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uey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还应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可从中受到感染,调动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朗读习惯,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塑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精神,积极大胆地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转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新课程把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挖掘,强调目标的全面性,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既要根据实际教育情境的需要,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对课程进行合理、适度的增删、调整和加工,更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重视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尤其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价值,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并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能力,使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的、时代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堂中,教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老师要主动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成为研究型教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问题让他们去提、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其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以平等心态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熏陶、内心体验。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应该受到尊重,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努力用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震撼、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成为自身道德修养的强大动力,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语文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恰当运用情感,唤起学生的内心感悟,丰富学生的精神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启迪学生的灵性,有效促进学生兴趣、习惯、审美观、心理品质向健康、和谐的高层次方向发展。教师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篇章中走出来,站在文学、文化角度学习文章、理解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得到尊重,真正充满人文气息,准确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主流价值观贯穿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灌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得以提高。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样,挖掘语文课程的背景知识,拓展语文课程的知识面,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将朗读训练贯穿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之中,因为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学生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等,决定了他们对许多课文的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既能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成生动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又能把教师的情感、作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语文教改中众人注目的重点,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仍是语文教师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热爱读书。教师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在学生在看图训练的基础上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对画产生喜爱之情、产生朗读欲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将更加具体、深入。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主旨和意境,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听、说和写的能力,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如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优美的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气氛中得到感情熏陶和哲理神悟,带领人们进入精神的圣域中,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更进一步感受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为学生掌握朗读时的停顿、语言的轻重、缓急、高低和语调变化处理等起示范作用,对整篇课文或部分重点、难点句段进行朗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指导必须与课文情感理解结合起来,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基调,找出文章情感的主旋情,通过朗读受到感染,使情感自然流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语感浓厚、情感高涨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骨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管理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06例,由住院单双病号分组,两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此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与感悟。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更要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相应的训练。只有加大阅读活动的实施力度,才能强化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与共同讨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病化疗后患者恶心呕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6例血液病化疗患者,且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批评、争辩,提高其民主参与意识,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不乏精妙的思维火花的闪现,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
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能力是在语文生活和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把语文学习仅仅局限在课本、课堂之中,是苍白、没有生命力的。课本和课堂之外存在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语文生活。语文学习应该“跳”出僵化的模式和狭小的天地,投入到“大语文”的广阔天地中,从而让
本论文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转入红霉素产生菌——糖多孢红霉菌中,改善菌体对氧的需求,提高红霉素的产量。本文首先在TK24中验证采用的PmerR启动子和PermE*启动子能够成
德国美学家尧斯说:“如果一部文本用一览无余的方式组织其要素,我们作为读者,就只好厌倦或者拒绝这本书,或者怨恨想将我们完全置于被动的企图。”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作品占据着相当多的篇幅,有的文章的人物思想不断碰撞,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有的文章的情感荡气回肠,百转千回。这些富有吸引力的对话意图均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出作品的丰富内涵,制造张力,让学生思维跳动,心灵充盈,情愫放飞,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