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风格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sslov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是一种传统文化,当越来越多的眼睛定格在电脑屏幕上,当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手机短信阅读上,读书在信息化时代的人眼里已成为历史,已成为丢失的梦。因此,近10多年来,我都执着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之一——培养学生课外读写的兴趣。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
  1. 营造班级书香环境。班级读书文化是班级存在的方式和内涵所在,以硬件形式物化了的读书文化处处彰显班级的韵味。把学生自拟自制的读书宣传标语贴在班级的墙壁上,如:“读一本好书,留一生记忆”“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做笔记是捷径”“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等;把读书宣传栏设计成书页模样;把班级个性展示栏设计成可翻阅的立体书本模样;还设了图书角。这一切都显示了我班学生读书的热情,弥漫着沁人的班级书香。
  2. 打造班级书香平台。每学年,我都要为自己的班级打造格调高雅、有声有色的读书平台。每学期都不定期开展学科竞技、朗诵表演和征文比赛活动。如:板报栏知识抢答、规范字、古诗词朗诵、读书笔记选秀、写作等比赛活动。每学期都定期征文——编辑——出版《班级书香文集》,并鼓励学生在报刊杂志中发表优秀文章。这些弥漫班级书香的读书平台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活动空间,这些活动广泛、深入、持久,不仅激活了班级读书文化,同时也传播着文明新风。
  3. 塑造学生的书香人格。散发着书香味的人必定是爱读书、会读书、会写作的人。作为我自己,我把读书看作是提高自身修养、获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一种手段。我每天工作之余坚持读书1个小时以上,平时与同事们互相介绍、推荐好书,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或对所读的文章进行评说、品赏,对教育丛书中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进行分析和总结。此外,我还常摘抄好词佳句、写感悟。平时自己执着地读写,因此自己说话更加文雅,文章写得更加精彩,做事更有风度。我的学生在我的熏陶和指导下也几乎唯书是命,读书的劲头越来越足。如:每天在早上、下午阅读课外书的时间里,学校的后花园、图书角、读书廊、阅览室随处可见我班学生读书的身影。学生们或独自狼吞虎咽,或三五成群浅斟慢酌,课堂里对书本内容更是读得如痴如醉,读书成了我班学生的一大爱好。如:周健琳同学把买新年衣服的钱用来买课外书,周彩蓁同学在喧闹的菜市场上边看菜摊边看课外书。我班的学生不但爱读书还喜欢写作,读书时喜欢眉批旁注,读书后坚持写笔记,而且天天写,写作成了学生们的最大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言行举止透露出读书人的温文尔雅与胆识智慧。
  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非常规教学会导致许多不实事求的陋习,而常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创造师生交流的机会,才能体现教学的意义。
  1. 非常规教学会导致许多不实事求是的陋习。当我听了非常规的教学(即:“炉火纯青”、“滴水不漏”的表演课)后,却认为这种课把教学当成了生产工序,把学生当成了机器,像是工厂车间里的一条生产流水线。完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脱节。这样一帆风顺,没有问题的教学将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依赖性,甚至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不实事求是地学习、工作,学会如何做表面工作等陋习。同时听课老师来学习也只是学到了如何上好“表演课”的教学方法。
  2. 常规教学才能体现教学的意义。我总认为,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课堂出现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课堂上充满着很多变数,随时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是按图纸施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教学。如:我在教学《蛇与庄稼》时,当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说明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的例子时,问题一提出,班上鸦雀无声。这时,我灵机一动,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再回答问题。经过讨论,学生们都能胸有成竹地举例说明。又如:让一位同学把我准备好的简笔画贴在黑板上,并解说它们之间的联系。该同学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这时我马上叫另一位同学上去协助该同学,结果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我在教学这堂课时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都能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教学的新契机。我认为有问题的课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创造师生交流的机会,才能体现教学的意义。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都实实在在地坚持着常规教学,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操作,我们发现存在以下现象:1.操作的要求不明确,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2. 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场景呈
我校提出“和谐教育,特色办学”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班主任,在践行学校的这个理念,落实学校的教育方针的同时,班级教育管理中,那就是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力显学校精神。当一个学生置身于一所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学校时,总能感受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激情;同样,当一个学生在一个富有文化精神的班集体中生活时,也会产生令人感动、兴奋的力量,这就是文化与精神。  一、生本管理,班级精神的基石  管理班级就像办
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年段的提升,作文在能力测试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加,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的能力的要求要逐渐提高。在此,笔者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习作训练、单元测验中的习作为例,从作文评价的现状、分项评价标准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作文分项评价标准在运用中遇到的问题  1. 概念抽象  开始时,笔者直接运用天河区单元测试卷中的作文分项评分标准,但应用了一个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福新小学  最近我尝试了一节绘本阅读教学课,绘本内容来自于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分级阅读第三级的“Coco’s week on the farm”。从内容和情节来说,故事主要是介绍主人公Coco在一个农场住了一个星期,在这七天里面她所做的事情。从知识点来看,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星期七天的七个单词以及跟农场相关的动词短语。从语法来看,本故事主要用到了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表达。因此,这本绘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 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可视化的方法,目的是使人的思维方式更贴近大脑自身的思维方式。笔者以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获得语言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呈现工具,能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并不是独立、单一活动的,而是综合、整体
国家对学校德育工作一再强调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指导思想。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道德教育过程鲜活起来;也必须尊重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我体验,在体验中健康成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不断探索德育的新途径。2013年9月开始进行“小学德育中的体验式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通过三年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在“体验式”活动的引领下,勇于创新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聚集”着人类历史上的悲剧英雄,他们的壮举可歌可泣,让人震撼,令人感佩。而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夸父逐日》中夸父这位神话人物,历史对其评价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们不妨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位英雄,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  一、对比发现矛盾,矛盾产生问题  《夸父逐日》这篇文言短短37个字,学生结合页下注读起来没有任何字词上的障碍,不同于以往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状态呢?审视现状,我提出“让孩子走在阅读的路上”这个教育主张。  一、阅读的价值  阅读是一种心灵改造。六年前,我迎来一群新入学儿童,他们大部分人的表现很令我吃惊。不少孩子六年来的阅读是空白的,也没有经过学前教育,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差异,使这些孩子没有任何一些关于阅读认字的引导。一句话,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心智远远跟不上年龄要求。但,进入学龄阶段,
清远市清城区平安学校  为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以读写训练为抓手,立足教材、立足课堂,积累习作素材,发掘习作泉源,重视迁移提升、补白进行主题读写的训练,效果显著。  一、立足课堂,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在教学老舍的作品《草原》时,我让学生通读文本,了解内容后,重点品读草原美景,抓主题——“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的描写方法。品读“
语文阅读的“学生设问法”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课文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或自行设计问题由同学讨论解答,或发现疑点向同学征答,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由学生运用实践的教学方法。”汉代刘向说:“智莫大于阙疑”。学生设问法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探究,共同合作解决语文学习上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的“学生设问”包括“设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