中。“党的女儿”田华,成功地从贫苦女孩成长为成熟的人民艺术家,被周恩来总理授予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的称号。
自己是最好的榜样
田华的三个儿子,在她的红色教育下长大。孩子们上小学了,同学们大都知道他们就是“白毛女”的儿子,便都主动过来示好。孩子们都觉得沾了母亲的光,这让他们无比自豪。
但是,田华却是时刻以艰苦作风作为孩子们的教育信条,决不让孩子们多花一分钱,多占公家一丝便宜。对待别人家的孩子,田华只要得知谁有困难都会出手相助,前后有超过100名学生娃得到过她的资助。但是孩子们要看一场电影需要钱买票时,田华却告诉他们“想看电影自己挣钱去”。所以,为了看几场好看的电影,孩子们在学校勤工俭学了一个暑假,才高兴地看到了几场记忆深刻的电影。这让孩子们懂得了只有自己劳动得来的报酬才是最宝贵的。以后孩子们想要用钱时,就真的想办法自己努力劳动获取报酬了。
田华常常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榜样,让孩子们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她常常以“党的女儿”严格要求自己,不拍任何一个广告。因为她认为,最好的广告便是自己使用了人家的产品,真正觉得好才能帮人宣传,否则就是虚假广告。
对待孩子们,已经出名的田华也一样严格。大儿子想上一所好点的中学,希望母亲出面求情时,田华却严正告诫孩子们,只有自己努力考上的才是最光荣的,否则她也不会低头求人。有了大哥的经历,老二、老三为了能升到重点中学学习,就只有自己刻苦努力了,最后果然如愿以偿。田华的不求人作风,让孩子们毕业后进公司上班没有沾到母亲一点光,因为孩子们知道,求了,母亲也不会答应的。
1928年,田华出生在河北唐县小山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为了生计,父亲贩过盐,但不久便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家里虽有7亩地,却无人懂得耕种,只好出租收取租金。可是每每到了年底,也仅能收回不到一担的粮食。田华家里只好借债度日,但是尽管家里早已揭不开锅,到了还债的日子,还是得想办法还债。于是,爸爸不得不变卖掉家里一些还能值点钱的家当,甚至田华唯一一件小玩具也准备出卖了。
“爸爸,这是我最后的玩具了,能不能别卖啊?”
“不行,咱家不能食言,说好了要归还欠债的。你看我们家还有更值钱点的东西吗?再说你弟弟妹妹们都几天没吃上像样的饭了,留着玩具可不能当饭吃!”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田华幼小的心里就是这样扎下了根。
懂得纺棉手艺的母亲更加勤俭节约,还让田华帮忙打下手,这让田华早早地学会了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在父母的坚持下,一家人勉强度日。不幸的是,勤劳的母亲因染上了可怕的痢疾而撒手人寰,这一年田华才9岁。
之后的日子里,一家人为了还越来越多的债务,到了年关,就得被债主苦苦逼债。恶狠狠的债主每抛下一句狠话,便在田华幼小的心里,深深地烙下了要改变这一现状的迫切愿望。她每天拼命地打柴、挑水、推碾子、挖野菜,凡是农村女孩子能干的事,她在不到十岁的年纪都会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是最好的教育,这话对于田华特别合适。
部队是最好的学校
田华12岁这年,八路军来到了村子里,炊事班就安扎在田华家的小院。田华每每总能意外得到八路军们给的馒头、饼和菜,这样的恩惠让田华感到特别温暖。
作为一个孩子,当时田华最大的快乐是能够跟着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看他们的表演。在每次演戏前,剧社的同志都会教大家唱歌,在一旁听歌的田华竟然被选中。当时部队命令下得非常急促,要求她第二天就去参军,随大部队前行。此时,田华觉得突然间要决定这么一件大事情,特别是不舍得离开父亲和家,她很为难。父亲看着面前这位一脸稚气的女儿,温柔地说:“去就去吧,你不是想上学吗?部队就是你的学校。到了部队要好好学习,爸爸等着你学成归来。”
带着父亲的嘱托,田华随部队上路了。但是田华年龄太小,她不习惯整日行军走那么漫长的征程;不习惯几个人同睡一个被子;甚至觉得家里的糟糠粗饭也比现在的伙食更适合自己的胃口。虽然行军越走越远,但父亲的嘱托却一直藏在田华的心里,田华告诉自己,不能轻易退缩,只能打消回家的念头,一心一意地跟着革命队伍前进。在部队这个大家庭中,田华不光学习表演,也能学习文化知识。渐渐地,她已经完全把身心融入革命队伍中去了。
喜儿是最好的自己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下,鼓声与炮声常常混杂在一起,而年幼的田华,却总把炮声当成是战鼓。当时抗敌剧社正在排演歌剧《白毛女》,因自幼经历非常吻合《白毛女》剧情,田华非常想本色出演“喜儿”一角,但是导演怕她因年龄实在太小,对角色体会不深而只能担任场记。这对于当时的田华来说不无遗憾。
幸亏战争的岁月特别催人早熟,在不久之后的电影《白毛女》中,田华终于和“喜儿”续了前缘。因为导演王滨、水华发现,这时田华的气质,完全吻合这一角色。田华觉得演喜儿就像是演自己,她只要好好回忆自己的经历就可以本色出演。她把贫苦人家的女儿“喜儿”刻画得细致入微、真实感人。没想到《白毛女》放映后,不仅受到了大众的热烈欢迎,也在当年文化部优秀影片评奖中获得一等奖,田华还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
苦难是最好的洗礼,战争的硝烟便是那催熟剂,磨炼了田华的坚强意志,使她那刚正不阿的红色人格迅速成长。以后的田华,便在表演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演越顺。一部部红色经典电影,如《白求恩大夫》《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秘密图纸》等的上映,让她深深地走进了人们的心中。“党的女儿”田华,成功地从贫苦女孩成长为成熟的人民艺术家,被周恩来总理授予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的称号。
自己是最好的榜样
田华的三个儿子,在她的红色教育下长大。孩子们上小学了,同学们大都知道他们就是“白毛女”的儿子,便都主动过来示好。孩子们都觉得沾了母亲的光,这让他们无比自豪。
但是,田华却是时刻以艰苦作风作为孩子们的教育信条,决不让孩子们多花一分钱,多占公家一丝便宜。对待别人家的孩子,田华只要得知谁有困难都会出手相助,前后有超过100名学生娃得到过她的资助。但是孩子们要看一场电影需要钱买票时,田华却告诉他们“想看电影自己挣钱去”。所以,为了看几场好看的电影,孩子们在学校勤工俭学了一个暑假,才高兴地看到了几场记忆深刻的电影。这让孩子们懂得了只有自己劳动得来的报酬才是最宝贵的。以后孩子们想要用钱时,就真的想办法自己努力劳动获取报酬了。
田华常常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榜样,让孩子们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她常常以“党的女儿”严格要求自己,不拍任何一个广告。因为她认为,最好的广告便是自己使用了人家的产品,真正觉得好才能帮人宣传,否则就是虚假广告。
对待孩子们,已经出名的田华也一样严格。大儿子想上一所好点的中学,希望母亲出面求情时,田华却严正告诫孩子们,只有自己努力考上的才是最光荣的,否则她也不会低头求人。有了大哥的经历,老二、老三为了能升到重点中学学习,就只有自己刻苦努力了,最后果然如愿以偿。田华的不求人作风,让孩子们毕业后进公司上班没有沾到母亲一点光,因为孩子们知道,求了,母亲也不会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