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数学情境”是“人化”的,需要创设才能生成,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其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效果显著。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好的情境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资源,能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能为学生打造展示才华与智慧的舞台。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 “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 +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 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 .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個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以上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先秦时代《乐记》就有音乐情感的论断:“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记》把音乐看成情感艺术,用我们现代的观点来看,如果说音乐是情感艺术,没有情感的歌唱,就不是音乐艺术。“声情并茂”这个词常常用在音乐表演中,这说明成功的表演艺术不仅要求表演者要具有高超的技巧,而且对音乐作品要有准确的情感把握,使音乐中的涵义能够淋漓尽致的体现。  【关键词】音乐表演;人物;
用改良的SDS-CTAB酶裂解法提取了根瘤菌基因组DNA的模板,从10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6条在20个菌株上均能扩增出清晰的片段。应用L16(4 ^5)正交表研究了DNA模板、Mg^2+、Ta
【摘要】《明史艺文志》经过了由俞邰志稿,徐乾学裁定稿、王鸿绪进呈稿、至今行本张延玉奉敕撰写的今行本明史艺文志稿这一过程而最终得以确立。笔者主要从今行本明史艺文志的确立及它的得失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张延玉今行本明史艺文志。  【关键字】张延玉 今行本 明史艺文志  王鸿绪明史稿于雍正元年六月进呈,同年的七月,雍正皇帝下诏重修。十二朝东华禄雍正朝卷一,元年七月甲午条曰:“论大学士等,史书务纪其真,而史才古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
9月10日上午,陕西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西安隆重召开.根据此前省委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关于表
加强舆论氛围建设,发挥舆论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观,引导公众理解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职教文化氛围
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是重视两头,即释义和考源。考源多是在古代字书、韵书中寻求,不重视古代文献。本文源流并重,对词在历史上的使用情况作比较细致的考察。资料方面,既利用古
在中国历史急剧转折关头,刘季洪先生临危受命,出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三年零三月。对其任内功过,看法有异。现将其置于社会历史的大环境和人生际遇的大背景下,重新加以审视与认识,并
梁希瀚先生为同盟会元老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加陕西省国会请愿同志会,1911年10月22日西安反正,1915年讨袁护国.1919年旅居巴黎时,他反对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回国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