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明胶/茶多酚复合膜的溶胀溶失性能

来源 :现代纺织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s8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获得不易随环境湿度发生形变,不易吸水增重、溶解失重的复合膜,采用配方试验设计确定了6种配比的壳聚糖/明胶/茶多酚复合膜,通过流延法制备了这6种不同配比的壳聚糖/明胶/茶多酚复合膜,对复合膜吸水增重、溶胀性能和失重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壳聚糖、明胶、茶多酚占比分别为67.55%、0%、32.45%时,所制备的复合膜吸水率最小,此时溶胀率接近0%且失重率较小;当3种组分的配比分别为63.08%、7.52%、29.40%时,所制备的复合膜的溶胀率为0%,但此时吸水率较大;当3种组分的配比分别为50.00%、0%、50.00%时,所制备的复合膜失重率最小,但此时溶胀率为负值,所制成的复合膜在水中发生了皱缩.因此最优配比可选用67.55%壳聚糖,0%明胶和32.45%茶多酚.实验同时表明,茶多酚的引入可以大大改善壳聚糖/明胶复合膜遇水易溶胀溶失的缺点.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井下单发单收探测雷达存在的探测分辨率低、获取数据信息量少的问题,提出将多输入多输出体制下的空间步进频雷达用于井下探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的方法,通过设置发射天线将空间步进频信号引入计算空间,结合采空区、富水区、薄泥岩层三种异质区模型,利用时间迭代的方式求解信号在模型空间的正演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采空区与薄泥岩层均表现为二次反射,但采空区的回波更强,富水区仅表现为一次反射,信号在富水区的衰减最为迅速,泥岩次之,采空区的衰减最小.该研究对后续空间步进频雷达用于井下实际探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针对大气波导造成的5G远程干扰特点及其气象条件,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折射率估计和抛物方程模型的远程干扰建模方法.该方法根据气象数据计算折射率剖面;输入基站天线下倾角、频率等参数,基于抛物方程模型推导适配不同波导类型的路径损耗模型,从而实现精准地刻画特定气象条件下的远程干扰传播分布.使用文中方法对江苏全省基站干扰强度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并首次完成上百公里级远程干扰验证.进一步提出了频域和空间域的干扰抑制方案.结果表明,基于波束调整的空间域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远程干扰,相比现有网内干扰识别与抑制方法,文中方法能够
低空航拍视角往往背景复杂、目标小而多,难以检测识别,实际飞行器又有低延时和高处理速度的要求.针对该应用场景,文中提出完整的嵌入式FPGA解决方案,多种技术模块化协同地实现深度学习应用的高效部署.由飞行器定向采集制作数据集,基于SSD优化深度学习网络框架;通过高层次综合的方式设计辅助计算核,并定制DPU加速核,共同组成硬件平台,由Vitis工具链统合编译生成嵌入式操作系统镜像;基于Vitis AI技术生成网络推断函数库,基于OpenCL技术设计高层次综合硬件调度函数库,以动态链接库的方式兼容于基于Pytho
海上浮标受海浪影响,通信天线会产生横摇倾角,严重威胁着通信成功率.为提高浮标无线通信的成功率,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过分析浮标结构特性与我国海区波浪特性,建立浮标在海浪中的横摇模型,得出浮标在不同海况下的横摇倾角.通过结合浮标的横摇模型和电磁通信模型,在Unity3D平台中仿真获得了接收点场强随横摇倾角与通信距离的变化机理关系,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该研究可为浮标结构或通信协议优化提供具体参考指导,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微棱镜反光膜内部角锥结构的角度精度是影响反光材料反光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微棱镜反光膜生产商主要采用常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识别的方法测量微棱镜的角度误差,但此方法检测效率过低,很难达到实际的测量需求.为有效克服上述检测方法的缺点,建立了微棱镜角度误差光学测量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套基于自准直仪的光学测量系统.在测量实验前对测量装置进行灵敏度标定实验与稳定性测量实验,实验数据表明该测量系统精度较高,可用于微棱镜角度误差的测量.最后利用该测量系统可快速实现对微棱镜反光阵列角度误差的测量,试验表明,相比于常
为了预测织物热传递性能,更好地进行织物设计,从而提高织物的热舒适性能,从不同建模方法的角度介绍了与织物结构参数及内部特征相关的织物热传递性能预测模型,包括统计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数学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各类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织物传热模拟的研究现状.此外,总结了含水分织物以及含相变材料织物的热传递模型及研究进展.综合以上文献分析,指出可通过优化织物结构特征提升织物热传递性能,并提出织物传热性能预测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服装热舒适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纤维负极材料并对材料的碳化工艺进行探讨,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碳化制备一维碳纳米纤维负极材料.对获得的碳纳米纤维的形貌、化学成分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得到优化的预氧化和碳化条件.结果表明:在预氧化条件为250℃、120 min,碳化条件为800℃、120 min条件下制得的碳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形貌特征及化学性能,平均直径为190 nm,此时碳结构更加有序,碳含量达到73.7%.通过组装锂离子电池测试电池充放电性能,得到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达到568.4
海藻纤维制备方法有湿法纺丝、静电纺丝、微流控纺丝和离心纺丝等,其中湿法纺丝制备的海藻纤维力学性能、耐盐耐洗涤剂性能以及染色性能差,阻碍了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通过纤维改性和功能化改造可改善湿纺海藻纤维性能,拓宽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范围.从海藻纤维制备、纺织用海藻纤维性能改性以及纺织用功能型海藻纤维开发3个方面出发,比较海藻纤维不同制备方法间差异并总结纺织服装用海藻纤维力学、耐盐耐洗涤以及染色性能改性方法及纺织用功能型海藻纤维种类.最后指出功能型海藻纤维的制备方法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是未来的发展
探讨将高难度有机废水通过开工烧嘴雾化为微米粒度液滴进入气化炉,利用粉煤气化炉内高达1500℃的反应温度使有机废水液滴在反应室内参与反应,彻底分解转化为以CO和H2为主的合成原料气的装置及方法.
为制备一种红外隐身复合材料,以低发射率机织物作为上下表层,隔热涂层作为中间层,采用热压工艺得到了一种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其中低发射率机织物选取FDY涤纶长丝为经纱,镀银尼龙长丝为纬纱;隔热涂层选取表面改性的SiO2气凝胶为功能填料,E51环氧树脂为成膜剂.对镀银纤维和SiO2气凝胶颗粒的形貌结构、机织物的红外发射率、隔热涂层膜的导热系数、复合材料的红外隐身性能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SiO2气凝胶粒径为15μm、在涂层中的质量分数为12%时,涂层膜的隔热性能最好,导热系数低至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