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基金热”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663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20年底到2021年初的“基金热”席卷了各大社交媒体,甚至由此引出了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基金社交”,该现象引起了网友与各界的热烈讨论。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基民”群体仪式性传播的内在聚集机制,并探究“情感”这一要素作为驱动力是如何使个体积极、反复地参与到互动中去的。
  关键词 基金;互动仪式链;柯林斯;狂欢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9-0086-03

1 背景概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9.89万亿元,相较于2019年底的14.76万亿元增长了34.70%,创历史新高。如此火爆的基金市场引起了众人的热议,截至2021年1月,新浪微博上“基金跌了”“当代年轻人买基金现状”等话题已经有了9万以上的讨论量、7亿左右的阅读量。
  此时流向基金的不仅仅是民众手里的余钱,还有庞大的关注度和流量。“基金热”已经从单一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语境转向了文化语境。当人们围绕“基金”展开频繁互动,创造各种符号传递他们的情感,进行“基金社交”并最终形成一个团结的群体时,我们会发现,“基金热”再一次发生了演变,最终进入了仪式传播的语境。
  作者以“基金”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检索,发现现阶段虽然已经有了关于“基金热”现象的思考,但这些文章无一例外是在经济的宏观视角下探讨问题的,而缺少个体化和经验性的分析。因此,本文将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视域下,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基金热”构建的互动仪式要素,分析这场互动仪式带来的结果和透露出的问题。

2 互动仪式要素


  2.1 前提性要件:身体的共在与边界的设置
  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模型中,只有群体内部的成员在同一场所聚集起来,同时对局外人设置边界,才能触发互动仪式,以便成员开展“共有的行动”,或是成就“共同的事件”[1]。
  虽然柯林斯表示,互动仪式链的完成需要两个及以上的成员“亲身”在场,并认为传统媒体对仪式的呈现会减少成员的情感共鸣,以至于影响仪式的体验。但不断发展的智能设备增强了人与网络的连接,促进了人的“赛博格化”,人们现实的“身体”被用数据化的方式投射到了网络空间中,达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体共在”[2]。现在的基金已经不再需要线下购买,投资者们没有一个官方的线下互动空间,但通过转赞评、私聊或是建立话题,“基金人”在社交媒体上实现了群体聚集。
  由于社交中的人们会习惯带入“自己独特的经验场”,而且倾向于与和自己具有“共享的意义”的人进行互动,在互动仪式启动之前,对局外人的明显边界就已经存在了。虽然大多数人都对基金有所耳闻,但并不代表他们了解基金这个经济概念,更不用说具体应该如何买入卖出、进行投资。而由基金延伸出来的内部话语体系,比如“追涨杀跌” “日光基”等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旁观者参与讨论的门槛,为“圈内人”和“圈外人”划出了严格的分界线。
  除了设置界限的符号,平台也会阻挡旁观者进入互动仪式中。基金购买者并非只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进行互动,他们同时也会在更为专业化的空间中交流和沟通。支付宝理财社区就是一个有着传递信息和社会交往双重功能的场域,该平台的受众定位天然地拒绝了旁观者的进入,从而為“基民”们构建了一个完全由趣缘群体组成的空间。
  不过,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身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基金投资者晒出了自己的基金收益时,局外人可能会被利益吸引,从而加入购买基金的行列中;同时,也有旁观者因为被基金所衍生出的各种戏谑的符号引起了兴趣,或者是想要通过基金进行社交,而加入这个互动的群体中。网友“那不是理想的歌”对这种现象就发出了吐槽:“以前身边朋友没有一个玩基金期货这些,怎么最近跌了被当成梗火了以后,全都来问我怎么买?”
  2.2 过程性要件: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
  “相互关注”和“共享的情感状态”是推动仪式进程的两个过程性要件。人们通过从事“共同的行动”传递自己关注的焦点,并使用各种符号表达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群体共享,从而完成仪式并使群体达到高度团结。
  无论是真正的基金购买者,还是单纯出于好奇而转变为参与者的人,他们关注的焦点都指向了基金的涨与跌。当基金由绿转红,社交媒体上就喜气洋洋,如同过节;而当基金由红转绿,“基金人”就抛出各种“梗”来宣泄自己的无奈与悲伤。这些自嘲的、狂欢式的“梗”是代表群体的符号,哪怕成员脱离了互动仪式的情境,它们也会如“图腾”一般把成员和群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前段时间在微博、朋友圈等平台上频频被转载的符号“韭零后”就是对其的完美阐释。“韭零后”被网友们解释为:“因为基金大跌而破灭坐拥百万资产梦想的,1990年以后出生的韭菜们。”正如维克多·特纳所言,“仪式象征符号最简明的特点是浓缩,它以高度浓缩的形式扎根于意义深处并能使情感迅速得到释放。”[3]作为网络术语“韭菜”的延续,“韭零后”以一种自嘲的形式释放了“90后基民”的现实焦虑,表达了他们期待获得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当与他人“相互关注”和“共享情感状态”时,作为个体的“90后基民”逐渐对自我的群体成员身份产生了认同,并“加持了相应强度的‘情感能量’”。而积极的情感能量又会催生出更加强烈的表达欲望,使成员自动开始下一轮的互动。“群体团结”就在这样的反馈和再反馈的循环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 情感驱动:自我表达、社交需求和情绪宣泄


  柯林斯认为,作为非理性因素的情感才是互动仪式的核心因素,传播从本质上讲即互动参与者“情感能量”波动变化的动态进程。个体积极的“情感能量”,比如兴奋、自信等情绪,不仅仅是互动成功的前提性条件之一,是“生成新的情感与加强团结的动力引擎”,也同样是互动仪式的重要产物。   3.1 符号表演:理想化的自我表达
  新媒体时代,用户有着越来越强烈的自我表达需求。有网友表示:“当和朋友聊基金时,这种能够侃侃而谈、指点江山的感觉让我有一种满足感。”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和各种渠道消息预测基金未来走势、决定继续持有还是马上退仓,基民们在交流中满足了自我表达的需求,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另外,象征性符号的创造也是成员满足自我表达欲望的一种方式。随着互动仪式的不断推进,群体符号的形式变得多样化,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形式让群体成员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宣泄自己的感情。网友“咸鱼丁强”在1月份分享了一条微博:“小明从小就没了父亲,为了感受到父爱,他买了基金,现在他终于看见跌了。”通过“跌”与“爹”的谐音暗示,他对投资惨遭滑铁卢的基民进行了调侃。这条微博被转发13 000多次,得到了26 000多次的点赞。而在私密性和关系连接程度都较强的朋友圈中,也有许多网友分享了许多自己创造、或转载自网络的“梗”。而这些戏谑的符号的评论,往往是一片欢声笑语。
  当基金亏损,面对自己流失的金钱,所有成员显然不可能保持一致的好心情,但正如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所提示的那样,在人际传播中个体总是更倾向于表演观众所期待的角色,而非真实的“主我”[4]。通过自嘲式、调侃式的符号传达,互动参与者将自己不幸的一面掩盖了起来,而用诙谐的语言将自己乔装打扮成了一个幽默、有趣的人。这样的方式往往更能得到观众们的捧场,满足了他们自我表达的需要,从而使成员得以将符号与自信、热忱等积极的情感能量连接起来,激发了他们继续主动表达自己、进行互动的热情。
  3.2 基金社交:身份认同的渴求
  “今天不买基金,你在90后里甚至插不上话”,有媒体通过这样的标题表现公募基金在“90后”之中的火爆程度。随着“90后”投资基金的白热化,“基金热”已经逐渐脱离社会经济的语境,进入了文化传播的领域当中。原本门槛颇高的理财投资演化成了一个泛娱乐化的表演场。除了线下日常的基金社交之外,关于基金的线上互动也很频繁。支付宝理财社区沦陷为相亲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月16日,无数“基民”涌入讨论区,纷纷晒出了自己的理财收益和自身条件,“在线征友”。有网友表示:“逛基金社区的人基本符合几个特征:双方都知道理财,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的自由相亲比被爸妈强迫好多了。”随着智能设备、社交媒体的发展与演变,时间和空间都被虚化,人们的意识可以自由地在虚拟与现实当中穿梭,但人与人之间曾经稳定、可靠的联系变得岌岌可危。因而,现代化的人们更加渴望与他人建立各种联系,进行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并获得群体归属感。
  3.3 情绪的宣泄:无处安放的现实焦虑
  有关数据表明,“基民”明显具有年轻化趋势,在2020年的新增“基民”中,“90后”占新增基民的一半以上。“90”后出生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年代,但当他们长大成人,社会却处于转型期,“遍地是黄金”的时代已然过去。同时,他们作为独生子女,还承担着赡养老人与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但依然有很多人過着“月光”的生活,甚至背负巨额债务。而当大部分“90后”被生活的琐屑困扰时,高度发达的社交媒体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展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从而进一步导致“90后”们产生了极大的落差感,使得普遍的社会焦虑流传开来。
  正是基于这种想要突破现状的焦虑,当发现2020年形势大好的基金市场时,“90后”们才会飞速投身于这种看似轻松的理财活动中,以期实现财富的累积。然而,2021年年初,随着基金市场的迅速降温,无数年轻人“基金致富”的美梦也随之破碎了。有网友发微博戏称:“本来是想买点基金以防养老,谁想到提前送终了。”
  这样的“段子”表面上流露出的是十足消极的情绪,但实际上“段子”的创作者是在通过这样的调侃式话语释放负能量,进行自我减压。虽然没有办法改变现实的窘境和社会的顽疾,但是通过自我反讽,人们对现实进行着仪式抵抗,符号的消极内涵被消解,诙谐、戏谑、幽默的因素增加了。
  在围绕基金进行互动的过程中,等级的差异消失了,无论现实中的经济状况如何,是负债累累还是小有身家,所有“基民”都在对基金的狂欢式的吐槽中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正如巴赫金所说,在狂欢节中,个体暂时性地超越了现实中由地位、经济、受教育水平等构成的障碍和壁垒,在虚拟的社会关系中与一切人和事随意不拘地交往,并在放纵自我中释放心灵的快乐。这也就是所谓的“翻了个的生活”“第二种生活”[5]。在这个自由、平等的网络世界中,“基民”们用娱乐代替思考,用戏谑消解权威[6],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宣泄着自己的不满。而“狂欢节”的主要仪式是笑谑地为国王加冕和脱冕。易方达的明星经理张坤,由于操盘的基金大涨在微博有了粉丝后援会。当基金盈利,张坤超话中就一片欢呼叫好,“坤坤放心飞,ikun永相随”,而一旦基金下跌,“坤坤”就变成了“渣坤”,诺安基金经理蔡嵩松就从“蔡神”沦为“菜狗”。人们通过不断为其加冕与脱冕,象征性地、暂时地改变自己的地位与命运,编织财富、权力和自由的美梦。

4 盲目从众:对“基金热”的冷思考


  虽然“基民”的狂欢宣泄了他们的现实压力,表现了现在年轻人渴望获得美好生活的愿望,但“基金热”的现象依然表露了一些问题。今年被“割韭菜”的新“基民”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投资时机,他们在高涨的市场情绪中重仓买入,却在市场绝望之中清仓出局。勒庞认为:“即将变成组织化群体中的个体的首要特征,就是个体自觉个性的消失以及思想和情感迈向不同的方向。” [7]在与群体的互动中,个体极易受到无意识因素的刺激与影响,从而与理智产生背离。在张坤“出圈”后不久,大量资金跟风涌入,即使将申购上限从十万降至两千,也无法阻挡很多年轻人的热情,他们以每天两千元的定投追加投资。原本应该是冰冷、理性的投资理财,如今却被狂热的情感所干扰。在回音室的效应之下,情绪不断暗示、感染,过度的狂欢化扰乱了正常的基金市场,将焦虑的喧嚣声传播得更遥远。

5 结语


  社交媒体实现了人们的虚拟在场,群体符号和平台设置了群体的边界。通过对基金的共同关注,并依托符号媒介实现情感连带,最终成员们达到了高度的群体团结,仪式链形成。而借助“情感”这把钥匙,我们得以看到微观的互动仪式如何对宏观的经济产生影响,并探究当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与现实压力。但在明白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之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他们的生存困境,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562.
  [2]彭兰.智能时代人的数字化生存:可分离的“虚拟实体”“数字化元件”与不会消失的“具身性”[J].新闻记者,2019(12):4.
  [3]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9.
  [4]王长潇,刘瑞一.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J].当代传播,2013(3):10-12,16.
  [5]叶虎.巴赫金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传播[J].理论建设,2006(5):66-68.
  [6]秦扬.从巴赫金的“狂欢化”视角解读网络综艺《明星大侦探》[J].科技传播,2019,11(10):58-59.
  [7]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社会心理[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6.
其他文献
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出发,运用数字民族志的方法对《王者荣耀》游戏皮肤消费群体进行参与式观察,并辅之以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游戏皮肤消费归因于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个体特性、社交互动和情感寄托,同时受到媒介引导的作用。该消费现象反映出当代青年消费观念趋向娱乐化、个性化、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和意义。
关键词 饭圈文化;狂欢理论;基金;非理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8-0088-03  饭圈蔓延到基金领域不仅是互联网时代粉丝文化的野蛮生长,同样也是金融市场或理财市场一次意料之外的破圈之旅。在网络传播时代,流量所到之处必然掀起互联网空间中或大或小的波澜,饭圈是分散、混乱的流量潮中成聚集性的粉丝文化圈层,最初以“粉”真人明星为主的饭圈如今业已衍
以儿童为主体的文学交流QQ群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读者主体地位擢升的一大体现。群内高频度的互动和群成员的身份认同使儿童文学发展中读者一环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可能。文章对儿童文学网络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的形成和维系进行解析,并针对儿童趣缘群体及儿童文学的发展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社科学术期刊;融合出版;新媒体技术;传播力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74-04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在融媒体时代,“媒介的生产方式、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乃至人
关键词 乡村纪录片;乡村振兴;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5-0117-03  乡村纪录片从属于纪录片庞大家庭体系中的一支,又可以称作涉农纪录片,其题材一般以乡村为主,内容围绕农村、农业、农民而展开。费孝通指出“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1]”,蕴含着深厚底蕴的农耕文明一路从黄河流域绵延向下,穿越上下五千年的时空流淌至今,因而 乡村纪录片是中国
摘 要 以参与式文化作为研究重点,粉丝作为考察对象,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探究粉丝参与式文化在这个时代表现出的特征以及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更好促进粉丝参与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粉丝;参与式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9-0070-03 1 融媒体与粉丝参与式文化  1.1 融媒体  融媒体是一种信息共享
以抖音App中的家庭教育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视频时长、发布者、学段分布、形式及内容5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以下问题:视频形式缺乏趣味性、视频内
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微传播语境使得受众从习惯于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接触和选择。算法赋权下传者由于自身及客观因素对信息的事实产生错漏传达,受者在“信息茧房”的“回音室效应”中依据自身的价值倾向进行解读,加大了泛娱乐化舆论场中真相传播的难度。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摘 要 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术影响力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学术质量和学术传播兩方面分析当前影响医学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传播的因素包括:稿件质量低,选题策划缺乏新颖性,传播渠道单一、形式缺乏灵活性以及对传播不够重视等。针对以上因素,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为例,以科技论文的内容建设为基础,提出期刊应注重编委会建设、保证优质稿源来源、打造优质学术平台、重视选题策划以及丰富期刊栏目入
关键词 悖论;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冲突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67-04 1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冲突与融合问题缘起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冲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现象,这是因为一方面人是独立的个体,必须拥有私有生活空间;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化的产物,必须自觉融入公共领域,在公共价值观引领下采取统一的公共行为,从而获得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