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沙龙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cool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二战后的世界军事史,沙龙无论你怎么评价他,他都无愧于名将行列。
  阿里埃勒·沙龙(Ariel Sharon)1928年出生于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地区的农村。原名阿里埃勒·沙因诺曼,后因所住地名为沙龙,改姓“沙龙”。沙龙的父母沙廖尔和维拉原籍俄罗斯,都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信奉武力。1922年他们怀着对“应许之地”的情感,加入当时世界各地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定居巴勒斯坦,从事农业。
  父亲独特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桀骜不驯的性格锻造了儿子沙龙独树一帜的性格和工作作风。据说,就连老沙龙在俄国养成的吃鱼子酱和喝伏特加酒的嗜好也传给了沙龙。过去的战争岁月中,在沙龙的装甲车里,鱼子酱和伏特加酒总是必备之物。沙龙从小生活在动荡年月,深受父亲好斗秉性的影响。他6岁就带着大棒保护果园,从此棒不离身,以棒护身或恐吓盗贼。14岁那年,他就参加了“加德纳”组织,在与阿拉伯人的频繁械斗中练就了一身胆量。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年轻的沙龙开始与犹太地下武装组织“哈加纳”接触,并在内格夫沙漠秘密受训,由于身体素质极好且又受过良好的教育而成为佼佼者。
  从1947年起,沙龙就开始充当巴勒斯坦犹太人地下武装组织“哈加纳”的教官,从此开始其军人生涯,并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力挽狂澜,屡建奇功。以至于连他的政敌、前总理拉宾也不禁啧啧称赞说:“有沙龙,是以色列国防军的幸运。”
  沙龙是在一次智擒阿拉伯士兵的过程中崭露头角的。1948年5月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沙龙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排长,在一次阿以交战中,阿拉伯联军抓住了两名以色列士兵,以军司令官——以色列前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决定抓几个阿拉伯联军士兵,以便交换以军士兵。但参谋们为制定各种抓舌方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火暴性格的沙龙对后方的扯皮深恶痛绝,径自带了几个士兵,驾着吉普车,冒着阿拉伯联军的枪林弹雨冲过停火线,穿上阿拉伯的长袍,伪装成约旦的农民,智擒几名阿拉伯士兵。一小时后,达扬的桌上留有沙龙的纸条:摩西,俘虏在地下室。沙龙的突袭成功令达扬震惊不已。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日战争”爆发,沙龙所率领的师负责攻打西奈的交通要冲的战略要地阿吉勒哈。此地有埃及重兵驻扎,易守难攻。沙龙攀上装甲车顶,把自己的指挥车用钢缆拴在坦克屁股上指挥冲锋。沙龙采取这种强打强攻的战术,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向埃及阵地发射了4万发炮弹。埃及军队终于招架不住而撤离。战争胜利后,沙龙骄傲地说:“我们的军官从不对士兵说‘冲锋’,而是说,‘跟我来’。这就是我们战无不胜的原因。”时任总长的拉宾因沙龙战功卓越而授命他为西奈半岛总指挥。
  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同时向以色列发起突袭,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200架飞机对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阵地狂轰滥炸,只用了20分钟,以色列苦心经营达8年之久的“巴列夫防线”如沙龙预料“像奶酪般瓦解”。
  “巴列夫防线”的崩溃使以色列举国皆惊。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沙龙组织第一旅从西面向埃及军队发起佯攻,第二旅从埃及军队真空地带绕到敌后,自己亲自率第三旅。在这次战斗中,沙龙的装甲指挥车被一颗炮弹炸翻,沙龙躺倒在地,头部血如泉涌。军营盛传“师长被打死了”的消息,沙龙的上司也下达了暂缓进攻的命令。昏厥过去的沙龙被大炮震醒,血迹斑斑地从沙地上爬起来。在做了简单包扎后的沙龙在无线电中公然与上司叫板:“钻出地堡吧!傻瓜们!看看我是怎么进攻的!”沙龙的部队在炮火下强渡苏伊士运河,并迅速搭起浮桥,为以色列大部队顺利过河开辟了道路。胜利中得意忘形的沙龙索性连钢盔也不戴了。“杀到开罗去!”一声令下,沙龙的机械化部队风驰电掣般向开罗逼近。由于美国的紧急干预,以色列不敢走得太远,达扬向沙龙连下三道手谕,终于在通往开罗的路上拦住了这位沙场猛将。
  沙龙的勇猛善战感动了以色列的将士,他们情不自禁地在坦克的炮塔上用白漆写上“沙龙,以色列之王”,沙龙赢得了以色列人的普遍崇拜和尊重,有人说他“具有拿破仑的才能”,是“以色列的巴顿”,当时的一位军事评论员对沙龙进行了这样的评说:沙龙是一位难得的坚忍不拔、顽强而不妥协的人,是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是个甚至连上级命令也不服从的人……他具有领导才能和掌握高明的战略战术。然而,痛恨沙龙的人送予沙龙的是“战争魔王”、“战争机器”、强暴的“武夫”等头衔。
  
  编辑/孙栎栎
其他文献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脸皮厚,吃得肉”,话糙理不糙,肯践行这条处世原则的人,多半活得滋润,比如宋初的张洎。  张洎是滁州全椒人,单看表面,他完全符合人们关于英俊才子的所有想象:风仪洒落,文采清丽,少有俊才,博通坟典。他还博览佛道两家典籍,精通禅理,可以终日清谈,讲得一套一套的,很是娓娓。但除了这层华丽的表皮,他似乎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史书概括他的性格,说是“尤险诐,好攻人之短”,这还不是他的
期刊
唐朝裴铏的《传奇》中有一篇《昆仑奴》,非常有名。说的是昆仑奴磨勒智勇双全,为成全少主崔生的爱情,出生入死。现代作家郑振铎考察昆仑奴的籍贯,认为他们是“非洲的尼格罗人,以其来自极西,故以‘昆仑奴’名之”,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昆仑奴”本是南昆山岛和印尼爪哇一带的黑皮肤土著,被人贩子卖到沿海或内地之后成奴隶。不管哪种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唐朝那时的昆仑奴,天生卷发,皮肤比黑漆还黑,体格健壮如牛,
期刊
上帝的造物中只有一种无法用鞭子奴役,那就是猫,如果能使人与猫杂交,人会进化,而猫会退化。——马克·吐温  猫的驯养没有狗那么长,但至少也有几千年了。然而,对这种陪伴了人类数千年的动物,我们直到今天还是所知不多。神秘总是意味着危险,于是,猫这种动物,总是让人们有点放心不下。  很多人从小被告知:狗是忠臣,猫是奸臣。很多人听过或读过这类故事:主人家倒了霉,被赶出豪宅,狗忠实跟着主人离开,而猫却留下来投
期刊
关于明清时代的官员如何工作、如何生活,不但可以从当时的笔记和小说中看到,而且在专门给官员的仆人编写的“教科书”,例如有清代长随教科书之称的《长随论》,以及近代人收集各类长随手本编辑而成的《清代州县故事》等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概括地说,明清时府州县衙门的“公务活动”,大都是由“音响工具”控制的。这和我们今天“响电铃上下班”,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代官员上班的时间,一般定在“卯时”,也就是早晨六
期刊
义亲,又称干亲,即结拜而成的亲属。干亲本质上没有血缘关系,如义父、义子、干爸、干娘、干儿子、干女儿等。  干亲或义亲,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追溯中国义亲的历史,应可说是渊源古久的。传说殷商末年,武王讨伐商纣王,周军中有个如西方天使一般、胁生双翅的雷震子,颇富神力,建树奇功,他便是文王所收的义子。据此说法,义亲便可溯及殷商时代了。  干亲的出现也为时甚早。《旧唐书·高开道传》载,高开道有
期刊
“如果有一天,深爱的人永远地离我远去,我该如何面对失去,如何面对余下的生活与情感呢?”面对少女亚纪的提问,我愣了好久,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烂漫可人的女孩亚纪和沉默懵懂的少年朔太郎,在青春正好的年龄相遇相爱。他们的爱清淡甜美,不带一丝瑕疵。他们通过交换录音带来交流,一起投稿给电台节目,探索老照相馆里老爷爷的爱情,相约去无人的荒岛旅行。当夕阳把小岛浸染成温暖的橘子黄,他们在无人老宅的旧照相机里找到了
期刊
“七”是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却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的身体,明显地带有“七”的印记,人体有“七窍”,即耳、目、口、鼻七孔。喜、怒、哀、思、悲、恐、惊,在我国医学里被称为“七情”。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人到了七岁,大脑发育减慢,智力空间就很难再进一步拓展。  自然界中也随处可见“七”的身影,天空中的星座有许多都是由七颗小星相连的,如北斗七星就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
期刊
斑马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恐怕就是那布满全身的黑白相间的条纹了。斑马身上那黑白相间的条纹,使得斑马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显得非常醒目,即使是在较远的距离上也能够彼此相互看见。当然,这也会被周围的狮子远远地看见,既然如此,斑马为何会演化出布满全身的条纹呢?   众所周知,狮子的视觉通常是很敏锐的,对于像斑马这样体型较大的动物,当其处于成群活动状态时,即使斑马毛色与周围的环境差别不大,只要它们处于狮子的视力范
期刊
好吧,是谁告诉我们的,只要敢于想象,就能推翻一切。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们相信的东西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勇于寻找,敢于追求,就能推翻信念。我们所要知道,作者丹·布朗是个大师,而导演朗·霍华德……嘿嘿,你知道他是什么。    一位大师    承认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敏感神经,我们都想知道这种事情那种事情背后的秘密,然后就有了《达·芬奇密码》,它跟着我们一起长大了,无论是品位、品质,还有生活方式——
期刊
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终于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入藏物资就能从这条“天路”直达拉萨。在这条“天路”通车之前,入藏物资主要靠公路来承担,再往前,主要是靠马来运输,并由此形成独特而永恒的风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自唐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商业通道,它是因何得名的呢?大家都知道,四川、云南具有非常久远的茶叶生产历史,藏民历来爱饮茶,在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中就记载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