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 :锦州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价值,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9例,接受脑梗死的一般治疗。实验组接受阿替普酶治疗,比较其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其治疗结局,对比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更少,恢复情况也相对更加良好。结论:脑梗死的患者用阿替普酶治疗既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被推广于临床。
  【关键词】阿普替酶; 脑梗死; 疗效与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0)12-063-03
  脑梗死是目前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动脉闭塞或者狹窄,患者往往发病突然,一旦治疗不及时,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间,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因此积极救治是脑梗死治疗关键的一环,积极与正确的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以通过早期血管介入治疗,另一方面应积极应用溶栓药物,积极对抗闭塞血管的引起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尽可能避免对神经的损伤。传统治疗脑梗死的药物是尿激酶,但是易引发患者的出血,例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若是没有调控好剂量,出血量的增多反而会加大治疗的难度。而阿替普酶属于第三代的溶栓药物,治疗时间相对更短,并且选择性的激活纤维蛋白原,选择性高,产生纤维酶溶解血凝块,溶栓作用强大。本次研究目的在于对阿替普酶的治疗以及其安全性与传统的脑梗死溶栓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价值,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内我院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保证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9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14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9.18±2.13岁,且病程小于4.5h,平均2.36±0.62h,其中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包括,高血压23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9例,冠心病6例。实验组29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15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3.89±1.76岁,病程均小于4.5h,平均2.45±0.59h,其中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包括,高血压24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21例,冠心病4例。
  1.1.1患者选入标准:①于观察期间被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且其一般情况与研究组标准无明显差异。 ②患者的病史等临床资料完整可循。
  1.1.2患者排除标准:①患者伴血液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②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③近期有过大手术的患者;④严重且难以控制的高血压;⑤伴有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及其他可能增加出血情况的疾病的患者;⑥蛛网膜下腔出血。
  1.1.3患者退出标准:①患者病情过于严重,或用药后出现出血血管性水肿的患者。
  1.2 方法
  在进行随机分组后,对照组的患者按脑梗死的传统疗法进行治疗,采用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静脉滴注治疗,2万U/kg,滴注时间在0.5小时之内,总剂量在150万U以内,而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爱通立)治疗,0.9mg/kg,总剂量在90mg以内,先用10%的药剂静脉推注,其余用微泵泵入,一小时内泵完。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进行密切关注,关注其疾病的进展以及恢复情况。治疗结束24小时后进行复查头颅CT,确认有无颅内出血。在用药期间以及用药结束的24小时以内,对患者要密切关注。
  1.3评价指标
  密切关注患者有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肝功能异常,并对其进行比较。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按临床症状是否完全消失,血清值是否回归到正常状态,患者能否可以自行料理日常起居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级,痊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都消失,血清值回归正常,患者的日常起居可以自行料理。有效代表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控制范围内,血清值正常,基本可以自行料理日常起居。无效表示临床症状未能得到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所得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及疾病治疗结果进行整理,并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 形式描述,并对结果进行t 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  对所有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实验组出现出血的例数,以及肝功能异常的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示有统计学的差异。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在按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值以及对自己日常起居是否能自行料理将治疗效果进行分级后,经过治疗后的疾病转归解决进行对比,各项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表示有统计学的差异。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在该研究中,对进行一般传统治疗的脑梗死的患者与进行阿替普酶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比对,对其溶栓的效果,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的预后等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运用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其出现肝功能异常和牙龈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概率相对都少于对照组。这说明阿替普酶在临床上运用的安全性相对于脑梗死的传统治疗更高,并且对于疾病的转归,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治愈率以及有效率都高于接受脑梗死传统治疗的患者,因此其治疗的风险更小,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更加理想,疗效确切,因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相较于脑梗死的一般溶栓治疗更有其优势,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值的控制,以及对自身生活起居的自理能力都更加理想,对于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更好,疗效肯定 ,并且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的概率更低,安全性也占相对优势。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 周静,姚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03)
  [2]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J]. 张林杰,葛彩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7)
  [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J]. 何乾,张银善.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33)
  [4]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J]. 赵微.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06)
  [5]息风通络方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浆ET-1、GMP-140水平的影响[J]. 方林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8(10)
  [6]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李燕.  当代医学. 2018(12)
  作者简介:梁丽燕,女,1986年11月出生,本科,汉族,广东河源,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内科。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以对比评估的方法分析我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实施药学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出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运用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例处方3045张,将当中未实施药学干预的1492张列入参照组,实施药学干预的1553张列入实验组,经统计评估后,对比两组病例处方中因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寻尿常规两种不同检验方法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期间接受尿常规检查的患者80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显微镜手工法检验方法;观察组接受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验方法,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蛋白质、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于尿常规的检查,两种检验方法效果较为接近,应基于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索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重要作用,推广更先进安全的神经阻滞麻醉技术。方法:随机抽取在我们医院实施普通麻醉和超声技术麻醉的50名患者,对他们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两种麻醉方法的利弊差异,探索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麻醉技巧。结果:超声麻醉技术的麻醉合格率提高,安全性更强,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更小。结论: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麻醉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广泛结合超声技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于子宫脱垂的患者是否有一定的临床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升康复治疗的医疗整体水平。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断和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50例患者,对他们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张力、张力、最大肌电位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盆底康复治疗对于子宫脱垂的影响和治疗效果。结果:相比起治疗之前,子宫脱垂患者的盆底肌张力的力量和收缩程度都有所改善,最大肌张力增加,患者子宫脱垂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育龄期女性在避孕过程中使用不同避孕药具的临床效果,从而为育龄期女性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提供有价值参考并探讨失败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自愿接受问卷调查的400例经产妇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环组、避孕套组各10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其避孕药具及避孕效果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300例育龄期女性中避孕失败例,避孕药具
期刊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多晶型半结晶聚合物,最常见的晶型有α、β和γ三种。其中,β晶和γ晶是极性相具有铁电性,是研究热点之一,实验中通常采用相转变法或者聚合法来获得。相转变法一般通过机械拉伸、电场极化以及高温高压等方式将α晶转变为极性相。聚合法是将偏氟乙烯与三氟乙烯共聚合成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该共聚物可直接形成β晶。极性相只有在分子链平行于基底时,才对外表现铁电性,普通基底下的极性相经过熔融重结晶其铁电性会丧失。因此,寻找获得极性相的新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其取向结构具有重要
【摘要】目的 总结学校肺结核疫情处理与防控措施体会,为今后的校园疫情防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PPD试验问卷调查法对密切接触肺结核患者的学生进行筛查,并对患者的分布、临床表现等作出总结,提出防控措施。结果 本次疫情发生原因为首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未及时发现,同时密切接触者未进行筛查与用药,再加上室内环境不流通引发交叉感染。结论 学校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加强肺结核的教育宣传,并强化疾病管理,控制肺结核疫情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护理7天后腰椎功能情况、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JOA评分较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研讨在接受PICC的病人中实施整体护理对预防其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积极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并行PICC的86例病人为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列入整体组、基础组,各组43例,置管期间,基础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整体组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开展整体化护理干预,评比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出现率。结果:整体组置管期间深静脉血栓出现率(2.33%)显著低于基础组
期刊
【摘要】目的:以对比评估的方法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呼吸功能护理训练对肺功能康复的实际效果。方法:自2016年9月-2017年10月入我院胸外科且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02例,按具体护理操作的不同分成一般护理组(49例)、综合护理组(53例),一般护理组选用常规的方式开展相关护理,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性护理条件下增加综合化呼吸功能护理锻炼。评估两种护理实施以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状况及住院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