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期的血浆氨基酸代谢研究

来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yly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急性发作期的血浆氨基酸代谢变化,从代谢通路方面探讨AD发病机制;探讨AD亚型外源型和内源型急性发作期血浆氨基酸代谢差异。方法将收集的符合儿童AD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其中22例为外源型AD组,18例为内源型AD组)和非AD患者为对照组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代谢组学检测血浆样本中的代谢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A-DA)对产生的矩阵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血浆样本差异性代谢物质,通过MetaboAnalyst5.0平台分析可能存在的异常代谢通路。结果各组间区分良好,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AD组与对照组间存在7种代谢差异物,外源型与内源型AD组存在6种代谢差异物;比较AD组与对照组发现存在的异常代谢通路有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内源型和外源型AD组发现存在的异常代谢通路有氨基酰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结论儿童AD急性发作期与对照组的血浆氨基酸代谢物具有明显差异,可能与AD的发病机制相关;急性发作期内源型和外源型AD血浆部分氨基酸代谢及代谢通路具有代谢差异。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对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认识到AD患者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如今为了满足精准医学尤其是靶向治疗的需求,我们致力于通过生物标志物对AD患者进行亚型的划分。本文将对生物标志物在AD中的研究进展和价值进行阐述,同时将这些标志物划分为识别性与监测性两类进行总结。
人禀五行之气立身树德,而有仁义礼智信之五常也;五常本乎五行,出于五脏,是五行精神层面构成要素,与五脏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五常本质上承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内涵,五常之道有利于构建谐和社会。古代先贤擅以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来辨证施治。五常与"五色""五音"一样,同为中医五行理论体系构成要素。文章初步探讨五常之常、五常之应、五常之变,以及在皮肤病临证中的可操作性,旨在进一步丰富皮肤科辨治体系。
过氧化钙(CaO2)是十分重要的无机过氧化物,在食品行业中可用作面粉的增白剂,但过氧化钙的过度食用会给人身体带来极大地危害,如影响代谢、诱发癌症等。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作为催化剂可通过催化过氧化氢对多种有机化合物进行氧化并产生颜色变化,已经广泛的用于对过氧化氢的酶法测定,也可用来检测过氧化钙的含量,但使用天然过氧化物酶存在成本较高、酶活易受影响等问题。以甲烷为营养物质的甲烷氧
学位
学位
学位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四弯风”“奶藓”“湿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与机体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皮肤屏障等因素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此病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西医治疗多使用类固醇、抗组胺药和免疫抑制剂,长期服用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药防治AD历史悠久、疗效突出,临床实践经验丰富,随着社会发展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AD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文
本文是对于实验动画《戏》创作实践的分析,实验动画短片以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与独特的探索创新性成为了动画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动画的实验性,本质就是从工作方法出发,实验尝试突破原来的艺术的边界。文章围绕笔者创作的实验动画《戏》,通过创作实践、文献综述以及案例分析对实验动画《戏》的造型语言、符号性象征化表达、材质介质的探索、景别镜头以及音效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戏》的创作实践的分析,本文提
目的 观察自血穴注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AD)免疫炎症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与免疫调节效应机制。方法 将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自血穴注组(C组)、自血臀肌注射组(D组)、地塞米松组(E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0.5%DNCB诱导AD模型,造模第3周开始,C组采用自体全血注射双侧足三里(ST36)、曲池(LI1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