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与张冠李戴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字据说有十万左右,故身为中国人,谁也不敢夸下海口,说他把汉字都认全了。一般人大约认得两三千字,便可以应付书面与口语的交流。但中国字中不少是一字多音,一字多意,且有的字形状相近如双胞胎,故就是这常用的两三千字,能全都不读错或不写错的人,也属罕见。因此上至高官显贵、学者名流,下至寻常百姓、小知文人,都难免会闹出读、写错别字的笑话。
  我初中未毕业赶上文革辍学,后靠一本《新华字典》消灭拦路虎识字读书,有的字虽然识其形而知其意,且能运用之,但对其发音和笔画,却读不准,记不清,有的错别字竟一错几十年。好在我是个没有让人畏惧之头衔的草民,写文章有编辑予以修改自不说,有时读错了字,会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予以纠正。虽然遇一时之尴尬,却会因此牢记在心,以免重蹈覆辙,再次丢丑。并且不会被人披露于网络,刊载于纸媒,讥笑炮轰。至于某些高官显贵,就没有我等草民的福分了。比如某位省部大员把云南省的简称“滇”,读成了“镇”;某位中国第一高校的校长把“鸿鹄”,读成“鸿浩”,就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大丢颜面,不得不撰文公开道歉。我想,上述二位大人,虽然丢了一次脸,却会长了记性,从此不会再把这两个字读错,也算是不幸中之幸事。
  如果说读或写出错别字,是无意中致错,情有可原。那么有些人则是明明只有半瓶子醋却有意卖弄,结果弄巧成拙而贻众人笑。
  本人近日参加某市的文学创作会议,最后照例由某长做指示。这位分管文联的领导,无视在座的都是作家、诗人、学者,居高临下指导大家如何搞好创作,当然少不了教导大家,如何写出好作品来。后来又引用王国维治学三境界,通篇背诵,令我老人家眼睛一亮,觉得此人大概好讀书,肚里有点墨水。然而,紧接着,他就“瞎子抡斧头”——砍下了线矣。他居然说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柳永的词,又说柳永曾带兵打过仗。柳永屡试不第,直到50来岁,才考上进士,闹了个小官做。曾有人向宋仁宗荐举他,仁宗不喜柳词,回复曰“且去填词”,于是柳永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哪里带兵打过仗?接着,该领导又扯到辛弃疾,教导大家从事文学创作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精神,并说辛弃疾当过县令,云云。这不但把王国维引用之词的作者颠倒了,而且把陶渊明的经历加在了辛弃疾头上。该领导讲话后,照例是掌声雷动,有人赞其高屋建瓴,为作家、诗人指明了创作方向。据说此人在文联所辖之作家、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音乐家、舞蹈家、戏剧家、曲艺家等八个协会上都要发表重要讲话,指导大家如何搞好创作。用电影《地道战》中伪军汤司令的话来形容:“高,实在是高!”
  盖某些人,一朝乌纱加顶,便福至心灵,或曰无知胆大,什么会议上都敢做报告,什么样的报告都敢做,结果闹出笑话、徒留笑柄。劝君莫太“自信”,讲话之前做做功课吧,不然真不知是喜事还是悲哀。
  小黑孩/图
其他文献
四川南充市原副市长邹平有一个著名的“喝汤”理论。其实他这个理论的创建并非是在副市长位置上,而需要往前延伸,至于延伸到什么时间就不好说了,但公开发布这个理论则是在担任蓬安县县长任上。那年,蓬安县县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某些县领导逢年过节就背着包四处转悠,不就是希望大家给他送钱吗?”这话是针对县长邹平说的。没想到邹平不急不躁,当场回敬道:“书记,你吃肉我们还是要喝口汤撒!”县委书记没想到县长会
期刊
前几天去参加了一个由市建设系统组织的区域规划论证会,会上一位分管文物工作的文化局副局长说:用不了几年,城里的烟囱杆儿和水楼子很可能要成为我们文物保护的对象。这话让我心里一震,继而觉得这话还真不全是因为这位副局长的职业敏感,很可能要被他言中。于是,有关烟囱杆儿的记忆便在我的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初识烟囱杆儿是在半个世纪前的1958年,我老家的村西建起了一个烧红砖的窑厂(老百姓都叫它“转盘窑”),那里
期刊
读1月4日《新京报》通讯《旅行团异国遇袭两中国男子击退劫匪》——特别是朱川“出于本能”那句话,让我顿时眼前一亮,激情挥毫了。  2018年12月20日,圣彼得堡,一个来自中国的36人旅行团,凌晨5时20分遭遇了3名歹徒抢劫,就在不少游客“吓得不知所措时”,同是游客的朱川却一下子“冲上去,将抢包的那个男子猛地撂倒按在地上……那名抢包的男子被控制后,另外俩人(同伙)变得很愤怒”“开始做掏兜的动作,准备
期刊
在茫茫宇宙之中,比地球身躯庞大的星球多了去了,但对地球上任何一个个体生命而言,地球却是一个终其一生也无法走遍的偌大空间。既如此,为何人们常常会有“地球真小”的慨叹呢?我想,主要原因恐怕是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异常便捷,文化与文化的联系能够空前密切,从而大大增强了亲近感。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这样两
期刊
我家小区的沿街路边新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店门口的花篮和靓丽的制服姑娘吸引了路人的眼睛。我的头发已到了要修理的时候,自然不会放过新店的体验机会。  瞧,我还没走近,迎宾姑娘已扬起桃花般的脸盘迎上来了。进了门,里面一个服务小姐将我引到一个内侧座位。甫一落座,已经有一个男服务生推着小车将一盘水果递上,并征求要何种茶水或饮料。服务小姐为我洗头前还问我习惯用什么洗发水,光干洗就用了十几分钟。然后是头、颈等部
期刊
经过一年年的春去春来便会发现,有的花一年开一次,有的花一年开很多很多次,还有的花虽然叫花,可从没见它开过一次。  相信,养过芦荟的人不少。芦荟这东西,生长快,繁殖快,只要有阳光和水,它就会疯长。  以前,我养过一棵很大的芦荟,每年都开花,它还生了很多很多的小宝宝。  一个朋友到家来玩,看到了它,惊讶地说,芦荟竟然還会开花?  朋友说,他也养芦荟,但从没有开过花,所以就以为芦荟不会开花。  芦荟开花
期刊
(河南)信阳平桥区副区长黄家新要盗沙司机给老板打电话:“你现在判三年,如果你给老板打电话,我给你减刑两年。”还爆粗口“你要是把我搞死,我就把你搞死”,后来黄副区长承认“言辞不妥”  (《北京青年报》2018年12月1日)。  治理非法采沙是政府的职能,判刑则要经过立案、审理等法律程序,如何定罪量刑也非行政长官的事。看古装戏,常见县太爷审案,经典戏词是“不动大刑,谅你也不招”,县太爷不用搬出法律条款
期刊
去年岁尾央视报道:此前,贵州省人民医院来了一位七旬老人,要缴46年前的医疗费。她是贵阳市山湖区翁贡村民张贵芬,1972年到该医院给儿子看病没有钱,医生说:“我们有政策,有钱要医,没有钱也要医。”等她儿子病愈出院后,院方將总额为66.22元的“住院费结算催收单”寄到她家。可因家贫实在还不起,院方也没再催,此事就慢慢淡忘了。46年后经济好转的她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想在有生之年还清欠别人的债,在柜底层翻
期刊
家风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懿德丰盈的家风,必铸就馨兰般的人生美景。所以,有家风与没家风,是两回事。钱再多,没家风,子孙一样败光;没钱,但承传了好家风,生命也会发光。家风无关乎物质,穷人与富人,都可以讲家风。家风与精神有关,它是衣柜里一块典藏的粹玉。  咱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德懿丰盈的好家风。无论是身居高堂,还是枕席露野,都不忘祖宗遗留下来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这是司马
期刊
有朋友右脚背腱鞘部位长了一个囊肿,初时无感觉,渐渐地胀痛起来,才引起了注意。朋友自然相信大医院。  第一家“三甲”(三级甲等医院)很干脆:“开刀拿掉,这种东西长期放在肉里总是不好的。”让后医生便爽快地填写了住院单。  但朋友怕痛,又有点不甘心,就这么点小东西也要住院开刀?于是又来到了另一家“三甲”。结论倒也很干脆:“不必开刀,囊肿里面的液体自己会慢慢地被吸收掉的。”  两家很有名气的大医院,诊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