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名单。长春市南关区在此次活动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南关区荣膺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树勋小学、西五小学、曙光小学3所学校被评为活动优秀学校。南关区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做法?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2014年以来,长春市南关区以“示范试点建设”为抓手,以“机制创新和应用驱动”为着力点,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走出了一条“试点探索、典型引路、挖掘经验、全面推广”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主任兼南关区教育局网信办主任景颜双介绍说。
强化区域空间建设
2012年,南关区率先在全市建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末,在西五小学等大学区龙头校开展空间应用试点工作,2017年逐步扩大到全区中小学,实现一人一空间的建设目标。同时,实行“信息化月报制”,推动了学校空间建设常态化应用;每年一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专项督导评比,激发了校长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信息化装备建设上,以奖代拨,鼓励应用。
2015年,区政府投资8000万元完成全区“三通”的建设任务,实现了中小学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2017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大学区均衡发展服务平台及21间智慧教室和28间直播教室,促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的更新换代、整合优化和统筹利用,形成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为全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2018年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80490人,其中注册教师2353人,注册学生26089人,注册家长51953人,率先在全省县区中实现一人一空间建设与应用任务,建设普及率达到100%。
注重空间应用
南关区始终遵循“普及应用、融合创新、示范推广”的原则,组织全区教师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应用活动,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并引导师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学习空间。
资源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引领全区骨干教师借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全国中小学优质课大赛”等活動,开展“云空间助力课堂教学应用”说课录制、微课制作等活动,研发了一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在大学区成员学校之间开设“点播课堂”“直播课堂”“名师课堂”等,促进了教育公平发展。
网络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南关区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让教研更具实效性,使教师专业水平快速提升。教师通过开通的个人空间,搜集资源、发布信息、撰写教学笔记、开展专题研究等,丰富多彩的学习研修形式使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空间交流让教与学全面互动。南关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优化资源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者上传课件、教案、案例等,进行教学、教研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教师们在个人空间里分享交流学习成果,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顶层设计推进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了推进机制设计,在发展方向上,实现从“建设导向”到“应用导向”的转变;实施路径上,实现从“先易后难”到“整体推进”的转变。同时以大学区龙头校带动学区内各校全员应用,从而引领成员校共同参与,整体推进。
大数据分析提供空间应用精准评估。平台管理者通过后台空间数据可以关注学习者的“参与、专注、规律和交互”四个维度,即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学习投入的程度、学习活动的规律性、以及学习者之间交流互动的情况。
经过几年的实践,南关区初步形成了“三项创新”新成果。一是探索了空间预习、网络说课、名师课堂、远程辅导等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二是创新了“区校网络大集备”的教研新方式;三是创新了大数据技术教学管理新模式。
同时,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了吉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吉林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子课题——“基于‘吉林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区域生态教学路径的实践研究”,从而加快推进全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打造区域生态教育新模式。
2014年以来,长春市南关区以“示范试点建设”为抓手,以“机制创新和应用驱动”为着力点,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走出了一条“试点探索、典型引路、挖掘经验、全面推广”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主任兼南关区教育局网信办主任景颜双介绍说。
强化区域空间建设
2012年,南关区率先在全市建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末,在西五小学等大学区龙头校开展空间应用试点工作,2017年逐步扩大到全区中小学,实现一人一空间的建设目标。同时,实行“信息化月报制”,推动了学校空间建设常态化应用;每年一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专项督导评比,激发了校长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信息化装备建设上,以奖代拨,鼓励应用。
2015年,区政府投资8000万元完成全区“三通”的建设任务,实现了中小学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2017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大学区均衡发展服务平台及21间智慧教室和28间直播教室,促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的更新换代、整合优化和统筹利用,形成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为全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2018年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80490人,其中注册教师2353人,注册学生26089人,注册家长51953人,率先在全省县区中实现一人一空间建设与应用任务,建设普及率达到100%。
注重空间应用
南关区始终遵循“普及应用、融合创新、示范推广”的原则,组织全区教师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应用活动,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并引导师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学习空间。
资源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引领全区骨干教师借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全国中小学优质课大赛”等活動,开展“云空间助力课堂教学应用”说课录制、微课制作等活动,研发了一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在大学区成员学校之间开设“点播课堂”“直播课堂”“名师课堂”等,促进了教育公平发展。
网络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南关区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让教研更具实效性,使教师专业水平快速提升。教师通过开通的个人空间,搜集资源、发布信息、撰写教学笔记、开展专题研究等,丰富多彩的学习研修形式使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空间交流让教与学全面互动。南关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构建泛在学习环境,优化资源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者上传课件、教案、案例等,进行教学、教研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教师们在个人空间里分享交流学习成果,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顶层设计推进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了推进机制设计,在发展方向上,实现从“建设导向”到“应用导向”的转变;实施路径上,实现从“先易后难”到“整体推进”的转变。同时以大学区龙头校带动学区内各校全员应用,从而引领成员校共同参与,整体推进。
大数据分析提供空间应用精准评估。平台管理者通过后台空间数据可以关注学习者的“参与、专注、规律和交互”四个维度,即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学习投入的程度、学习活动的规律性、以及学习者之间交流互动的情况。
经过几年的实践,南关区初步形成了“三项创新”新成果。一是探索了空间预习、网络说课、名师课堂、远程辅导等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二是创新了“区校网络大集备”的教研新方式;三是创新了大数据技术教学管理新模式。
同时,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了吉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吉林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子课题——“基于‘吉林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区域生态教学路径的实践研究”,从而加快推进全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打造区域生态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