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大穿越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琅勃拉邦是老挝最大的一个城市,聚居在此的中国人数量已快超过当地人了,城市北侧就是湄公河,河边缀满了密密麻麻的法式酒吧和旅馆。人们喝着麦香浓郁的老挝啤酒,看着岸边的游客放飞孔明灯。每个酒吧门口都有一对雕塑,就像我们中国守门的石狮子一样。细看才知道,有的是老虎,有的是金猫,它们的生殖器被刻画得异常突出。当地人告诉我,这样的图腾表示老挝人认为大猫是雨林的守护神,保佑他们繁衍生息。
  保护区旁的小镇
  荣东是一个很小的镇子,算是老挝省级公路的一个岔道口,这里汇集了来自中国湖南、越南和老挝当地的商人,他们多数开些小卖部和类似农家院一样的旅馆,业余时间在路边卖点烤肉和竹笋。Sivily是我们此次行动的协调员,他是地道的老挝人,我这次在荣东见到他时,他已从原先瘦小精干的护林员变成了两个孩子的伟岸父亲。
  “今年你们拍到老虎了吗?”一见面,我就向Sivily打听。
  “仅仅一张,而且还是尾巴,但已经很难得了!”Sivily说完,迅速把我们带到了一个越南朋友的旅馆前,他特意准备了晚餐。
  “印赛科特,印赛科特!”他指着盘子里黑乎乎的东西。
  我上前一看,原来是硕大的蝗虫,这才明白他说的是:“昆虫,昆虫!”
  相比100公里外偏爱吃猴子肉的越南人,这里的老挝人显得文明并且环保了很多。在老挝的城市和农村,当地人对昆虫有着相当执着的热爱,金龟子、蜻蜓卵、蝎子、蜘蛛、胡蜂都被认为是十分美味的食物,并且这些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高出牛肉的五倍。
  Sivily已经在南尔国家公园(Namet Phoulouey)工作近10年了,由于他的英文水平相对出色,现在已经成为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简称WCS)老挝万象办公室的成员之一,专门负责南尔国家公园与外界的各项事务协调。
  南尔国家公园建于2002年,是老挝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说其重要,是因为2003年在这里发现了老虎,并被认为是老挝惟一存在老虎的地区。不过,据Sivily说,相比10年前,老虎的数量在下降,“此前我们记录的照片、毛发和DNA分析显示,这个区域至少存在七只老虎,但这些年老虎的踪迹好像消失了。越南猎人很厉害,他们带着沃尔特步枪和AK47,如果他们杀死了老虎,会把骨头和皮带走。这10年来,我们已知有两只老虎被他们杀掉了,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赞助的150台陷阱相机丢失了近一半,去年只拍摄到一张并不清晰的虎尾巴。”Sivily最担心的就是南尔国家公园的老虎消失,近年来,巡护队很难找到猎人的行踪,但偷猎却在源源不断地进行。
  不过,我个人最早来此地的目的并不是老虎,而是拍摄一种灵猫(长颌带狸)。此前我们在越南北部进行过相关物种的调查,但近年越南的林向每况愈下,灵猫已走到了灭绝的边缘。后来,我们发现长山山脉北侧,老挝境内的南尔国家公园是灵猫最合适的栖息场所。这片热带丛林的面积超过了5000平方公里,足有海南鹦哥岭面积的10倍之多,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像。在这片区域生活着大约七种猫科动物,体型最大的是孟加拉虎和印支虎,其次是豹、金猫和云豹。但能否拍摄到老虎,全凭运气。这一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我们很快转向了追逐另一个新目标,尝试拍摄亚洲金猫,以及尽可能多地记录兽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以及各种节肢动物。
  雨林边缘的社区生活
  进入南尔国家自然保护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从行政上还是从体力上。我每天的工作是不断与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商谈调查和拍摄计划,其他人则负责准备行动前的一切物资。最后,我们被通知老挝华磐省农业部的批文一周之后才能够下发,因此我们也只能进入焦灼的等待中。   一个村子举行庆祝酒会,据说是一位老人在过生日,我突然见到了几年前的一个熟人Loute。他立即凑上来和我干了一杯,并让我去他家住几天。Loute曾经是保护区的巡护工作者,也是当地警察局的警察,原先他总喜欢背着一把中国制造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据他说是有时候在山里巡护可能会与越南盗猎者相遇,关键时刻要保护自身的安全。
  Loute家住在距离荣东镇向西10公里的Pusong村,这里距离南尔保护区的Sangpo保护站只有不到五公里的距离,因此这个村子也是通向南尔保护区核心区域的主要途径之一。与老挝省级公路沿线的村子其实没什么两样,多数房子是架高于地面的。南尔其实是一条河流的名字,每到5月开始,这里几乎天天雨水不断,河水可能会暴涨,因此当地人也保留了这类建筑特点。村民都有饲养兰花的习惯,通常他们用废弃的椰子壳吊在自家阳台的半空,一些栽种在椰子壳里的兰花便亭亭玉立在半空,他们说这会使得气候风调雨顺,保佑庄稼顺利成长。
  Loute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家里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父亲,每天依然可以在山里采集一些竹笋或是在水边抓些鱼,以贴补生活。一到中午饭,Loute就用糯米、树叶和昆虫来招待我们,当然也少不了他们家自己酿制的米酒。饭厅其实就是Loute家的一个储物间,这里放了一些锄头、砍刀、竹筐和雨衣,还有一把自制的弓箭。我问他那个弓箭是用来打猎的吗?他将两个竹虫放进嘴里一嚼,然后用并不娴熟的英语告诉我:“对,这个东西可以杀死麂子和小鸟。”
  奇怪的是,在荣东镇和各个村子周围经常可以看见一个相同的海报,翻译过来叫“五项绝对禁止”。就是说村民在一定限度内是允许狩猎的,但是对武器的要求和狩猎对象有着严格的限制。老虎、云豹、金猫、大灵猫和水獭是禁止射杀的,野猪、水鹿、赤麂和部分鸟类及鱼类是可以在某一季猎取的。当然,部分珍稀的爬行动物也列入了禁猎范围,包括巨蜥、鬣蜥和蝾螈。
  Loute告诉我,其实这个地方的动物非常多,就在Sangpo村子周围,今年有两只放养的猪被猛兽咬死,并吃掉了很多,只剩下头。村民对这一现象其实不足为奇,因为在10年前,村民还在这里目击过老虎。每到3月旱季,有些村民就会进山狩猎,总是有不少的收获,山鸡、野猪还有麂子,这些东西都是靠弓箭获取的,那时候没有威力大的步枪。但从来没见过任何人或村子杀死过老虎、豹子和金猫,偶尔会有各种灵猫出现,灵猫的数量依然非常多。
  华磐省的人口稀少,对于保护一个50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来说,要找到一个适中的方法。多数村子都有狩猎的习惯,因为单纯的耕种并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打破这一传统就显得有些极端,因此保护区成立后也放宽了对禁猎的限制。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在适当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合理狩猎反而会对物种种群产生优化的作用。比如,猎人在猎杀野猪的过程中,威力有限的弓箭只能猎取一些老弱的个体,反而给这些野猪保留下健康优秀的个体。
  Loute一直答应要请我们吃南尔河支流的鱼,并让自己的朋友到河边去抓。在村子里,抓鱼的通常是一些小孩,他们都装备一个简单的游泳眼镜,或是一把小的弓箭,几块奇怪的树皮,一个小的竹筐。这种神奇的树皮在当地被叫做“sati”,把这些树皮捣碎放到一小片水域里,可以让里面的鱼麻痹,然后就会浮上水面,对于一些大鱼而言,就只有潜入水中用弓努射杀它们了。但在这里,得到大鱼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我们的晚饭也经常能够吃到河里的小鱼。
  Loute原来在巡护队时一天的工资是六美元,主要任务是震慑那些从外边来的找宝贝的人。它们有可能杀死长臂猿、犀鸟、陆龟、豹子甚至老虎。
  58天的漫长旅程
  当我们接到进入许可时,却显得不那么兴奋了,梁小光在反复调整地图和GPS之坐标系,我和动物学家Phetsay在反复的检查设备的电池、补给以及药品。面对从来没经历过的如此大强度的行动,我们心里谁也没底。
  2013年2月12日清晨,我们的行李装满了一辆皮卡车,整装待发。由摄影师和动物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小队即将向南尔国家公园的深处挺进,我们的出发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还有村民为我们送上了出征酒。
  我们在Sage村下车,简单吃过早饭,便开始依据GPS设定的航迹进发。队员们先要穿越一片竹林,然后是陡峭且茂密的山峰。经过三个多月的跋涉,每个人的脚步都变得有些趔趄,摄影师梁小光费力地向前挪动着自己的脚步,突然看见远处一片开阔并能完全看到太阳的矮林,他像疯了一样奔向那里。这里不是目的地。距离设定的第一个营地还有一半的路程,在一旁的Poul指着他前面的那座钻入云霄的高峰说:“Phou-louey。”
  Phou-louey是老挝华磐省南尔国家公园最高的一座山峰,这里是湄公河长山山脉最西北边缘了。此刻,Sijian将肩上AK47的弹夹卸下,退出了枪膛中的一颗子弹,把这个铁疙瘩包裹起来塞进背囊,换出了一把砍刀。面前都是盘根错节的竹林和长满尖刺的植物,我们无路可走。尽管汗流浃背,但还是没有谁甘愿脱掉上衣,因为就在几个小时之内,很多人的身上至少让吸血蝇咬过400次了。我们只能披荆斩棘,连滚带爬地前行。
  “到这里偷猎的,主要是越南人,这10年来,我们已经知道有两只老虎被杀掉了,国际生物保护学会赞助的150台陷阱相机丢失了尽一半,去年只拍摄到一张并不清晰的虎尾巴。”Phetsay低声而含蓄地说道。
  Phetsay在老挝做了长时间的保护工作,他最担心的就是南尔国家公园的老虎消失,因为据他了解,自成立国家公园后,曾有几个村民抬着一只老虎到荣东镇上卖,最后被当地警察送进监狱。随后的几年中,红外线相机记录大猫的情况就一年比一年糟,巡护队很难找到猎人的行踪,偷猎总是源源不断地进行。
  通常,当地只允许村民使用弓和自制的手弩猎杀野猪和黄麂,严格禁止携带制式武器进山打猎,只有臭名昭著的越南猎人才会这样干,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的时间里,枪声络绎不绝,狩猎对象几乎涵盖所有兽类以及鸟类。这归因于一些国家野生动物贸易强大的市场。   老挝生物学家Chanthavy把长山山脉比喻成亚洲中南半岛最后一片“干净”的区域,在越南和老挝分界区域,长山山脉南部几乎终日无晴,雨林茂密,先后发现了虎兔、saola等珍稀物种,而干湿两季分明的北部则是大中型猛兽理想的家园。但从过去的20年直至现在,老挝境内的森林以每年50000公顷的速度在消失,来自外国的木材公司一直没有停止对长山山脉西北部的骚扰,中国的商人的确给当地少数人带来了财富,喜欢消费野生动物并能够出高价钱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
  在七名队员中,再没有比Poul更了不起的家伙了,他除了一个硕大的背囊外,只穿了一件T恤、一条内裤还有一双夹趾拖鞋。可能他身上能自动散发某种味道,从不见他被吸血蝇咬过。尽管个子不高,但总能冲在前面。因为他说如果这样,他就能找到一种黄色斑纹的蝾螈。
  “南尔”在老挝当地其实是河流的名字,真正进入国家公园的丛林深处,就知道这里的水系有多么发达,山间支流贯穿着整个山脉,我们的食物中不免会有许多水生的昆虫和蝌蚪。非人肠胃的Poul居然拿着一枝树枝,咬着上面黄色的真菌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在以营地为中心200米半径的范围内寻找一切所能见到的生物,包括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还有各种节肢动物。对于一群体力透支的人来说,这项工作并不轻松,总之每个人都要睁大自己的眼睛,细心去寻找这些未知的生物,然后把它们带回营地拍摄。我们每天都能记录到不同种类的蟑螂、甲虫,还有不同的爬行动物,这里当然也包括强悍的眼镜王蛇。
  梁小光总是对蛇很敏感,因为爬行动物是他最怕的东西,可笑的是,他的活动范围内总能出现蛇,他曾把一条躲在他鞋里的白环蛇误认为成剧毒的银环蛇,而冲我歇斯底里地大发脾气。而我更担心的是能传播莱母病和森林脑炎的蜱虫,这会让大家的神经格外紧张,这种动物会倒抓在叶子背面,通过红外感应周围的环境,一旦有生物经过,就会利用特殊的身体结构扒在生物体上吸食血液并传播脑炎。
  南尔国家保护区的林向很有代表性,越向核心地带进发,我们的麻烦就越少,随着雨林的深入,蚂蟥、蚊子、吸血蝇的数量都在下降,我们也好歹摆脱了些皮肉之苦。高大的乔木将大部分阳光阻挡了起来,导致雨林地面层和中间层的植被不易生长,因此行进也变得相对容易了一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林间穿越的短尾猴、猕猴,偶尔还能听到马来熊的吼叫,而梁小光更大的兴趣是能够看到冠斑犀鸟。
  到达营地是最快乐的事情,因为像燃烧一样的双腿和肿胀的双脚终于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并能好好检查自己身上的蜱虫。旱季的老挝丛林依然总爱下雨,夜间的温度会骤降,相比白天,分明就是夏季和冬季的感觉。我每天半夜都会被冻醒,然后出来烤火。
  这次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几乎用上了我的全部家底,将八台单反相机改装成陷阱相机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旱季,丛林里的野兽虽然活动较为频繁,但却并不容易见到它们,因此我只能让它们“学习自拍”。起先,国家公园的Jim非常担心我们的陷阱相机会被猎人盗取,我个人一点不否认这样做对私人财产的危险性,但依据中国人的习惯,我也没有直白地说明自己有能力找到安全的区域安装陷阱相机。这个工作确实复杂而又多变,我心里明悉要找到合适的山脊线安装陷阱相机会有多么困难。
  没人能够确定看到大猫脚印的几率,看到脚印、树挂、粪便都是很幸运的事情。原则上,陷阱相机应该安装在动物的必经之路上,但事实上,南尔国家公园的情况要更加复杂,明显的兽道存在猎人出没的危险,而相对安全的兽道看上去就是老鼠的专属公路。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找到合适的山脊线,为了降低相机丢失的危险,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深入丛林,选择远离社区的高海拔山脊线。
  “极个别的猎人并不会因为路途遥远而放弃,他们会一直跟随动物走上几天,就算在phou-louy北侧区域,他们都有可能过去。”
  “无论将相机安放在哪,都有丢失的危险,只不过是几率问题罢了。在5000平方公里的范围找到我的相机,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一棵山脊线上的枯死小树上有四条清晰的抓痕,我根据抓痕的大小和间距确定可能是亚洲金猫或云豹留下的。一直以来,针对这两种猫科动物的研究依旧很少,所以当看到这个景象时,我们几乎屏住了呼吸。我在此安装了陷阱相机,也就是配有红外光束的照相机,光束被阻断时便会触发快门。在我离开两周后,一只亚洲黑熊被拍摄时击发的闪光吸引,我自动设置了一连拍摄四张照片,这头成年的亚洲黑熊是出了名的坏脾气,将我花费一个小时安装的机器打翻在地。多数短尾猴表现出对红外线发射器的好奇,幼崽通常还喜欢用舌头感受一下机器的味道。
  在亚洲中南半岛区域生活着大约七种猫科动物,体型最大的应该属孟加拉虎和印支虎,其次是豹、金猫和云豹。Chanthavy博士在中南半岛研究了近10年的猫科动物,从微观上来分析,猫科动物的行动其实取决于气候和环境变化。如果雨季来临得过早,板栗、竹笋等可供食草动物的植物就会生长茂密,偶蹄目动物由于食物充足和雨量充沛,并不会进行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大猫的活动范围也会依据这些食物而变得相对固定。
  而在干燥的旱季,偶蹄目动物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山谷底部潮湿的区域,比如溪流或者潮湿的河床。因此在食物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这些动物会集群做远距离的迁徙去寻找足够的食物。因此猫科动物的行动路线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从宏观上进行分析,我们追踪大猫的行动要依据山脊线的长度。对猫科动物的研究表明,大猫的活动范围取决于其食物活动的范围,野猪、苏门羚、黄麂等猎物喜欢穿越山脊,到低谷潮湿的地方寻找食物,而大猫则喜欢沿着山脊追寻草食动物的信息,也就是说,山脊的长短与记录到大猫的概率是完全成正比的。
  丛林之外通向北方的公路
  第58天,距离公路的直线距离还有三公里,林子里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这是进来挖竹笋的,目前我的身上已经发现了七只蜱虫,两个脚趾的趾甲已经脱落。我和我的队友走出了丛林,抵达了老挝省级公路巴盟-怒嗓,Sage村路段。这天是140公里大穿越的终点。我们坐在路边,等待Jim的ford皮卡。我将最后的半包烟分给了大伙,大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吃了将近两个月的干肉和丛林树叶之后,当时的我们已迫不及待地要在村里来一顿大餐。按当地习俗,迎接客人最好的食物就是鸭血布丁,通常是把一只活生生的鸭子放了血,将鲜血收集在碗里,然后放入切碎煮熟的鸭子内脏,再用冰箱急冻。虽然Jim一再建议我们不要吃,说可能存在流感病毒,但我们七个人依然吃掉了四只鸭子。在连续灌下若干瓶“beerlao”之后Phetsay这样告诉我:“或许东部的琅勃拉邦省是变化最快的,不出10年,那里的老挝人就会改变生活方式了,山林不再原始,会有大片的荒山被种植作物。木材公司和矿石公司早就开始行动了。在大约五年前的Nampou村,一个越南人专门到此收购短尾猿的头,长臂猿也要,这些头骨会被运往菲律宾,加工成一种镶嵌宝石的工艺品。我们这里或许也会变,其实现在已经在变了。”   当地村民猎杀濒危物种的问题日益严重,从2006年开始,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为了防止当地人迫于生计进行非法偷猎,在距离荣东北部约50公里的南尔河(Nannum)尝试性地进行了生态旅游建设,起初的想法是带领欧洲游客沿南尔河徒步,在穿越途中可以观察当地特有的鸟类。Jim他们起初设想,生活在这里的印支雀、翠鸟和蛇雕,对许多西方生态爱好者来说有着足够的吸引力。但事实上,荣东、桑怒、巴盟这些破烂的省级公路上,吸引更多的是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越野飞车党。
  “目前公路太破了,生态游客很少,也许公路修好了,来的人会多。不过,来自中国和越南从事野生动物贸易的人也会增多。要是这条公路能容纳大货车,对国家公园来说就更麻烦了,很多东西会被运走!”Phtsay喝了一口酒,强调道,“我曾在荣东的车站查获过一只亚洲黑熊的幼崽,一个越南人要把它贩卖到西部去,那边是巴盟,买主大部分都是去琅勃拉邦或万象的中国货车司机。”
  Sage村子旁边的这条省级公路一直通向巴盟,那里是老挝国家公路惟一的岔路口,一面通向西边的越南一面通向琅勃拉邦和万象。这条省道甚是干净,道路两旁都没有什么村庄,只能偶尔看到一些喜欢越野摩托车的西方游客。而当向西180公里到达巴盟后,景象就截然不同了,这里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旅店是中国湖南人开设的,铺面前摆满了水果和蜂蜜,时不时有琅勃拉邦开往昆明的长途大巴停在这里,下来购物的多为中国游客。
  在巴盟通向磨憨口岸的公路上,路边有不少摆摊子的老挝原住民,他们并不懂汉语和英语,但也能跟过路的游客做买卖。桌子上是一只死去的成年的雄豺,它右脸被七六二子弹钻开了一个大洞,身体已经开始浮肿,发出阵阵的腐尸气味,一个妇女用芭蕉叶驱赶着落在它尸体上的苍蝇,并向我推荐着旁边的果子狸、鼯鼠和白鹇。可能她一眼就认定我是从中国过来的游客。这样的景象,在老挝国家2号公路上已经屡见不鲜。
  过去,这条公路旁边的村民只出售竹笋、蜂蜜和老挝国产并灌满糖精的碳酸饮料。而随着琅勃拉邦旅游的持续升温,这条琅勃拉邦通往中国云南磨憨口岸的公路成了所有中国旅客的必经之路。在该路段巴盟到梦赛的路边,当地村民认准了野味是过路旅客的抢手货,我旁边的一个男子从茅草屋里出来,他手里的棍子上紧紧抱着一只懒猴,缩成了一团。随后,这只小猴被一个开中国牌照货车的司机以17万kip的价格买走了(约80元)。
  “如果这条路不通向中国,或许这些动物就不会死”。我这样说道。
  “这很可能。”梁小光只勉强地回答了一下。
  在中国,野生动物及制品一直供不应求,早在2007年的一起边境走私案,边防查获了20吨穿山甲的鳞片。而在中国国内,穿山甲早已在各大保护区的调查记录中彻底消失。事实上,象牙、云豹、巨蜥、陆龟、蟒蛇等及其制品主要通过缅甸、老挝和越南流入中国境内。
  2013年4月15日,我们在荣东镇北侧的一个天然温泉里洗澡,脱掉衣服,我的身体上还是能够找到已经吸得饱饱的蜱虫,我也只能生生地揪下来。一辆挂着老挝牌照的陆虎缓缓驶来。这是一批从中国内地来的人,他们属于一家重庆的公司,专门来这里勘探矿石资源。梁小光一边搓洗衣服一边说,不到10年内,这条公路就会因为在这里建立的这个矿场而重新翻修,或许来的都是大货车,这样一来,这个国家公园的状况就会发生变化。因为那时候会有更多的人惦记从国家公园里搞点什么出来。
  湄公河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地方,虽然我担心这里发生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变化,但我们确实没有办法改变事实。2014年当我们重新回到荣东镇的时候,这条巴盟到达桑怒的公路已经开始铺设水泥,并开始扩宽。在车站,一个村民背着一把老旧的AK47冲锋枪,在他身旁的竹子编织的筐里是两只亚洲金猫的尸体。这里来自中国重庆的工人也开始多了起来,每天中午,他们总是与当地的军警称兄道弟地坐在餐厅里喝啤酒,这个国家只要花钱,甚至什么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这个国家公园的东侧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铜矿,这也吸引来了不少中国的商人。他们都由军警荷枪实弹地保护起来,每天在这里勘探、开采。他们很喜欢购买这里的野味,青蛙、老鼠、蛇。这里的村民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老挝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琅勃拉邦已经建造了中国的大型超市,过不了多久,这里的国家公园就会大面积开发旅游,山林不再原始,这里的人也会从村民转变成商人。
其他文献
3月10日,中国商飞新能源验证机(灵雀H)在郑州上街机场试飞成功,飞机飞行平稳,全系統状态良好,符合仿真预期。作为动力源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得到充分验证。至此,从2019年1月以来“灵雀H”新能源验证机开展了4个构型10架次的试飞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商飞未来民机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取得实质进展。   据中国商飞北研中心预研总师杨志刚介绍:“氢是非常丰富的化学元素,氢能源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持
1992年,我花费3000元“巨款”学会了开车,之后开着车走过了河北、山东、东北等地。当时的我就已经非常喜爱自行车运动,期待着有一天能带着自行车到遥远的地方去骑行,那时还没有4 2的出行观念,到哪里骑行都需要长途跋涉。  直到1998年,我来到巴西的伊瓜苏市生活和工作,由于城市周边没有理想的骑行环境,为了能骑车锻炼和节省路途上的时间,我开始选择4 2出行—周末开车到几十公里外的丘陵地区进行骑行,由
河南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意见,自今年起,法制教育将列入该省高校、中小学教学计划,在校生法制教育还将被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  按照计划,小学阶段要重点开展法律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初中阶段要让学生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内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依法办事、依
哈里酒吧是威尼斯的著名酒吧,欧内斯特·海明威曾在这儿用丰盛的食物和浓烈的马提尼酒接待自己的仰慕者。如今,酒吧要给遭受美元疲软和次贷危机的美国“穷人们”打折啦。即使在美元坚挺的时候,“哈里酒吧”也是最昂贵的餐厅之一。美元贬值在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地方的旅游业经营者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哈里酒吧老板的决定正突显了这一点。周末,一个挂在酒吧外面的招牌上写着:“为使美国次贷危机的受害者们开心些,威尼斯哈里酒
当赏花、喝茶、滑雪、玩游戏、看电影、教育自己的孩子……都需要一纸证书时,生活的味道就有点不对劲了。  When I picked up my son Yataro last spring after his ski camp, thetrain station was abuzz with children talking about who gotwhich certificate.“Yatar
松露(truffle)是西餐中一种不可不提的美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对于登山探险者而言,贡嘎山域可谓是一座宝库。2010年11月,凯尔·邓普斯特(Kyle Dempster)和布鲁斯·诺曼(Bruce Normand)利用秋季的稳定天气周期,在这里开辟了两条高难度 的打捞路线——日乌且峰西壁路线和爱德嘉峰东壁路。  一个星期的徒步和休整之后,我和凯尔觉得可以开始爬点什么东西了。这段时间的天气一直很晴朗,几乎没有云彩。从日乌且营地望去,日乌且峰西壁形成了一个几近完美
"Urgent!" screams the e-mail from my ex-boyfriend. As I read, a chill sweeps up my body. He’s coming from Israel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a conference. He’ll be in Atlanta in five days, and he wants t
全球变暖对于运动项目中的冰雪运动有最大的影响,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退缩严重这一点全球皆知。瑞士等国赖以生存的山地环境在变暖下发生着地貌气候的重大变化。而中国,尤其是西部天山地区,藏族地区,也有着深刻的变化,只是我国历年缺少更细节的数据调查或至少没有公开的详细记录,但从当地居民口中的描述,不难发现这些命运的改变。  “以前冰川冰湖大得很,现在都缩小半还多了。夏天如果连着两星期不下雨,日乌且山就像个
我是个离了婚还带着一个儿子的女人,因此第二任丈夫的家人都不喜欢我。为了打开他们紧闭的心扉,我制订了一个“五年计划”……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