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为何对付不了董卓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中,曹操号召天下兴义师讨伐董卓,檄文发出后,各镇诸侯起兵相应,袁术、袁绍、孙坚等17支人马立刻就组织起来,加上曹操,十八路诸侯兵力“多少不等,有三万者,至有一二万者”,按这个来推算,其总兵力应该在三十万人左右,其中有曹操、袁绍等猛人,还有关羽、张飞等虎将,共同对付一个董卓肯定不在话下。然而这么热闹的局面竟然没过多久就曲终人散了。演义和史书给出的答案基本上一致:关东联军心不齐,结果被董卓各个击破了。然而,即使大家不内讧,也未必能消灭董卓。
  据《三国志》等史书记载,所谓“十八路诸侯”其实只有11路,他们的职务多是刺史、太守,是地方上的行政官,都没有军权。袁术虽然有“后将军”的头衔,但这本是虚职,又已被董卓控制的朝廷免了职,根本不掌握军队;曹操的代理“奋武将军”一职也是袁绍遥拜的,不合法。而且,他们大都是不久前才被任命的,任职顶多有一年多,在豪强大族左右地方政局的汉末时期,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他们为参加酸枣(今属河南新乡)会盟,都带来了一些人马,《三国志》说是“众各数万”,然而,这些人手里如果真的各自有“数万”人,那就是陶謙、公孙瓒一级的角色了,“众各数万”一句应该当“众数万”理解,指的是酸枣诸军总数为数万人,各路诸侯充其量各自只有几千人。曹操后来在酸枣看到“诸军兵十余万”则应该是把负责后勤保障运输的人数都计算进去的结果。更要命的是,这些人马都是临时招募的新兵,缺乏训练,根本无法与强悍的凉州军正面交锋。
  长沙郡太守孙坚倒是个老牌军人,很有军事才干,手下的人马战斗力也很强,但他是后来参加讨董的,关东联军会盟时并没有主动联络他。
  另外,联军在酸枣会盟的时间是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突然有这么多人马聚集在一块,军粮供应就是个难题。由于诸侯大多缺乏自身积累,大部分人只能靠作为东道主的冀州刺史、陈留郡太守提供后勤供应,他们二人显然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也就是说,面对总兵力十万左右、以骑兵为主且久经战阵的凉州军,关东联军不仅在素质、装备和后勤上没法比,就连数量上也不占明显优势;凉州军在守、关东联军在攻,攻守之势也有利于凉州军.这就是那些诸侯每天“置酒高会”“莫肯先进”的原因:不是他们成心耍滑头,而是他们知道根本打不过。
  曹操在《嵩里行》中写“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但当他联合济北相率先出击汴水时,却被董卓的部将杀得一败涂地,上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显然,此时的曹操没有“置酒高会”那些人的清醒和明智。
  当时真正的实力派是徐州的陶谦、荆州的刘表等人,他们都手握重兵,占的地盘也都很大,他们如果一块参加会盟,董卓恐怕连放手一拼的信心都没有,没准会乖乖退回凉州去。然而,这几个人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关东联军,但也没有参加会盟,他们仍然尊崇洛阳的天子,表明他们事实上在给董卓站台。他们的态度之所以与袁绍等人不同,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实力,是既得利益者,对他们来说,保住已得到的利益比冒险更明智。
  诸侯们虽然号称有“十八路”之多,但实力远不如人,真正的实力派也没有来参加,这才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失败的根本原因。至于“心不齐则兵不勇”,那都是表面因素了。
  编辑/安楠
其他文献
一  “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日日夜夜将我们的青春灌溉……”聚光灯下,一群白衣少年手抱吉他,正在舞台上弹唱《栀子花开》。  我的目光聚集在赵星辰一个人身上,久久没有挪开。望着他干净的脸庞,深情的眼眸……我陶醉了,似乎整个舞台上就只有他一个人存在,他正为我唱歌。  毕业之后,我们就将各奔东西。我知道,他提前被省里一所重点高中录取,过些天就要离开。我不知道他有没有
我见过许多的陌生人,有一位老爷爷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暑假的一个早上,妈妈让我陪她去买菜。  菜市场人山人海,弥漫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突然,我发现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位老爷爷在卖菜。他头顶一个草帽,身穿一件褪了色的衣服,扣子也只剩两颗,脸上布满皱纹,像经络纵横的老松树皮,手里拿着一个大烟袋,半挽着裤腿蹲在一块石头上,嘴角微微张开着,似乎在说着什么。  有一些顾客围过来挑拣老爷爷的菜,把菜乱扯
在治国理政方面,咸丰是有名的“四无”皇帝: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可在床笫之事上,咸丰是有名的“两有”皇帝:有色心、有色胆。可惜,咸丰虽贵为天子,一言九鼎,但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为所欲为。因为大清的开国领袖们怕子孙爱美人不爱江山、胡作非为,就定下了许多规矩,编织了一些“笼子”,以约束子孙的淫逸之行。  比如,宫中设有敬事房太监,专门管理皇帝床笫之事。每天晚膳过后,敬事房的太监就举着一个大银盘
公元197年,是东汉末年各路大V野蛮增长的一年。袁术、吕布、孙策、曹操、袁绍争当年度最值钱IP,连小号刘备也跑到下邳这个33线城市兼并了一个冤大头,开始认真创业。同年,一个小鲜肉在河南南阳开了一个地方性的小号:卧龙。  诸葛亮也想成为大V,但并不想马上就成为大V。开通“卧龙”号时,他只有16岁,汉末的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献帝回京、袁术称帝……这么多大事都过去了,诸葛亮才刚刚起步。社会传言,三国的红
一  树林背着书包蹦蹦跳跳走在回家路上。  腊月里寒风刺骨,冬的味道更浓了。  昨天傍晚,在县城的父亲回来了,今天一大早就用三轮车带母亲进城买年货去了。  树林放学回到家时,母亲早已经从县城回来了。  年货不多,还算齐全。瓜子花生出行茶,雪枣麻果糖拉拉,酒肉荤素样样有,年画春联鞭嚓嚓。  以树林家目前的家境,爸妈算是出手阔绰了。  爸妈给爷爷、树林和杏子都买了新冬衣,他们自己却没买。  树林鼻子酸
清朝包括康熙、乾隆在内的十位皇帝都死在北京的寒冬,而这正是老年人最容易因心血管病发致死的关卡。北京从元代以来就出现了史上有名的雾霾之害,这也火上加油,加重了老年皇帝的致死概率。  早在至元六年(1340年)腊月,雾霾封锁了元大都,导致人们多日看不见阳光,连城门都成了隐藏在霾里的一个影子。清代北京的霾灾更严重。康熙六十年(1721年)科举放榜日,“黄雾四塞,霾沙蔽日”,人们甚至担心会试榜的榜单被损坏
安妮宝贝版“刘备卖草鞋”  在空旷的集市中,刘备寂寞地卖着草鞋。那芦草淡淡的气息,让人想起了旅途,老时光,还有阳光和梦想。穿着草鞋走在桃花园中,就像灵魂的放逐,猛然邂逅了两个忧郁如雪的男子,看见他们深邃的目光,这一刻,一树灿烂桃花撑起了整个春天。  字幕组版“三顾茅庐”  刘备:“天哪,我的老伙计,你想知道我为什么来三次吗?真是见鬼,其实我也不太了解。看在上帝的份上,为什么不请我进去喝杯茶?哦,他
每一座风雨廊桥都是一部文化史。木质桥身、石质橋墩将风雨桥的身影勾勒出来。再配上层层交叠的青石瓦,密密的,不留一点儿缝隙,不让雨水有机可乘。桥檐弯弯翘起,桥顶的脊兽雕刻得栩栩如生。  坐在桥旁的茶亭里小憩,手捧一杯冒着雾气的琥珀色黑茶,细细一闻,轻啜一口,味道便在唇齿间蔓延开来。这便是我向往的美好时光。  我喜欢廊桥,特别喜欢廊桥的春天与冬天。  就在那万物复苏、冰雪融化之际,泉水又开始流淌,桥旁修
司马家是一个世家大族,人丁旺盛,西晋时期的“司马”王爷,一抓一大把,然而,自从“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姓司马的王爷几乎凋零殆尽,据历史记载,只有五个王爷成功地穿越火线,逃到了江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东晋的开创者晋元帝司马睿,司马懿六弟的孙子司马承也是其中之一。  “永嘉之乱”刚刚爆发的时候,政治嗅觉灵敏的司马承就偷偷离开了北方。他原本想去投靠镇守襄阳的征南将军山简——“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儿子
张文锦是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但令人奇怪的是,张文锦在这个六品户部主事的位置上居然一待就是八年,这是很少见的。八年的户部冷板凳时光使得张文锦深感怀才不遇,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性格,于是他整天睁大眼睛寻找立功的机会。庆幸的是,这个机会真的来了。  明孝宗去世后,张文锦因在明孝宗期间不巴结大太监刘瑾,而被新即位的明武宗看重,他终于官升两级,升为户部郎中。  大明户部有一项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