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各国都有家长会,但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教育习惯使得各国对家长会的理解不一样。下面这些国家的家长会比较有特色,值得借鉴。
英国家长会:家长会是鼓励大会,不是成绩发布会、揭短会
口述:邹莉莉 天然气公司职员
儿子生性活泼好动,在英格兰公立小学就读一年有余。去参加家长会时,老师逐一讲述了儿子在各学科中给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如在过语言关期间的主动运用意识,在对一个外国儿童来说相当难的宗教、历史课上积极发言,在各种体育比赛中的参与精神等等。面对老师近乎完美的评语和儿子满满的自信,我居然有些不相信。
也许是国内家长会的影响在作祟,我忍不住问:“他有什么缺点?”英国老师一脸疑惑。正巧儿子从操场回到教室,给了老师一个“中国式”的解释:“我做了什么惹您不高兴了?”老师先摇头,然后说,儿子在说英语时经常“He”和“She”不分。想起国内老师总是嫌儿子太调皮,我又问英国老师是否有同感?英国老师不解地问:“中国老师真这么认为?我认为这是孩子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表现,恰恰是他的优点啊。”
我和老师交谈时,在操场上踢球的儿子不时兴奋地跑回教室,主动给老师和我端上咖啡。回国后,我常回忆起那短暂的15分钟的家长会,并时时提醒自己,评价孩子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消极。按照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的逻辑,打击孩子自信只能导致其彻底丧失自信。
日本家长会:家长会尽显平等,每个人都要融入到学校活动中
口述:昀宝妈妈 化妆品公司美容督导
日本的家长会叫保护者会,开学的第一天,我去参加女儿三年级的家长会。校长、副校长都参加并介绍了学校的情况,班主任老师也为家长讲述了全班的学习和活动情况。
老师讲完了,就轮到重头戏了,一年一度的PTA委员的选举。PTA是日本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之类的团体,就是协调学校和家长之间关系的一个民间团体。这PTA的委员都是家长会选举出来的,因为要策划、组织各种活动,是个费力费时的事情,很多人都是能推就推的。
上届委员把委员们的名衔写在黑板上,看到旁边的妈妈们都交头接耳的,随即就有人举手要当广报和保健委员,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叹:“这么积极,真不错!”
可能是气氛受到了感染,后面的几个空缺都是毛遂自荐的。还剩最后一个推荐委员,大家都面面相觑,气氛一下沉闷下来,又问了好几次,还是沉默:“那没有当过的人,愿不愿意试一下呢?”死一般的沉寂,“那我点名了啊!……昀宝妈妈,你怎么样啊?要不要做做试试看?”
全场的视线刷一下射向我,我觉得脸火烫火烫的。所有家长满脸期待地微笑着看着我。
“我,我不知道……那个,那个推荐委员具体都要做什么工作……”我一下子都变结巴了。
“噢,很简单了,就是年末的时候对下一届委员的选举问题和其他家长电话沟通,平时不用列席会议的。”没办法我点点头,“好吧,我试试看吧……”
结束后,好几个家长都过来安慰我,“昀宝妈妈,没关系吧,不难做的,有前辈教你怎么做的。”我一一谢过,离开了教室。
这就是我在日本开家长会的经历,和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那一刻我并不是一个家长,来考察学生和老师,我只是那个群体中的一员,一起在做一件平等而快乐的事情。
瑞典家长会:随时都是家长会
口述:Jenny妈妈 瑞典皇家科学院研究生
瑞典的中学没有考试和学分制,小学生几乎没有一点压力。学校老师了解孩子比很多家长了解得还要多。家长和老师的交流通过定期的正规家长会和不正规的闲聊。我每次接Jenny,都要和老师们聊一会。通过闲聊及时了解孩子们最新状况。
记得有一次,我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学生还没有下课,我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等待学生们下课。学生们坐相千姿百态,有的拿支笔,歪着头,静静地聆听和思考,有的把腿翘在另一条腿上,心不在焉地听老师讲课。因是星期五,老师布置了一点作业(平时是没有作业的),让学生们写一篇周末日记。
老师Eva:“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周末计划?周末将干些什么?”
老师的话刚刚落音,学生们抢先回答。
学生A:“Eva,我准备去参加我的好朋友的生日聚会。”
学生B:“Eva,我要参加足球训练。我爷爷带我去!”
学生C:“Eva,我想帮妈妈打扫卫生!”
女儿说:“Eva,我周末可忙了,先要去中文学校学中文,然后还要参加好朋友的生日聚会。妈妈还要我好好弹琴,参加钢琴音乐会。”
大家争先恐后地喊着Eva的名字,生怕落后。还有一个学生他还没想好要说什么,就抢答:“Eva,哼哼……”结果引起哄堂大笑。
等同学们上完课,我找到老师Eva想谈谈什么时候开家长会的事情,Eva惊讶地说:“家长会已经不用开啦,今天Jenny表现得很出色,你坐在后排她回答问题比以前要积极许多,这就是最好的家长会了。”
见习编辑 荆露
英国家长会:家长会是鼓励大会,不是成绩发布会、揭短会
口述:邹莉莉 天然气公司职员
儿子生性活泼好动,在英格兰公立小学就读一年有余。去参加家长会时,老师逐一讲述了儿子在各学科中给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如在过语言关期间的主动运用意识,在对一个外国儿童来说相当难的宗教、历史课上积极发言,在各种体育比赛中的参与精神等等。面对老师近乎完美的评语和儿子满满的自信,我居然有些不相信。
也许是国内家长会的影响在作祟,我忍不住问:“他有什么缺点?”英国老师一脸疑惑。正巧儿子从操场回到教室,给了老师一个“中国式”的解释:“我做了什么惹您不高兴了?”老师先摇头,然后说,儿子在说英语时经常“He”和“She”不分。想起国内老师总是嫌儿子太调皮,我又问英国老师是否有同感?英国老师不解地问:“中国老师真这么认为?我认为这是孩子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表现,恰恰是他的优点啊。”
我和老师交谈时,在操场上踢球的儿子不时兴奋地跑回教室,主动给老师和我端上咖啡。回国后,我常回忆起那短暂的15分钟的家长会,并时时提醒自己,评价孩子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消极。按照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的逻辑,打击孩子自信只能导致其彻底丧失自信。
日本家长会:家长会尽显平等,每个人都要融入到学校活动中
口述:昀宝妈妈 化妆品公司美容督导
日本的家长会叫保护者会,开学的第一天,我去参加女儿三年级的家长会。校长、副校长都参加并介绍了学校的情况,班主任老师也为家长讲述了全班的学习和活动情况。
老师讲完了,就轮到重头戏了,一年一度的PTA委员的选举。PTA是日本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之类的团体,就是协调学校和家长之间关系的一个民间团体。这PTA的委员都是家长会选举出来的,因为要策划、组织各种活动,是个费力费时的事情,很多人都是能推就推的。
上届委员把委员们的名衔写在黑板上,看到旁边的妈妈们都交头接耳的,随即就有人举手要当广报和保健委员,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叹:“这么积极,真不错!”
可能是气氛受到了感染,后面的几个空缺都是毛遂自荐的。还剩最后一个推荐委员,大家都面面相觑,气氛一下沉闷下来,又问了好几次,还是沉默:“那没有当过的人,愿不愿意试一下呢?”死一般的沉寂,“那我点名了啊!……昀宝妈妈,你怎么样啊?要不要做做试试看?”
全场的视线刷一下射向我,我觉得脸火烫火烫的。所有家长满脸期待地微笑着看着我。
“我,我不知道……那个,那个推荐委员具体都要做什么工作……”我一下子都变结巴了。
“噢,很简单了,就是年末的时候对下一届委员的选举问题和其他家长电话沟通,平时不用列席会议的。”没办法我点点头,“好吧,我试试看吧……”
结束后,好几个家长都过来安慰我,“昀宝妈妈,没关系吧,不难做的,有前辈教你怎么做的。”我一一谢过,离开了教室。
这就是我在日本开家长会的经历,和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那一刻我并不是一个家长,来考察学生和老师,我只是那个群体中的一员,一起在做一件平等而快乐的事情。
瑞典家长会:随时都是家长会
口述:Jenny妈妈 瑞典皇家科学院研究生
瑞典的中学没有考试和学分制,小学生几乎没有一点压力。学校老师了解孩子比很多家长了解得还要多。家长和老师的交流通过定期的正规家长会和不正规的闲聊。我每次接Jenny,都要和老师们聊一会。通过闲聊及时了解孩子们最新状况。
记得有一次,我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学生还没有下课,我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等待学生们下课。学生们坐相千姿百态,有的拿支笔,歪着头,静静地聆听和思考,有的把腿翘在另一条腿上,心不在焉地听老师讲课。因是星期五,老师布置了一点作业(平时是没有作业的),让学生们写一篇周末日记。
老师Eva:“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周末计划?周末将干些什么?”
老师的话刚刚落音,学生们抢先回答。
学生A:“Eva,我准备去参加我的好朋友的生日聚会。”
学生B:“Eva,我要参加足球训练。我爷爷带我去!”
学生C:“Eva,我想帮妈妈打扫卫生!”
女儿说:“Eva,我周末可忙了,先要去中文学校学中文,然后还要参加好朋友的生日聚会。妈妈还要我好好弹琴,参加钢琴音乐会。”
大家争先恐后地喊着Eva的名字,生怕落后。还有一个学生他还没想好要说什么,就抢答:“Eva,哼哼……”结果引起哄堂大笑。
等同学们上完课,我找到老师Eva想谈谈什么时候开家长会的事情,Eva惊讶地说:“家长会已经不用开啦,今天Jenny表现得很出色,你坐在后排她回答问题比以前要积极许多,这就是最好的家长会了。”
见习编辑 荆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