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突显原则在诗歌中的体现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蓬勃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其蓬勃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翻译视野,为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诗歌的翻译,大都是从接受美学、功能对等、异化归化、翻译目的论和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出发,本文则以突显原则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诗歌译文的分析,探索突显原则在诗歌作品翻译中的体现。
  【關键词】突显原则;识解机制;认知语言学
  【作者简介】钟惠(1995-),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工程科技翻译。
  一、引言
  突显是由于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不同,因此突出了事物的不同方面。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观察和记住事物最突出的方面。
  因此,人类在识别事物时,总是识别具有突出特征的事物,即事物的原型,然后识别与它们具有联系的事物。
  二、认知语言学中的突显原则
  纵观突显原则的起源,最早是由一位丹麦心理学家鲁宾提出的“图形背景分离”的观点,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了一幅“人面——花瓶图”中。在感知这幅画的过程中,你一次只能看到一面,无法同时看到花瓶和人脸。不过,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两张图片之间的切换,尤其是在长时间的观察之后。单单把白色作为背景的部分,那么突出的黑色部分自然而然很容易就被当作了花瓶;单单把黑色作为背景的部分,那么其中的白色部分就可以看作两个人轮廓的侧影。人们在图形和背景之间的转换过程中完成了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和识别。
  塔尔米是第一个将“图形背景分离”的观点引入语言学研究的语言学家。认知语言学家,以兰盖克为代表,将“图形背景分离”理论作为组织语言信息的基本载体。之后,昂格雷尔和施密德提出图形是有形状的,背景是无形状的。图形似乎具有与其他事物相同的性质,即结构性或连贯性。而背景是无结构的、不成形的和不统一的。总之,人们认为图形比背景更加突出,图形更容易被识别和记忆,更容易与意义、感觉和审美价值相联系。
  三、突显原则在翻译中的体现
  “图形背景理论”就是突显原则,是认知语言学的三种表现方法之一。突显原则在翻译中的体现,是译者在原文中看到的,和他在译文中看到的深思熟虑的结果。译文在脑海中识解的过程,会迸发出不同的想法,加上译者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素养和经历,其想要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浩瀚的沙漠上,烽火台缓缓升起一股浓烟。在空旷的黄河边,有一轮落日是那样得圆,那样得红。根据塔尔米的“图形背景理论”,人们更倾向于以更移动的或更小的物体为图形,静止或更大的物体为背景。在茫茫的沙漠,有一缕孤烟寥寥升起。“lonely smoke”与“sand”形成了鲜明的对比。“smoke”是流动的、移动的;“sand”是静止的、不动的。而在后面一句中,“sinking sun”是流动的,可以移动的,而“endless river”是静止的。所以人们倾向于以“落日”为图形,以“长河”为背景。落日缓缓爬升,长河广阔无垠,一静一动,显得如此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例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浩瀚的长江上,漂泊着一只小船,与湛蓝的天空映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诗人的全部笔触集中在了这只小船上,满载着诗人的依依不舍和留恋。“lessening sail”也绝不是说在长江上,只有这一只船,而是特别强调诗人只注意到了这一只船,此处的突显尤为显著。“lessening sail”和“boundless blue sky”,“lessening sail”是移动的,被作为图形;“boundless blue sky”是静止的,作为背景。此处广阔的天空与摇摇曳曳的小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抒发了诗人的离别愁苦之绪。
  例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了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显得安谧而温馨;荒郊古道上,一匹瘦马载着游子,冒着凛冽的西风踟蹰而行。夕阳西下,何处是归宿? 在最开始的“crows,rugged old trees,rotten vine”,都是诗人有意选择这些属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rugged,rotten”这些修饰语,侧重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读者倾向于从这些简单的意象中读出一种沉重的感觉,借此达到情感共鸣。“rugged,rotten”意味着生命的结束,“crows”描绘了昏暗的光线。诗的第一部分描绘了三个画面:孤寂的角落;平静的生活和温暖的家,与自己沉闷的心情无形中,形成鲜明的对比。诗的后半句,“sinking sun”是移动的,变化的;“traveler”是静止的,不动的。此句以“夕阳”作为图形,“断肠人”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例4: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个老渔翁,乘一叶小舟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用了“hill to hill”和“path to path”为下面两句的“a lonely fisherman”和“a lonely boat”做铺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茫茫江面,只有一位老翁头戴蓑笠,独自寒钓。“a lonely boat”与“ fishing snow”形成对比,“a lonely boat”是移动的、变化的;“fishing snow”是静止的、不动的。所以“a lonely boat”作为图形,“fishing snow”作为背景。诗人所勾勒的景象,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郁郁不平之情。
  例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此句描写了一幅拥有无限生命力,自然而又生动活泼的有趣画面。“dragonfly”是移动的、变化的,而“young lotus”是静止的、不动的。根据人们认知的特点,人们倾向于选择移动的物体作为图形,静止的物体作为背景。故在此句中,“dragonfly”是图形,而“young lotus”则是作为背景。此句也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   四、总结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突显原则为框架,并结合了具体诗句分析阐释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体现了突显原则。鉴于突显的角度不同,诗人所描绘的角度也不同。诗人也会揣摩读者的心理认知过程,着重刻画一眼就能记住的事物。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对诗歌原文的突显部分进行综合地分析判断。在处理译文后,只有当读者能够正确地理解译文句子时,翻译才算是成功的。当然,除了从突显原则出发研究诗歌,也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其他两种表现手法,如经验观和注意观出发,对诗歌进行赏析。
  参考文献:
  [1]白倩倩.突显原则在转喻翻译中的应用与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
  [2]陈明惠.认知突显原则与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以美版《甄嬛传》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4(02):26-30.
  [3]何妍.英汉构词对比的认知研究——基于原型突显理论的探索[J].铜仁学院学报,2014(6):142-144.
  [4]李靓子.突显理论视角下的新闻语篇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
  [5]束定芳.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
  [6]斯文,王斌.突显原则在翻译中的体现——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个英译本为例[J].戏剧之家,2018(09):215-217.
  [7]汤朝菊.英语写作中突显原则对句式选择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27-129.
  [8]武平.从认知语言学的组织原则看翻译中的语用突显与基体[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9):116-118.
  [9]王辰玲.突显原则在翻译中的运用[D].武汉理工大學,2008.
  [10]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1]王寅,李弘.原型范畴理论与英汉构词对比[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
  [12]王寅.认知语言学之我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c(5).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部分转载,2004(6).
  [13]许渊冲.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4]张丹丹.认知中的突显观对翻译过程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1):145-146.
  [1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涌现出一大批微事物。在教学中,微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吸引学生的课堂融入、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学思路、教学工具的运用,都是在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的。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微课;小学
【Abstract】Inspired by Mok’s discussion abou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wuxia novels based on the polysystem theory and the lack of studies focusing on wuxia novels’ transal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其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机电类专业教育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同时也需要学生迎合时代发展形势,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从而增强自身在国际环境中的适应力与竞争力。当然,机电类专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会受到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机电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机电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改进
【摘要】语法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熟练掌握语法规则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综合语用能力。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材中添加了语法板块,但是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语法知识,而低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很大问题是语法知识问题。因此,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法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法教学;低年段;教学法  【作者简介】王钟钰,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达善小学。  语法是小
【摘要】词汇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尤其是词组的积累和记忆,学生特别容易弄混短语的含义和运用,但短语的学习又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们需要重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短语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短语。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短语积累及扩展也有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短语积累;拓展;研究  【作者简介
【摘要】定语从句在英语书籍中是最常见的语法修饰成分,和汉语的定语从句不一样,其具有复杂的结构、繁多的意义,如何在翻译定语从句时,使译文忠实原文、译意完整通顺,最重要的是实现功能对等。本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英语书籍中英语从句的翻译进行浅析探讨。  【关键词】定语从句;功能对等理论;翻译方法  【Abstract】Attributive clauses are the most common
【摘要】 中国开设本科翻译和翻译硕士专业的时间较国外来说相对较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口译师资实战经验缺乏是口译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提高师资口译能力对其它口译专业问题的解决有较大促进作用。本文论述了提高教师口译能必要性,提出了提高师资口译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师资口译能力;口译教师发展;方法  【Abstract】Compare with western countri
【摘要】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为了有效地达到听说读写的训练目的,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微信工具,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弊端,极大地拓展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领域。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基础时期,初中阶段是过渡和提升期,在学生整体的英语教育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方面,是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板块,本文就从阅读文本为基础,来探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应该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阅读文本  【作者简介】杨淑英,三明市尤溪二中。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的改变,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在英语教学的标准下,加强学生们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综合性的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和素养。但是,在具体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口语交流情境的缺乏,抑制了学生们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成为英语口语教学的难题。所以,教师们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口语教学相结合,形成新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