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干姜、附子药对证治规律与量效关系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ongqing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干姜配附子是仲景经方的经典药对之一,临床使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常有回阳救逆之功效.目的 探讨《伤寒论》对干姜、附子证治分布规律与量效关系.方法 分析《伤寒论》中附子、干姜两味中药的气味及其在不同方剂中的证治规律、配伍特色和量效关系.结果 治疗的前12位(频次≥2)症状由多到少依次是:下利(8次)、呕(7次)、发热(4次)、烦(4次)、厥逆(4次)、脉微(4次)、腹痛(2次)、脉沉(2次)、小便不利(2次)、咳(2次)、头痛(2次)、身疼痛(2次).在《伤寒论》中,干姜使用24方(次),十两1方;三两9方;二两5方;一两半3方;一两5方;六铢1方.附子23方(次),其中六两1方;一两1方;三枚2方;两枚2方;一枚17方.两者配伍使用12方,用以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结论 干姜、附子的临床应用广泛,剂量不同,其作用亦不同.仲景在治疗疾病时,其方中干姜、附子的单用剂量、配伍关系、随证加减等,极重视人体阳气,值得临床治疗患者时借鉴.
其他文献
奥尔加· 托卡尔丘克是波兰当代家喻户晓的女作家,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自然、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的历史和人类生活,她的写作视角新奇,视时空边界如无物;笔法奇幻,借鉴后现代的叙事策略;文风清新,灵动而充满趣味性.在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托卡尔丘克在对传统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借鉴、选择性继承的基础上,糅合自身写作特色,形成了独具个人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当代英国作家迈克尔· 弗雷恩在话剧《哥本哈根》中,把文学叙事置于科学和历史语境中,通过灵魂、记忆、换喻和隐喻等审美体验,从认知视角阐释历史的不确定性和道德的相对性.本文从宏观到微观思考了三个问题:为什么重写历史、如何在文学中写历史、历史叙事如何与时代同步,并运用可能世界、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三个认知理论,研究伦理旨归、文化认同、人性真相和主体性诉求等文本意义的产生过程.
乔国强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在英美文学、西方文论、叙述学、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本篇访谈中,乔国强教授就美国犹太文学、叙述学和中国话语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在乔国强教授看来,犹太文学不仅有无穷的魅力,而且有鲜明的族裔特征,特别是犹太“大屠杀”文学,直接或间接反映了犹太作家的身份性和道德取向.同时,乔国强教授从叙述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学史叙事的虚构性,并指出叙述学作为一种批评方法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以及其他批评模式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乔国强教授以多元融合的立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 托卡尔丘克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文本背景,以不同人物的人性叙事构建文本.本文从伦理学维度中的人形、天性、兽性三个视域出发,深入解读小说中虚构的太古村民的人形、天性、兽性的不同呈现,聚焦虚构文本的现实意义,以哲学的思维探讨虚构人物与真实人性的文本构建意义,通过虚构的太古村庄映射现实世界,揭示人性的内涵意义,展现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
近年研究显示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的人群中发病率并不低,但尚未受到应有重视.而BMI正常的MAFLD并非既往认为的良性疾病,它不仅具有与肥胖MAFLD患者相似的代谢紊乱、临床表现、并发症,同时在这些方面还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应当给予更多关注.本文将围绕BMI正常的MAFL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等方面的特点做一综述,以期为个体化MAFLD治疗提供新的
叙事时间的非线性特征是概念隐喻“时间即空间”的加工结果.时间与空间的相互融合,共同构筑叙事话语的时空维度.话语时间的空间化叙事处理,是时间的线性向非线性的转化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叙事者对视点的精心选择.本文从认知出发,重点讨论话语叙事中的时间非线性特质及其体现的视点选择.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护理领域预测研究文献,探索护理预测研究的现状、趋势和潜在热点,以提升护理相关研究的创新性与深度.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为本次数据来源,检索建库至2020年的文献,使用Citespace5.7R2与VOSviewer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 经去重、整理后最终纳入文献676篇,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最多的作者为吴疆,发文8篇,占比1.16%;发文最多的机构为协和医学院,发文20篇,占比1.96%;刊文最多的期刊为“护士进修杂志”,刊文30篇,占比4.43%;压力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和骨质疏松“异病同治”的用药规律与机理.方法 分别检索中国知网、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和中国方剂数据库中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构建数据库.基于Apriori算法实施关联规则分析,后利用SPSS行聚类分析,并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高频药对治疗两种疾病的潜在机制.结果 本研究分别筛选出股骨头坏死64首处方、骨质疏松69首处方,单味药二者均以当归使用频次最高,其次,股骨头坏死中应用频数较高的有牛膝、川芎、红花、续断、黄芪等;而骨质疏松使用频率较高的有熟地黄、杜仲
目的 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表达,以探讨CCR5 siRNA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滑膜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诱导法构建RA大鼠模型,分离和培养RA大鼠滑膜细胞,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CCR5 siRNA和NC siRNA载体转染入细胞以判断其转染效率.并将体外培养的滑膜细胞分为4组:RA组(RA大鼠滑膜细胞)、RA+NC组(加入脂质体包裹的NC siRNA)、RA+mock组(加入脂质体)、RA+siRNA组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雅安市人民医院行骨科手术患者63例,年龄为33~66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自体血回输,记录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量、术后1-7 d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d患者凝血常规、血常规指标、血钾、以及血乳酸水平等指标变化.结果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21.76±45.34)mL,平均输入自体血量为(441.37±44.58)mL.术后1-7 d均未出现明显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