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家长或许都经历过孩子好动搞破坏的“叛逆期”:孩子无事生非、躁动不安,将家里的物件折腾个底朝天,绘本分家,玩具解体。记得上次回老家,见到堂姐家的小外甥,他特喜欢玩水。每次堂姐洗衣服或拖地的时候,他都要凑过去大闹一番,要不就是借口洗手,赖在水盆边不肯走,弄得整个堂屋水流遍地。堂姐每次都拿小外甥没办法,只能皱眉苦笑。如果我们回想自己的小时候,恐怕也会忆起这样的场景。
其实,如果好好引导,孩子“搞破坏”的贪玩行为本身就是启蒙孩子科学意识的很好途径。对孩子来说,科学其实是玩出来的。在玩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反映出孩子观察、思考、提问、寻找答案、动手验证、实际应用等科学探索的一系列过程。其中的关键在于家长是否懂得如何引导、教育孩子。《神奇科学》或许就是能帮助家长教育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培养科学意识的一本好书。
诚如作者所言,儿童的心田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哪怕不经意间落下的种子,日后也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神奇科学》让孩子做的每个实验,或许都会成为这样一颗种子。想到小外甥喜欢弄水,我首先便翻到书中有关水的科学实验,立刻注意到一个叫作“棉线水渠”的实验游戏。实验前,书中给出引导性的提问:水能沿着棉线从一个杯子流到另一个杯子中去吗?孩子看到,一定会想:没有高度差,引水用的又是软趴趴的棉线,怎么可能流出去?在对水的喜爱以及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恐怕会亲自动手试试。实验所用到的工具都是家里常见的物件,实验过程也不复杂。孩子怀着好奇心做完这个“神奇”的科学后,大人再适当引导孩子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这颗种子恐怕就牢牢扎下根了。如果我下次回老家,见到小外甥玩水,我一定会按照《神奇科学》所示的实验方式,让小外甥感受惊奇,感受科学之美。
孩子的好动是他对世界产生惊奇的表现。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亚里士多德的老头,他认为,科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惊奇、闲暇和自由。孩子天性中便有对世界的惊奇之心。而《神奇科学》选题理念放在“神奇”二字,着眼的也是开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天性。书中注重创造有问题的情境,所选的科学现象往往“有悖直觉、有违经验、有拂常识”,让孩子在“惊奇”中提出问题。我也希望天下的家长能给搞破坏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多给孩子机会,相信他们会非常愿意动手去尝试、去摆弄、去体验的。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科学启蒙,培养起很好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这种通过在“神奇”中亲近科学的方式,也是很多伟大科学家曾经走过的道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在其著名的科普作品《物理之美》结尾说过:“我写作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你们了解记诵物理学知识。我最希望做到的是,让你们欣赏这个神奇的世界。”《神奇科学》这本小书在这个奇妙的世界播下了一粒粒种子。在不久的将来,那些曾经是“捣蛋王”的孩子或许能带着惊奇的眼光,真正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陆炎/文)
【一句话书评】
最近,一套名为《神奇科学》的图书让读者见识到了它的神奇之处。这套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科普图书,上市仅一个月就售出了3.3万套,刷新了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销售速度纪录。《神奇科学》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书中的内容。作为中国第一套跨媒体可视图书,读者不仅可以阅读书中的文字,还可以观看到与图书内容有关的科普视频。这下,图书活了,小读者乐了。
——路艳霞(书评人)
(本栏目编辑洪滔)
其实,如果好好引导,孩子“搞破坏”的贪玩行为本身就是启蒙孩子科学意识的很好途径。对孩子来说,科学其实是玩出来的。在玩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反映出孩子观察、思考、提问、寻找答案、动手验证、实际应用等科学探索的一系列过程。其中的关键在于家长是否懂得如何引导、教育孩子。《神奇科学》或许就是能帮助家长教育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培养科学意识的一本好书。
诚如作者所言,儿童的心田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哪怕不经意间落下的种子,日后也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神奇科学》让孩子做的每个实验,或许都会成为这样一颗种子。想到小外甥喜欢弄水,我首先便翻到书中有关水的科学实验,立刻注意到一个叫作“棉线水渠”的实验游戏。实验前,书中给出引导性的提问:水能沿着棉线从一个杯子流到另一个杯子中去吗?孩子看到,一定会想:没有高度差,引水用的又是软趴趴的棉线,怎么可能流出去?在对水的喜爱以及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恐怕会亲自动手试试。实验所用到的工具都是家里常见的物件,实验过程也不复杂。孩子怀着好奇心做完这个“神奇”的科学后,大人再适当引导孩子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这颗种子恐怕就牢牢扎下根了。如果我下次回老家,见到小外甥玩水,我一定会按照《神奇科学》所示的实验方式,让小外甥感受惊奇,感受科学之美。
孩子的好动是他对世界产生惊奇的表现。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亚里士多德的老头,他认为,科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惊奇、闲暇和自由。孩子天性中便有对世界的惊奇之心。而《神奇科学》选题理念放在“神奇”二字,着眼的也是开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天性。书中注重创造有问题的情境,所选的科学现象往往“有悖直觉、有违经验、有拂常识”,让孩子在“惊奇”中提出问题。我也希望天下的家长能给搞破坏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多给孩子机会,相信他们会非常愿意动手去尝试、去摆弄、去体验的。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科学启蒙,培养起很好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这种通过在“神奇”中亲近科学的方式,也是很多伟大科学家曾经走过的道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在其著名的科普作品《物理之美》结尾说过:“我写作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你们了解记诵物理学知识。我最希望做到的是,让你们欣赏这个神奇的世界。”《神奇科学》这本小书在这个奇妙的世界播下了一粒粒种子。在不久的将来,那些曾经是“捣蛋王”的孩子或许能带着惊奇的眼光,真正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陆炎/文)
【一句话书评】
最近,一套名为《神奇科学》的图书让读者见识到了它的神奇之处。这套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科普图书,上市仅一个月就售出了3.3万套,刷新了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销售速度纪录。《神奇科学》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书中的内容。作为中国第一套跨媒体可视图书,读者不仅可以阅读书中的文字,还可以观看到与图书内容有关的科普视频。这下,图书活了,小读者乐了。
——路艳霞(书评人)
(本栏目编辑洪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