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在谈及《关于培育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建议》的提案时表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选好班子,找准路子,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服务换创收,以出租换收益,坚持多元化发展。
这份提案来自精准扶贫一线。为了探索在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的新路子,近几年,郭文圣对接吉林省延边州和福建省德化县的贫困村,进行精准帮扶,将民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带进扶贫村,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在郭文圣看来,扶贫“硬骨头”都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往往致富意识薄弱,所以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一定要提振精气神,转变思路,激发内生动力,要有“敢拼会赢”的精神,结合相关政策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为贫困户提供可持续、不断增收的方法。
郭文圣表示,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脱贫搞帽,但有些贫困人口虽然成功脱贫,却仍徘徊在贫困边缘。
他强调,精神扶贫也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到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就率先提出了精准扶贫新理念、新思路,虽是弱鸟,能否先飞?这就需要胆量和勇气,还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就在于提振精气神,没有这种韧劲就做不好扶贫工作。”
在郭文圣看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些贫困村的贫困百姓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一种模式,就是直接接受金钱和物质帮助,习惯了等靠要的固有思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
他说,作为民营企业,主动落户贫困村,主动帮助贫困村,企业不是直接给钱给物,而是拿出钱帮助村集体兴办集体企业,这在初期会面临一些困难。
郭文圣表示,贫困户思维转变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磨合,才能使得他们在观念上有所转变,更需要村委会干部加强基层党建,加强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激发自身内生动力与外部帮扶相结合。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贫困县退出步伐加快,其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作风不扎实,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
对此,郭文圣表示,以前在个别地区,扶贫资金到了基层就走了样,个别村干部的亲戚想方设法走后门,争当贫困户。要杜绝这种现象,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加强监管。
他说,尤其是扶贫资金到了乡镇一级要严格管理,相关部门不要重复建设,导致闲置浪费。到了乡镇一级要统筹资金,钱用到刀刃上,这样更有助于阻止相关问题的发生,有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郭文圣在扶贫考察中发现,一些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客观困难和实际问题,多数贫困村存在可利用资源缺乏、缺少“经济能人”、发展不平衡、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經济思想不统一等问题。
郭文圣认为,壮大集体经济可同时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
郭文圣时常挂念贫困百姓的生活,在端午节、老人节等节日,经常到贫困户家中送水果、鸡蛋、米面、油和慰问金等,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树立生活信心。
郭文圣较早提出“扶贫先扶智”的理念。2017年8月末,在开学季,他为安图县文昌村全村100余名少年儿童捐赠价值1.5万余元的书包、学习用品等,并为贫困孤儿送去慰问金。
他还协调爱心企业家资助5名贫困单亲家庭儿童生活费,直至5名儿童大学毕业。郭文圣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会千方百计解决困难,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对于延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郭文圣也极为关注,他积极推荐延边,提高延边的知名度,邀请媒体到延边州和龙市光东村,以朝鲜族群众的风土人情、民俗美食和新农村建设等为主题拍摄专题片。
他还邀请知名旅游专家、教授调研策划延边东北抗联红色旅游和民俗、边境旅游项目,并与国内知名导演和编剧合作,拍摄反映东北抗联精神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
目前,郭文圣正在促成延边州东北抗联与国内几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成红色旅游教育联盟,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资源共享。
最近,一个与延边贫困村类似的福建村庄进入郭文圣的视线。他在福建德化云溪村考察时,看到当地古村落保存比较完整,适合做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有望快速发展集体经济。
因此,他提出打造“闽南古风”浓郁的旅游观光项目,继续打造壮大村集体经济振兴乡村的成功样板。
郭文圣建议,各地党委、政府应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具体运作中,要因地制宜,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推广“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集中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多方拓宽收入渠道。
同时,要重视贫困村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中选配村干部。
还要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对真正带领群众致富、走合作化和集体化道路的村级组织,给予充分肯定,并予以资金倾斜扶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壮大集体经济有实绩的优秀村干部,要大力褒扬,提高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
这份提案来自精准扶贫一线。为了探索在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的新路子,近几年,郭文圣对接吉林省延边州和福建省德化县的贫困村,进行精准帮扶,将民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带进扶贫村,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滴水穿石
在郭文圣看来,扶贫“硬骨头”都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往往致富意识薄弱,所以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一定要提振精气神,转变思路,激发内生动力,要有“敢拼会赢”的精神,结合相关政策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为贫困户提供可持续、不断增收的方法。
郭文圣表示,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脱贫搞帽,但有些贫困人口虽然成功脱贫,却仍徘徊在贫困边缘。
他强调,精神扶贫也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到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就率先提出了精准扶贫新理念、新思路,虽是弱鸟,能否先飞?这就需要胆量和勇气,还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就在于提振精气神,没有这种韧劲就做不好扶贫工作。”
在郭文圣看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些贫困村的贫困百姓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一种模式,就是直接接受金钱和物质帮助,习惯了等靠要的固有思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
他说,作为民营企业,主动落户贫困村,主动帮助贫困村,企业不是直接给钱给物,而是拿出钱帮助村集体兴办集体企业,这在初期会面临一些困难。
郭文圣表示,贫困户思维转变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磨合,才能使得他们在观念上有所转变,更需要村委会干部加强基层党建,加强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激发自身内生动力与外部帮扶相结合。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贫困县退出步伐加快,其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作风不扎实,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
对此,郭文圣表示,以前在个别地区,扶贫资金到了基层就走了样,个别村干部的亲戚想方设法走后门,争当贫困户。要杜绝这种现象,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加强监管。
他说,尤其是扶贫资金到了乡镇一级要严格管理,相关部门不要重复建设,导致闲置浪费。到了乡镇一级要统筹资金,钱用到刀刃上,这样更有助于阻止相关问题的发生,有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郭文圣在扶贫考察中发现,一些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客观困难和实际问题,多数贫困村存在可利用资源缺乏、缺少“经济能人”、发展不平衡、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經济思想不统一等问题。
郭文圣认为,壮大集体经济可同时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
扶贫扶智
郭文圣时常挂念贫困百姓的生活,在端午节、老人节等节日,经常到贫困户家中送水果、鸡蛋、米面、油和慰问金等,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树立生活信心。
郭文圣较早提出“扶贫先扶智”的理念。2017年8月末,在开学季,他为安图县文昌村全村100余名少年儿童捐赠价值1.5万余元的书包、学习用品等,并为贫困孤儿送去慰问金。
他还协调爱心企业家资助5名贫困单亲家庭儿童生活费,直至5名儿童大学毕业。郭文圣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会千方百计解决困难,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对于延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郭文圣也极为关注,他积极推荐延边,提高延边的知名度,邀请媒体到延边州和龙市光东村,以朝鲜族群众的风土人情、民俗美食和新农村建设等为主题拍摄专题片。
他还邀请知名旅游专家、教授调研策划延边东北抗联红色旅游和民俗、边境旅游项目,并与国内知名导演和编剧合作,拍摄反映东北抗联精神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
目前,郭文圣正在促成延边州东北抗联与国内几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成红色旅游教育联盟,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资源共享。
最近,一个与延边贫困村类似的福建村庄进入郭文圣的视线。他在福建德化云溪村考察时,看到当地古村落保存比较完整,适合做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有望快速发展集体经济。
因此,他提出打造“闽南古风”浓郁的旅游观光项目,继续打造壮大村集体经济振兴乡村的成功样板。
郭文圣建议,各地党委、政府应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具体运作中,要因地制宜,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推广“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集中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多方拓宽收入渠道。
同时,要重视贫困村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中选配村干部。
还要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对真正带领群众致富、走合作化和集体化道路的村级组织,给予充分肯定,并予以资金倾斜扶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壮大集体经济有实绩的优秀村干部,要大力褒扬,提高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