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精神的深层逻辑与实践指向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能够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一个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回顾百年党史,要想保证执政的效果和效率,必须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自我革命,与时俱进地顺应国际局势,主动求变。
  【关键词】自我革命 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能够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百年来,自我革命始终是提升我党执政能力的基本保障和根本动力。历史进入今天,我们党面临的挑战逐渐增加,形势也更加复杂,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不时形成,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时有发生。对此,必须要做好准备,以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加之,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疫情使得不同文明和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存在脆弱、多变的可能性。因此,唯有坚持自我革命,与时俱进地顺应国际局势,主动求变,方能够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
  “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回顾百年党史,要想保证执政的效果和效率,必须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自我革命精神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对此,唯有坚持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坚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理念和准则,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四大考验”更加严峻。不可否认,当前我国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皆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也更加严峻。党的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由此可知,在新形势下,必须要认清“四大考验”的严峻性、严重性,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在积极应对、主动出击、自我革命中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四种危险”依然尖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一论断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环境的清醒认识,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忧患意识。在百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中,作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法论之一,自我革命发挥着不可替代、深刻持久的能动作用,其给予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使得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愈加光荣、目标愈加宏伟,面对的环境愈加复杂,因而更需要坚持自我革命,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防范风险与挑战。
  “三个不纯”尚未根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令人欣喜的丰硕成果,但受到国内外尤其是国外不良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进而影响乃至腐蚀了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导致其思想不纯继而引发了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等一系列恶果。虽然目前“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树倒根存、反弹回潮的隐患犹存,新的隐形变异问题更是时有发生。比如,个别党员干部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素质能力和精神状态皆不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当然,“三个不纯”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打攻坚战的准备,要通过自我革命,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始终如一地锤炼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既是对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及弘扬,更是对当下国内外大环境和全球发展大势的明察及应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各领域各层级对外交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新时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段,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牢记初心和使命,始终如一地锤炼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这既是对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及弘扬,更是对当下国内外大环境和全球发展大势的明察及应对。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必须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一方面,要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制度助力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个别党组织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多是因为纲纪不彰、法度松弛。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员干部心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党员干部如果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严于律己、弘扬正气,就无法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因此,必须不断锤炼自我革命精神,通过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牢固的宗旨、严明的纪律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另一方面,要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体而言,就是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使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與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的关系;就是要大力宣传和发展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   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之“钙”。首先,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邓小平同志的“一切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的“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等重要论述和判断,是每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并遵循的准则。其次,必须要涵养品格及人格魅力,这是提升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要做到对真理的准确把握,努力实现知行合一;要经常主动向党看齐,牢记合格党员标准;要积极践行党的宗旨,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要心存敬畏,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等等。最后,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甚至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积聚正能量。因此,党员干部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实际行动彰显信仰、凝聚力量。
  从严管党治党,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党纪法规为主干,规范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党内法规”这一概念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他提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此后,“党内法规体系”概念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强调了党内法规的独特作用。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对加快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统筹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由此可知,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就要坚持制度制定和制度实施的有机统一。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尽可能地使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得益彰;要按照“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监督”相互统筹、彼此协调的原则,补齐党内法规制度短板;要坚持问题导向,认清“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为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筑牢制度根基。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上海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自信研究”(项目编号:2020-B-003)、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创新重大培育项目“中国红色文化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2019ZDPY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求是》,2019年第15期。
  ②徐晨光:《党的自我革命与执政安全》,《红旗文稿》,2019年第20期。
  ③马振清、杨礼荣:《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好“三个不纯”问题》,《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④包心鉴:《不断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9日。
  ⑤《补足精神之“钙” 驱散心中之“鬼”》,新华网,2015年6月27日。
  ⑥《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人民日报》,2019年6月26日。
  ⑦《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突出问题》,求是网,2019年8月5日。
  责编/孙渴 美编/陈琳
其他文献
“无废城市”的定义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能够体现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启动,被视为固体废物领域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1+5”个“无
【摘要】“闭眼工程”旨在通过具有监护资格的其他个体和组织为无法定家庭监护人的特殊人群提供替代性监护,是近年来我国家庭政策革新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但是,“闭眼工程”的有效开展仍然有赖于破解刚性服务需要人数众多和现阶段补缺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固有矛盾。引导家庭发挥监护照料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社会福利的制度定位、培育社会力量的服务能力、开展服务对象的分类管理及增强专业人才培育将是“闭眼工程”建设的基本方略。  
【摘要】在包容性治理视角下审视,医疗卫生治理现代化起码包括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过程协同化、治理机制迅捷化和治理结果共享化等学理内核。面向“十四五”,我国亟需破解医疗卫生体系在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果等方面面临的新难题,坚持以包容性治理理论为指导,理性选择着力方向与重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医疗卫生服务 治理现代化 包容性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
在经济社会发展发生重大转型的历史时期,如何在遵循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前提下,重新审视中国贫困发生发展规律与治理机制,进而为完善国家治理
家政服务业及其工作给相对贫困群体就业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和可能。家政工人的工资收入远远超出了贫困线并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家政工人的工作历程、与城市中产阶级的互
【摘要】地方文创的设计与开发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还具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文创产品的创意开发、品牌打造以及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探索地方特色文创产业创新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 地方特色文创 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在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下,立足地域文化与自然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
【摘要】“吃空饷”现象暴露和揭示了当前我国基层治理的制度性漏洞。比如,基层治理权力的条块分割以及碎片化;基层治理权力的不透明和不公开;基层治理权力的无从参与以及无从监督。对此,需要通过深刻的体制性和制度性改革,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奠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  【关键词】“吃空饷” 基层治理 制度漏洞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中国建设最核心最根本最重要的思想保障,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和稳定性思想支撑,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摘要】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金融将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消费金融在经历起步、探索、发展等阶段后,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融合,呈现出新特点。但由于过快增长,也积聚了一定风险。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契机、新需求,直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升内生的风控能力和水平,是消费金融能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消费金融 金融监管 新发展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理论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种前瞻性理论,更是一种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解决全球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