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浮萍随逝水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都知道梵高是著名艺术家,除了他自己。
  晃动拙笔之前,我将自己整个浸入黄家驹名曲《海阔天空》中,试图以渺小生命去参透被苦难和信仰浸泡的大师灵魂,像萤火虫努力仰望星辰的光亮。
  太多人品评过他,如果列成名单组成队,可以从湘乡排到荷兰。我鼓捣着肚子里有限的藏货,行文时仍然感到言辞左右支拙。
  阅读梵高有三类境界。第一境界是门外汉、反对派和有密集恐惧症的人——“这次第,怎一个乱字了得!”;第二境界是隔岸观火的打酱油画手——“虽然不知道好在哪里,但是,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第三类境界是后印象派信徒和梵高死忠粉——“别人笑你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钟爱黑白,是我小小的偏执。那样漫天翻滚厚不透气的色彩,像一锅烧得滚烫的地沟油,看得人蛋疼无比。年岁渐长,多少年独自在成长路上打拼,却每每被现实的南墙撞得头破血流。再观梵高,竟毫无征兆地,被纸背渗透出的无可言说的狂热激情和深刻孤独感所折服,这个精神异常、受理想和药物刺激太深的男人,喜欢用浓烈亢奋的色彩来释放找不到缺口的灵魂。想想自己是否已被平庸所俘虏、被潮流所挟持、被挫败所击倒,再回过头来看那些画作,就能够触摸那些魔幻的色彩、不羁的线条和画家高贵而狂乱的心灵。那是灵魂无法突破的孤独,是壮志未酬而又壮心不灭的不甘。就像那朵拼命仰望太阳、即使被艺术灼伤也从不转向的向日葵。
  漂泊江湖君莫问,天涯游子本无根。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这就是梵高。历史以琥珀的形式保存了他的样貌。苦大仇深的招牌表情,油烟气十足的装扮,极易使人联想到半个月没换衣服的市井人。
  人的悲剧大体可归为两类:你与这个世界太相同,或,你与这个世界太不同。结果是,“一个人如果遵照他的内心去活着,他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传奇。”
  年轻的时候,他是一名有為青年。出生于显赫的艺术家族,有着全欧洲最好的画廊,本可以悠闲地当个富二代,却偏偏剑走偏锋。他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男人,那个文艺史上最有名的兄控,每次梵高被自己的热情整得不成人形时,总会在第一时间感知他的欢欣和落寞。
  毕加索早就断言:“这人如不是疯子,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这个饿几天肚子也不能不画画的信徒,毕生流浪,除了弟弟,亲人都排斥他,其画在有生之年只卖掉过一幅。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在浪费颜料,还是在创造历史。
  这个极端个性化、辨识度最高的艺术家,摒弃了一切后天所习,漠视学院派那些循规蹈矩的教条,充分代表了印象派咄咄逼人、包裹万物、吞吐天地的大气,且更具明亮、想象和热情,油彩像被挤压的灵魂,又像混乱的手指,因为无法抓住空虚而扭曲。
  那是一场视觉革命,所有色彩并非各就各位、各行其是,那是一副放任自流的模样。原生颜色取代了传统艺术家对整体色调的依赖,在永远的暴露与隐匿、静止与运动以及色彩与精神之间发现了一条神秘的甬道。那灼灼其华的色彩,以自发、奔放的方式融合,涌动着无规可循的线段,画家内心的张扬恣肆甚至剑拔弩张扑面而来。
  他初期的绘画风格充满对劳动人民的体恤和尊敬。《吃土豆的人》一脸漠然,露出在梵高脸上永远不会出现的安于生存不求生活的表情。无处不在的斑驳,像墙面剥落的破旧屋舍,每一滴颜料都藏着他灵魂的碎片。
  最后几年中,他的创作达到巅峰。仿佛一个生命垂危的人,急于在临死前说出所有的话。著名的《星空》以蓝和黑暗示长期压抑扭曲的心理,再用明黄色的大片繁星映射出遥不可及的希望与梦想。那极具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树木、天空、山脉甚至空气,都发疯般地扭曲变形,将被一个深不可测的漩涡吸进去。放大的星宿仿佛无数神灵俯窥大地,闪射着火一样的瞳仁。那里有强烈的生命在蠕动,动静随性,张驰无度。从静谧的星空到凝然不动的大地,都潜藏着爆炸般的巨能。
  他邀请高来阿尔同住同创作,两位“鸡血哥”在“黄色小屋”中屁颠屁颠地创作了一屋子的画。合作的名画《阿尔的舞厅》,意在给世界留下“一份新艺术的遗言”。抢眼的金黄,诡异的靛蓝,色彩纯粹,气氛热闹,追求“色彩的音乐”或“象征主义的诗意”,强烈的反差让空间具有饱和感,烘托出莫可名状的不安而又充满迷幻未知的美。
  他们像闪电一样撞在一起,又像同极电磁一样排斥对峙,不断地闹别扭。高更终于悟出“不要和神经病吵架,否则人们会搞不清谁是神经病”的真理,咱不玩了,你爱咋地咋地!甩手要走。梵高便上演了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桥段。无辜的耳朵被斩断,寄给据说是心上人的妓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枚著名的耳朵和它的主人一起名垂青史,至今也没有失去听觉,化身主人艺术和人生的听诊器,收集着后人的莫衷一是。
   “也许我的灵魂中有一团烈火,但没有一个人前来取暖。”可怜人说。
   《乌鸦群飞的麦田》是他的绝响。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暗流汹涌,百般不安,营造出几乎要溢出纸外的压迫感、反抗感和绝望感。第二天,他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开了一枪。
  他的生命像放完电的电池枯竭了。对于星宿般的艺术生命而言,他微尘般的自然生命,是临产前撕心裂肺的阵痛。正如泰戈尔所说:“炽烈的火焰对自己说,这是我的死亡,也是我的花朵。”也印证了他自己的断言:“创造新东西的艺术家,都会遭到嘲笑,并且被当做精神病看待,艺术家无法忍受冷酷的环境,最后就会走上毁灭的悲剧。”
  我总会不自觉地拿梵高跟尼采并列,在我看来,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不是都疯了,而是都在最后几年里实现了生命的突围。并借着死亡,直逼天上的星辰。
  他是轻音乐阵营中的摇滚乐手。梵高所处的时代,学院派仍是主流,印象派作为前卫流派尚未被主流接受,更别说后印象派了。不是时代抛弃了他,而是他跑得太快抛弃了那个时代。“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这实在是所有天才的悲哀。追日的前行者,怀揣血液一样滚烫的信仰,执着而热烈地探求后印象派发展之路,并且孤军深入,即使无处可逃,仍然拒绝被世俗招安。付出青春与未来,收获绝望与不朽。
   “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林语堂)”。他和高更、塞尚等后印象派组成的美坛星座,折射出新锐艺术的灵光,从而在绘画各类领域全面开花,梵高便是其中的北辰。他不只追求光与色的瞬间印象,在印象画派只重光色不重形象的观念基础上,除了对自然光影和色彩的捕捉,更注重于画面的表现性及绘画的感受,色彩成为传递情绪的语言,凸显包罗万象的象征意义。艺术家汹涌的激情,是鞘不住的剑气,最终喷薄而出,直到把读者也烧得澎湃起来。
  后人对梵高的理解总是过于感性。比起在意他飞得高不高,我更心疼他飞得累不累。他本可以先生存、再生活的。无论精神疾病还是自裁都是他和自己拧巴的结果,由此还引发了弟弟半年后忧伤过度去世的次生灾难。任何摧残生命的行为都不值得同情和救赎,不论是流着鼻涕的智障,还是倾倒众生的艺术家。
  世界于他,是幅被画坏的习作。“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塞内加)”。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大家都没有去死,为什么偏偏你要去死?
  一言敝之梵高一生,竟是:要么画!要么死!
  无论如何,世界是值得拥抱的。高更说得对:“除了毒药,还有解毒的药。”
  半世浮萍随逝水——怀念色彩魔法师梵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变迁,寻求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道路。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特征,突出地体现在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个方面。然后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过分强调工具性、盲目西化、文学发展功利性三方面阐述其民族性的削弱。进而提出解决策略:一分为二地对待传统语文教育,走民族化道路,在批判中继承,继承中创新。  关键词:语文教育 历史变迁 民族化  引言  2012年,莫言
摘要:维拉·凯瑟是上世纪美国知名女作家,她的“草原三部曲”颇受人们赞誉,《啊,拓荒者》是其中的第一部,也奠定了凯瑟在文坛的地位。小说热情讴歌了拓荒女性,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了拓荒女性的追寻、发展与完善,展现了拓荒女性对美国西部开发的推动作用。从对该小说的解读,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他人他物的理解、宽容和关怀,逐渐形成自强、自立的女性形象,是生态女性主义精神的典范。  关键词:维拉·凯瑟 拓荒女性 亚历山
砚台 20cm×12cm×3cm 2020年  该作品为一方盒砚,砚底采用眼石,砚盖采用膘石,砚盖天然色彩丰富,俏色巧雕,展现了一幅完整的富有远近层次感的山水画卷;砚底大小石眼零星分布,淡雅别致,巧用一较大的石眼分界砚池与砚岗,整体设计合理,另录刻诗句:“立壁万仞刺破天,涌突湍瀑彩云間。飞流直下不停息,未见清水上高山。”此砚立意上乘,富有传统文化意蕴,刀法细腻,铭文书法规矩,刻制精到,显示了较高的
二、学科教学胜任模型建构应当以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为核心  以学科课程为基本格局的现代学校,学科教学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重要的任务是学科教学,其教育职能也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的。学科教学胜任力应该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或评价、选拔教师时,学科教学胜任力理应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之所以有人认为“我国教师职业属于专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尚且无法把整个教师职业称之为专业特征明确、专业要求
摘要:《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这三篇小说都入木三分地揭露和针砭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都是通过一些社会的小人物来描写这个社会的一些弊端。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的病态。这三篇讽刺小说来自古今中外,无论从作品的内容还是形式上看,它们均有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而且同中显异。  关键词:《孔乙己》 《范进中举》 《变色龙》 异同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摘要:“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不应该作为《落花生》的唯一题旨安排到教学目标的设计之中。作为经典著作还应有更深层的文化意蕴,需要高校指导教师在职前培养和未来小学教师职后教育教学中准确把握并多元理解,决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教学目标,以偏代全,否则则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  关键词:《落花生》 教学目标 文化关注  一、语文教学目标中现有的思想价值  《落花生》(以下简称《落》)是著名作家许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目标主要有三种基本实践方式,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其中“梳理与探究”是首次明确提出的,旨在“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作为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出的语文实践方式,“梳理与探究”在小学语文领域是否需
《荣誉与爱荣誉》是民国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前身)校长罗家伦对学生所作的一篇演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遭日军空袭,中央大学被炸,罗家伦带领师生西迁重庆。在重庆期间,罗家伦为学生作了一系列演讲,1942年他将讲稿汇编成《新人生观》一书,希望引领学生和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荣誉与爱荣誉》是其中一篇。解读《荣誉与受荣誉》,不能割断它与《新人生观》的联系。  罗家伦是中国现代史上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  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7月,由中共都江堰市玉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共郫都区唐昌镇党委、政府两个基层组织发起,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青城山太极书画院、政协郫都区诗书画院承办,蜀中10名美术
看别人跳绳,一甩手,一抬脚,绳就跳过去了。这么容易的事儿,对我来说却太难了。可是为了参加运动会,不练也不行啊!  刚开始练习,感觉手和脚都不是自己的,一点儿也不听从指挥:不是手把绳子甩快了,就是两脚抬慢了。一个都跳不过去,更别提连续蹦跶了。一点也不好玩!我把绳子一摔,泪珠子就下来了。  妈妈走过来,从地上捡起了绳子,一邊安慰我,一边跳了几下给我做了示范,随后又掏出手机,让我看跳绳视频。看妈妈这样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