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导读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t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并掌握《西游记》这部名著的相关文学常识和主要情节内容;
  过程与方法:
  解读主要人物;通过人物的解读、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学会长篇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西游记》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及其他文學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解读和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重读《西游记》,收集评论《西游记》人物形象的资料,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学生方面:分小组提前选定主要的研究对象,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86版西游记片头曲,引出经典电视剧背后的经典著作,西游记。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2.作家补充介绍。吴承恩出身在一个小商人家庭。 “性敏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观)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人物志》)。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中,直到45岁才得了一个岁贡生(地方官学选送国子监学习的生员)。60多岁时,因家贫母老,无以赡养,谋了一个浙江长兴县丞。由于不愿向上司折腰,不久又拂袖而归。晚年写了《西游记》。
  3.成书情况补充介绍。《西游记》故事起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即今印度)取佛经这一真实事件。玄奘回国后,曾奉皇帝命令口述沿途见闻,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不朽的文学巨著。
  4.教师展示下面内容,进一步明确全书的内容结构。
  《西游记》共100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艺术结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全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由、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全书以唐僧师徒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把数十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其中大闹三界是序幕,取经缘由是过渡,西天取经是主体。
  三、合作探究,精细研读
  1.品评人物,交流阅读体会:根据所讲的小故事谈谈你对《西游记》中某个人物的认识。
  要求,每组集体或派代表发言,概括人物形象并自行补充板书。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作者也同时描写了唐僧作为普通人可亲、可近的一面,他虽不能降妖,对徒弟的辛劳却也十分感激。他是取经队伍不可替代的精神领袖,具有坚定的意志。一个神奇英雄完成某种艰难事业并不足为奇,而一个普通人要做出同样的业绩,就让人钦佩不已。唐僧不同于孙悟空的风采也正在这里。
  性格:举止文雅、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忠奸不分、固执。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性情急躁、虚荣心强、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又名猪悟能,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使者,是取经队伍中最滑稽的人物。首先,他以取经途中有不少贡献。他对敌人不惜力气,举钯狠筑,即使被妖精抓住也骂不绝口,不肯屈服。其次他浑厚憨直,常干傻事,每次耍小聪明却总被行者识破。在他身上更多孩童的天真烂漫。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
  循规蹈矩、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忠诚老实、勤勤恳恳、明哲保身、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固执。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倡导个性化体验,鼓励他们提出批判性意见,细致解读人物。)
  师徒四人做一总结。
  神魔的政治隐喻引入主题的探讨。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2.探讨《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徙,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四、拓展激趣,课堂总结
  《西游记》的多角度解读。“心学”,宗教,阴谋论,影视剧改编,真假美猴王的隐喻等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课外延伸,作业布置
  制作西游记的读书笔记卡,谈西游记的读书体会。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复习信的格式,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  表达你的心声。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
期刊
一、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公元208年,正值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曹操所唱的就是千古名篇《短歌行》。  二、文体常识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  先看题目《短歌
期刊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为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个目,学好这一框题的内容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又各具特色;2.理解文化的概念;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框的学习,能分析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和具体事例,分析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重大文化活動、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够利用网络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
期刊
充分尊重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与發展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人生志向,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引导学生以一种主动的、负责任的姿态,与他人、社会进行互动,能与人合作和分享。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質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或指定分母的分数。  3.培养观察、综合概况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
期刊
【教材分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
期刊
一、活动主题:亲子活动艺术课  二、活动总目标  1.促进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2.促进沟通能力的发展  3.增强社会技能  4.促进认知教学  三、活动分目标  1.练习躯体的使用控制,比如坐姿,躺姿,爬行,跪走,并试着在妈妈的协助下慢慢行走  2.提升眼手協调  3.提升自我表达能力,增强口头表达与非语言互动  4.能够在老师引导下,逐渐独立参与音乐活动  四、教学活动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必修5第一章第二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本节对“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推导,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其学习平台是学生已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高斯求和法等相关知识。对本节的研究,为以后学习数列求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求和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与发展;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与发展。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 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