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共八大的党建思想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共八大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当时的历史状况有所不同,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掌握政权,是执政党,地位的变化也使党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基于现实的分析和经验的总结,在会议上提出了许多重要党建思想。思想建设一直在党的建设中有重要地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党员干部容易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针对此必须坚决斗争。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工作路线,在中共八大上,群众路线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必须处理好上下级组织的关系,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保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
  【关键词】 八大 党员干部 人民群众 主观主义
  一、思想层面:加强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从思想上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重要原则。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共八大上,党的思想建设成为了主要内容。执政党的地位使党的所处位置、环境发生了变化,面临着新的考验。
  党员的思想问题主要在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三个方面。执政党的地位使党员干部的自我认识和对工作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犯官僚主义错误,领导干部做决策的时候不进行调查研究,不愿意了解下级和群众的意见,而对于下级和群众所反映的意见拒绝接纳和加以压制,对于群众生活漠不关心,这种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就会产生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严重地妨碍着国家的民主生活的发展”。[1]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也是一切工作的依据所在,染上官僚主义习气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就会依其主观意愿作出判断和决策,忽视现实情况,从而发展成为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到:“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结果,必然发展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2]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现象不可忽视,就是执政党的地位使党员干部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有一部分党员干部作出一点成绩之后,就自以为很了不起,看不起群众和党外民主人士,还有的人喜欢以领导者自居,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割断了与群众的联系。邓小平认为:“这实际上是狭义的宗派主义倾向。”[3]
  党员的思想问题会严重降低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加以重视。在政治生活中要注意同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的马克思列主义水平,使党员干部有能力认识错误,减少思想错误,“根本的问题是在于努力减少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4]。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党的领导作用也是解决思想错误的重要方面,党必须指导思想建设,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防止思想错误的产生,倡导发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及自我批评的作风”[5]。
  二、工作方法层面: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工作路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都有过重要论述,作为群众路线成熟概念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把群众路线作为基本领导方法来进行概括,详细分析了群众路线全过程以及展开的形态和各个环节。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纲和党章,七大上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群众路线作了系统阐述。
  在中共八大上进行了一定的补充,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同时从中共七大到中共八大,已经过去了十一年,在实际斗争中,群众路线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对于什么是群众路线,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认为,“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6],所以党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7]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工作路线,也是基本工作方法,在毛泽东看来群众路线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8]。
  马克思主義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解放自己,解放全部劳动人民,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对人民群众有领导作用,之所以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群众,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9]。
  三、制度层面: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10]。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关系,党的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的关系,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的关系,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如何把握和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关系到民主集中制的真正执行,这就使民主集中制问题成为了中共八大的重要内容。
  “我们的国家制度是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的结合”[11],必须处理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在党的历史上在上下级关系上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就是“左”倾机会主义,使权力过度集中,严重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在那个时期,下级组织只有服从,对于上级领导机关几乎没有发言权,上级领导机关不听取和采纳下级组织的意见;另一种就是分散主义,一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喜欢自成系统,在政治上自由行动,不喜欢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不尊重中央和上级组织的决定,甚至做事不向中央和上级组织请示报告。虽然这些问题只是历史上出现的,但在八大上党仍然很重视,这两种错误都会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给党带来严重损失。在八大上也提到了在实际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问题,在现实中存在着不适当的过分的中央集权,上级组织作出太多硬性规定,没有考虑下级的实际执行情况,这是因为上级组织不善于深入下层,听取下级组织和群众的意见。   针对问题,在八大上提出了要求,第一,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下级组织必须向上级组织请示报告;第二,明确中央和地方组织、上级和下级组织的职权范围;第三,確定了上下级之间的政策问题的讨论和决议的执行。
  党实行党委制是为了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重要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一部分党组织的负责人个人包办,很少召开会议讨论问题,即使召开会议也是形式主义,在会议上通过的决定等也是强迫通过,在会议上没有展开讨论,这种情况表面是集体领导的制度,但实质上就是个人专断,过分集中而没有民主。另一种问题就是在很多党组织中召开的会议过多,时间过长,会议是一种民主的方式,但是必须合理利用会议方式,兼顾会议的效率和效果。党的民主集中制要求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充分发挥作用,防止个人专断和会议过多的问题。
  个人崇拜是一种有长远历史的社会现象,在党的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可能性出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同时也没有否认伟人的作用,伟人也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党的领袖是在群众斗争中自然产生的,“工人阶级政党的领袖,不是在群众之上,而是在群众之中,不在党之上,而是在党之中”[12]。在中共八大上,党认识到了个人神化的严重后果,反对个人崇拜,明确党的任务是坚决执行党中央反对把个人突出、歌功颂德的方针,处理好党的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民主原则。
  注 释
  [1] 刘少奇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8.
  [2]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
  [3]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
  [4]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65.
  [5]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6]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7]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8]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9]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
  [10]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5.
  [11]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7.
  [12]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4-235.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 周恩来选集(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石兴营(1996-),: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天津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及其规律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具有標志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作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封建君主制的瓦解。与中国古代其他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政治思想显得独树一帜,它的思想中包含着浓重的宗教色彩。洪秀全等人将西方基督教的思想同中国儒家思想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拜上帝教教义,并通过它指导太平天国的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政教一体化的国家观。太平天国的政治思
期刊
【摘 要】 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向社会经济各方面、大众日常生活的渗透,使人们淹没在了数据的汪洋之中,更加感受到大数据来势迅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旳发展有了新的动力,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益处。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通信技术中更为突出的伦理问题,尤其是隐私保护等问题。同时,我国尚缺乏对于大数据时代信息通信技术伦理问题的意识和管理规范,法律法规的建设仍处在发展阶段,相较发
期刊
【摘 要】 党建思想在企业政工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党建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党建思想对企业政工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对以党建思想为指导开展企业政工教育工作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 党建思想 内涵 企业政工教育工作 指导  意义 措施  一、党建思想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建工作提出新要求,首先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地位,更加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
期刊
【摘 要】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一直通过外交发言向世人彰显中国精神,展示中国态度,传播中国文化。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以2020年“两会”王毅外长答记者问的韩译版本为例,对外交发言的翻译进行探究,总结出翻译策略。  【关键词】 目的论 “两会”发言 外交语言 翻译策略  一、引言  “两会”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自
期刊
【摘 要】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应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面向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和发展优良刑事法治思想,研读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关于刑事法治方面的理论和分析具体实践做法,提炼总结毛泽东刑事法治思想的精华部分,对于进一步建设现代法治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刑事法治 依法治国  毛泽东同志一生的革命实践和思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尽管基于当时的历史原
期刊
【摘 要】 19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改革和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扩张逐渐入侵亚洲。东亚谋求变法图存,日本于1868年推行明治维新,中国在1898年实行戊戌变法,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首次尝试。两国命运不同一成一败,以背景和内容为前提,探讨他内部有何重要原因。  【关键词】 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原因  一、变革前的历史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经济开始发展。17世纪中叶,人权思想兴
期刊
【摘 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将现代的电子技术、信息的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技术,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阐述了电气工程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重要意义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对电气工程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 电气工程 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意义 技术  电力资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源,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电气工程及其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案例和调查问卷,总结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问题,并从社会环境、教育体系、主观层面多个角度逐一探索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影响因素。在探究问题和影响因素基础上,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融入到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大学生信仰教育体系,为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提供合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宗教信仰  一
期刊
【摘 要】 目前,农村教育具有范围广、数量大的特征。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地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安徽歙县教育发展已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时期。提高教育质量,是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不仅直接决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而且总结了实现均衡发展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模式。某些教育发展模式不仅与教育的具体发展目标相适应,而且产生了相应的教育发展
期刊
【摘 要】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怀着浓厚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中国西北教育的实践的研究当中去,通过深入了解和调查,整理出发展西北教育的措施和方案,研究顾颉刚先生的西北教育实践问题,对于当下西北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顾颉刚 西北教育 民族 考察  一、顾颉刚西北之行的背景  顾颉刚先生“性好游览”,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穷其胜而后快”,从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