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反应中金属枝晶结构的观察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lia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置换反应生成的金属单质呈树枝状,可称之为“金属树”。为取得更好的“金属树”可视化效果,采用压缩反应空间和改变观察方式的思路进行实验探究。将置换反应制成玻片标本,将反应空间压缩至薄层以防止“金属树”重叠干扰。用光学显微镜、数码体视镜、手机微距镜等设备观察金属树标本,可清晰地观察到金属树枝晶的细节结构。该实验可作为课堂实验、家庭实验或课外探究等教学活动,适合在中学推广。
  关键词: 金属置换反应; 金属树; 显微镜; 可视化; 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6-0079-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在金属的置换反应中,由于原电池的存在,新生成的金属单质形状呈树枝状[1]。因此,可以形象地称之为“金属树”,包括铜树、银树、铅树等。常规的置换反应在试管中进行,将金属丝放入溶液中即可观察到现象。但是这种观察是非常粗略的,只能看清生成物的颜色,而无法观察生成物的细节结构和生成过程。为观察金属树,许多研究者做出了探索和尝试,但仍然存在局限性。
  1 研究现状
  目前,为观察金属树所做的可视化改进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改变反应载体
  一些研究者选用滤纸为载体制作金属树。以铜树为例,在浸有氯化铜(或硫酸铜)溶液的滤纸上放一片锌片(或锌粒),几分钟后就能用肉眼观察到树状铜金属以辐射状生成[2, 3]。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在同样具有毛细现象的粉笔上完成类似的实验[4]。
  笔者尝试了该实验,在浸有0.5mol/L硫酸铜、硝酸银、乙酸铅溶液的滤纸上分别放置一片锌片,静置待其反应。30min后观察现象,金属树分别生长,但银树、铅树由于枝干较细、颜色过淡,均难以辨别,效果不佳。铜树生长效果较好,但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铜树枝干与滤纸纤维纠缠在一起,铜树生长受到滤纸干扰,铜树
  枝晶细节模糊不清。
  所以,改变反应载体的做法只适合观察精度要求不高的趣味实验(只能观察到铜树的整体形态),且观察银树、铅树的效果不佳。
  1.2 改变反应介質
  有研究者用凝胶代替水作为反应介质制作金属树。以铜树为例,将混有氯化铜的热琼脂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后形成凝胶,在培养皿中插入弯曲的铝片,可以凭借肉眼观察到铜树的生长[5]。但这种做法不太适合用显微镜观察: 大量铜树枝干在不同的竖直高度同时生长,在显微镜下显得密密麻麻、相互交错,上下之间相互干扰,造成铜树枝干细节难以辨别。所以,仅改变反应介质的做法依然只能观察到铜树整体形态,而不能观察到铜树枝晶的细节部分。
  1.3 改变观察方式
  还有研究者用高清摄像机拍摄金属树。以铜树为例,在硫酸铜溶液中放置锌片,用装有微距镜头的高清摄像机直接拍摄[6]。这种技术放大了实验现象,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铜树生长的细节,甚至可以直接看出单棵铜树树枝状的形态。但是,装有微距镜头的摄像机的焦距范围很窄,由于铜树生长的方向不能确定,因此要反复调试才能恰好拍到不失焦的视频。而且高清摄像机和微距镜头价格昂贵,一般学校难以配备。所以,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现象的做法成本高、操作难、耗时长、不确定性大,虽然能清晰拍摄到金属树,但难以在中学推广。
  2 改进思路
  现有的金属树实验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与预期效果概括如表1所示。
  笔者采用压缩反应空间(将置换反应的空间压缩成薄薄一层)和改变观察方式(采用显微摄影等技术观察)的思路,设计了一种可以形成单独金属树并保存较长时间的装置——金属树玻片标本。
  3 金属树标本的制作
  以锌片分别与硫酸铜、硝酸银、乙酸铅的置换反应为例,铜树、银树、铅树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如下。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制作其他金属的置换反应。
  3.1 制作材料
  试剂: 锌片、0.5mol/L硫酸铜溶液、0.5mol/L硝酸银溶液、0.5mol/L乙酸铅溶液
  仪器: 24mm×75mm载玻片、24mm×60mm矩形盖玻片、滴管
  材料: 小木夹、0.1mm厚塑料纸、双面胶、剪刀
  3.2 制作步骤
  (1) 从塑料纸上剪出2片11mm×60mm的长方形,用双面胶分别粘贴在载玻片上方和下方(图1稀疏阴影部分)。然后再剪2片8mm×24mm的长方形,粘贴在左右两侧(图1密集阴影部分),覆盖一部分横向塑料纸。
  (2) 从锌片上剪下15mm×1.5mm的锌条,放入横向2张塑料纸中间。
  (3) 在锌条上滴加3~4滴硫酸铜溶液,迅速用盖玻片覆盖,并用木夹夹住盖玻片的四个角(恰好夹在纵向塑料纸上)。
  (4) 将硫酸铜替换成硝酸银、乙酸铅,重复步骤(1)~(3)。
  3.3 制作效果
  盐溶液充满了盖玻片与塑料纸的间隙,在图1稀疏阴影部分形成了薄薄一层“溶液膜”。反应时,金属树扎根于锌片,不断向外围生长,仅需几分钟就能观察到树状金属单质生成。三种金属树中,银树枝干最细生长最快,铜树枝干最粗生长最慢,其形态各不相同。1小时后,反应基本结束,金属树分散分布于图1稀疏阴影的全部空间。
  4 金属树标本的观察
  4.1 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可以大胆地应用于微型化学实验[7]。模仿生物玻片标本的观察方法,将金属树标本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粗细准焦螺旋即可观察。利用配套手机夹将手机固定在目镜上,可以随时拍摄照片。
  笔者拍摄的金属树见图2,第1~3行分别是铜树、银树、铅树,左列是放大40倍的效果,右列是放大100倍的效果。由此可见,金属树标本在显微镜下的成像非常清晰,各种金属树枝晶结构的差异一目了然。但是,光学显微镜的光线是由下向上照射的,不透光物体都呈现黑色,因此无法呈现金属树原本的颜色。   4.2 数码体视镜
  数码体视镜(解剖镜)的光线由上至下照射,物镜接收的是反射光,因此可以显示颜色。将金属树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体视镜自动将图像传输至计算机。调节焦距后,金属树微观结构就清晰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实验者可以直接截图保存。
  图3是笔者拍摄的放大50倍的图像(局部),a、 b、 c分别代表铜树、银树、铅树。除观察到金属树枝晶结构形态外,还可以发现铜树顶端(新生成的铜单质)呈红色,而根部(生成时间较长的铜单质)已经被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氧化成黑色[8]。
  4.3 手机微距镜
  对于少数没有配备显微镜的学校,还可以用微距摄影的方法代替。在手机后置摄像头上安装手机微距镜,对准金属树标本即可拍摄。虽然放大的倍数不是很高,但依然可以观察到金属树生长的基本形态(铜树效果见图4)。
  5 实验用途
  本实验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效果明显、趣味性强等优点,适合在中学推广。建议本实验可以用于以下情况。(1)课堂引入: 在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前演示本实验,激发学生兴趣;(2)拓展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拓展原电池知识,理解铁置换铜的反应不能为铁件镀铜的原因[9];(3)家庭实验: 本实验材料易得、安全性高,学生可在家完成标本制作,然后带至学校观察;(4)课外探究: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温度、溶液浓度、金属种类、有无催化剂(氯离子)等因素对金属树生长情况(速度、形态)的影响,亦可将不同溶液(例如硫酸铜和硝酸银)混合后反应,观察金属树种类,比较反应先后顺序。
  参考文献:
  [1]吴孙富. “铜树”的生长原理[J]. 中学化学, 2011, (2): 17.
  [2]许燕红, 杨吉祥, 姚茜芸等. 影响铜树生长因素的探究[J]. 化学教育, 2015, 36(23): 64~67.
  [3]徐春芸. 2个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 2017, 38(23): 47~49.
  [4]陈凯, 陈昌云, 张丽娜. 制作“金属树”的微型趣味實验[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 (4): 44.
  [5]许骋艺, 顾伊宁, 王德明等. 琼脂凝胶中的铜-铝置换反应[J]. 化学教育, 2017, 38(9): 52~54.
  [6]梁琰. 美丽的化学反应[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7]陈凯. 基于显微技术的微型化学实验——介绍一种新兴化学实验方法[J]. 化学教学, 2008, (5): 16~18.
  [8]章伟光, 晏军. 锌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中氧化铜生成原因探讨[J]. 化学教学, 1993, (5): 39~39.
  [9]邹月娥. 铁置换铜反应能否用于钢铁件镀铜[J]. 化学教学, 1997, (5): 36.
其他文献
摘要:以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胶体”内容为例,在课标和教材分析、区域性考试试题调查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课标研制、加强教材研究、提高教师评价素养、加强测后数据分析等提高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评价;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胶体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2–002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猫妈妈有三只小猫,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哆哆、啦啦和咪咪。  猫妈妈每天一早就要起床,为小猫们准备早餐,收拾玩具,打扫屋子。而三只小猫总是很调皮,经常把猫妈妈弄得精疲力尽。  到了周末,猫妈妈终于可以休息了,小猫们去外婆家做客了。  猫外婆给小猫们讲了很多的故事,尤其讲到猫妈妈的小时候,原来猫妈妈一直梦想成为舞蹈家。小猫们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的猫妈妈身形胖胖的,哪里有半点舞蹈家的影子呢?  很快就是猫妈妈
摘要:数学是一种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但是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的学习就是会解题,而忽略了通过阅读和分析来解决问题,甚至有些教师也认为阅读应该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学习,而往往不自觉地沿袭以做题为中心的模式,轻视对材料的阅读指导,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
摘要:历史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教师、学生、课堂环境、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围绕历史课程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较强的特点,结合时代环境特征和学生接受程度进行因事、因材施教,需要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评价;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21  在笔者近年的
摘要: 化学方程式书写既是高中化学核心知识,又是高考的重点和易失分点。根据信息处理方式的不同对近六年新课标Ⅰ卷非选择必做题中的信息型方程式进行分类,并以2018年深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相关数据为参考依据,针对信息型方程式书写提出有效的复习备考策略。   关键词: 信息型方程式; 数据分析; 新课标Ⅰ卷; 复习备考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5-0022-06 中图分
摘 要:学校办学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是优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以“开放、合作、共享”的教育国际化理念为引领,以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追求,通过加强师生对外交流与合作,以“中英课堂碰撞”“艺术、科技教育共享”“社区点亮生活”为主题,丰富与建设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学校“快乐教育”课程,以推进教育国际化为支点,撬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关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4年9月12日报道,近年来,在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考试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数量骤降,分数缺乏区分度。为优化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评分系统,英国教育标准化办公室计划取消目前的八分制,并于2017年完成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改革,引入九分制评分系统。届时,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将划分1-9分9个等级,9分为最高分,取代过去的A-G等级的划分。  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英
摘 要:从2010年起,加拿大对原住民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课程教学注重贴近原住民文化生活,关注那些能够提供原住民真实“声音”的文本材料。改革内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参与和创造口头文本,了解口头传说的意义;熟悉特定文本与具有原住民色彩的世界观之间的联系;文本学习要符合原住民教学方法;立足不同文化视角来理解文本,包括当地原住民视角。这对我国英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即在教学中应注重立足本土、协同教学、通力
人物简介:潘懋元,男,1920年8月4日生,广东揭阳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1951年-195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曾任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问、海外函授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主任。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