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阅读两则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康有为的乌托邦世界
  和大多数精于政治运行规则的人物相比,康有为更像是个孤独无助的“先知”和预言家。《大同书》的出世在满眼充斥着功利心的芸芸士子之中,总算留住了一丝乌托邦的想象种子,使他比同时代那些热衷经世技术的乱世英豪更多了些对未来的期许憧憬。
  康氏乌托邦世界的形成与他身上神秘主义气质的传承有关,其行为怪诞,就连其亲朋密友也常常不能理解。史载,康有为静坐时,“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同门见他如此,都以为是邪魔攻心,犯了心疾,但他自己的说法却是“飞魔入心,求道迫切”。
  山水对神秘主义是很重要的,既然不想和人说话,就要图个清静,所以那些以默识静坐相标榜的书院多藏在山野之中。康有为也进了心学导师湛若水呆过的西樵山专习道佛之书,按他的说法是常常披头散发地枕卧在石窟瀑泉的美景之间,任由芳草清流环绕周边,所谓“修柯遮云,清泉满听”,或者像鬼魂一样地到处游走,甚至达到了“见身外有我,又令我入身中,视身如骸,视人如豕”的境界。可惜康氏的超然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堂皇入世了,按他的逻辑,驱赶心魔正是为了入世救民。正是这种种神秘怪诞的念想最终造就了康氏独特的乌托邦思想风格。
  简而言之,康氏的乌托邦是个颠倒的世界观,既然是“天地万物皆我一体”,那么考虑的就是如何把天地收束到内心,而不是由内心推向外物。说得直白一点,它总是先“放眼世界”,再“胸怀祖国”,最后灵魂深处才闹起革命。和我们熟悉的革命口号是颠倒过来的,也正好颠倒了先修身齐家、再治国平天下的正统儒家的招牌路子。他试图把乌托邦融汇到当时社会政治与文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于是对私有制持一种批判态度,幻想建立一个“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社会。
  “三世说”的设计同样染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本来,“据乱—升平—太平”的中国历史递进公式是有先例可寻的,不过区别是古史观的治乱终极是指向三代的黄金时刻,是向后看的,康氏的“三世说”指向的却是一个缥缈的“大同”世界。康有为在晚清政治的险恶江湖中就像个兴致盎然喜欢搏浪激水的理论顽童,毫无顾忌随意挥洒着他对将来世界的多彩想象,以致于幼稚地把一场“百日维新”变成了检测预言的试验场。难怪那些自以为拥有后见之明的理论侏儒,或者是脑子里充满成王败寇史观的当代史家,一直不肯原谅他的鲁莽和天真。
  的确,按功利主义者的标准来检验“百日维新”,会发现除了废除科举之外,其余的变革措施其实并未越过当年洋务派的纲领,政治体制改革的效果几乎为零。但幸亏有了康有为的乌托邦世界,近世思想界才不致于垮成废墟一片。康氏乌托邦世界的形成其实并不以一书一事为标志,而是一个漫长连续的过程。但“大同”理想在年轻的康有为心中的位置已经高到“朝成而昔死可矣”的地步。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了“三世说”与《大同书》的衔接递进构成的宏大未来图景,我们的近代史才不致于仅仅充斥着单靠权谋计算和诡计得势之人,或者充斥的仅仅都是拘泥于眼前利益的实用主义功利型人物。因为在经过晚清政治惨烈的淘洗角逐后,残留下的似乎全是那些失去了想象力的人格残骸,掌声和赞美似乎永远注定要献给那些不择手段取得成功的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如果说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珍惜的话,那也许就是因为还留有一个残破得面临绝种的“康氏乌托邦”,以及那本一度秘不示人的《大同书》。
  (选自2006年9月2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康有为的乌托邦世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康有为的乌托邦彻底颠倒成王败寇的世界观,包含了革命思想,是儒家大同世界的演化。
  B.康有为的乌托邦是一个先治国平天下、再修身齐家的反正统儒家的思想,但在社会理想上,仍希望建立一个大同世界。
  C.康有为的乌托邦世界实际上就是“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的理想境界。
  D.康有为的乌托邦世界对私有制持一种批判态度,幻想建立一个“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社会。
  2.对形成“康有为的乌托邦世界”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康氏乌托邦世界的形成与他身上神秘主义气质的传承有关。
  B.康有为曾跟随心学导师湛若水专习道佛之书。
  C.康有为为了救民于水火,驱赶心魔超然入世。
  D.康有为深受洋务派纲领、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3.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康有为是个孤独无助的“先知”和预言家。
  B.康有为静坐练功,邪魔攻心,犯了心疾,于是有了《大同书》。
  C.康有为先是“放眼世界”,再“胸怀祖国”,最后才在灵魂深处闹革命。
  D.康有为对将来世界有着多彩想象,终把“百日维新”变成了检测预言的试验场。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康氏乌托邦世界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他的“大同”世界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B.如果没有康有为的乌托邦世界,近世思想界将会垮成废墟一片。
  C.“百日维新”除了废除科举之外,其他变革措施并未超过洋务派的纲领。
  D.近代史充斥着单靠权谋计算和诡计得势之人,才显得“三世说”与《大同书》的宏大。
  
  (二)关于散文文体属性的思考
  散文的文体属性是什么?中国几千年的散文发展史给出的答案是:散文既姓“散”又姓“文”。“散”的含义在于散文体式的繁杂,凡用语言文字表述的一切文章皆属散文,如史传、颂赞、书信、碑铭、笔记等,“文”的含义是行文的非押韵、不讲对仗性,“散文”就是与“韵文”相对的“散体文章”。总之,中国古代散文几千年来始终存在着贵“散”的“文章意识”传统,所忽视的是“文学本体性”的艺术追求。
  散文的确贵“散”,但这“散”的含义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所秉承的“繁杂”和“无所不包”的实用的广泛性。散文不可缺失文学的体裁应有的艺术“纯度”。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散文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贾平凹提出“大散文观”,刘锡庆提出“艺术散文观”,吴周文提出“世纪末散文观”,楼肇明提出“复调散文观”,邱景华提出“大品散文观”,林非则有“广义与狭义散文”互为促进的散文观念等。而对当下散文文体属性的界定最有影响力的,是贾平凹提出的“大散文观”和刘锡庆提出的“艺术散文观”。贾平凹的“大散文观”提倡“大而化之”及“大可随便”的散文创作态度,他也将散文等同于“一切文章”(贾平凹语),与中国古代散文忽视文学本色,缺失文体“纯度”的唯“散”的散文意识颇有相通之处。不过,刘锡庆反驳贾平凹的“大散文”意识而提倡纯文学性的“艺术散文”,在题材领域,则使当代散文与社会人生百态水乳交融的密合关系变得狭隘了,在作家对人生的主观感悟方面,也使作家主体意识自由驰骋的审美体验的空间受到了局限。当代文坛的这一散文创作趋向,形成了关于“散文姓甚”的当下困惑,这种困惑和当前散文界对散文文体观念的大胆创新,使那个存在了几千年的重大散文文体命题,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散文的文体属性究竟是什么?
  关于散文贵“散”的文体特性,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散文因“散”而使其广收大千世界的珍奇景象,作家的主体意识得以自由挥洒,散文的文学表达也能够出神入化。散文是能够广阔而逼真地写人、写事、写景、写社会、写历史的文体,也是最自由而充分地展示大千世界美的特色和韵味的文体,它的题材和表现手段都异常丰富。在题旨的开拓和社会人生意义的深化方面,散文以小见大地写出社会人生真义,记事、写人时,它不能像小说那样细致、翔实,而仅需突出与作家表情达意相关联的客体的特征,同时,散文家还应对题材进行深度开掘,透视其特别的人生意义,做到新颖、独到、深刻地写社会人生。散文中所写的作家的经历和见闻要新颖和独特,所谓“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散文之“散”,还体现在散文是一种文学表达高度自由的文体,它的结构方式是自由和随意的,散文家的个性发挥形成了散文结构的千姿百态。散文结构是无定态的,意指散文结构依据作者的创作和行文时的文思而定,无需遵循特别的章法和结构模式。再者,散文的结构是开放性的,只要是遵循散文文体的创作要求,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创造新颖别致的结构,这正是散文自由表达和突出个性创造的文体特色。散文的体势虽然是自由、散漫的,但又是“形散神聚”的。“形散”是指散文的结构不受章法和规则限制,是作者自由、随意挥洒而成的,散文的结构自由开合,自然发展,广泛引鉴其他文体技法。神聚是指散文的结构依然有着情绪或理性梳理的内在统一性,依然是持之有度、线索明了、行文有序的,这种内在的有序发展线索,或由情的自然波动的韵律而形成,或由理性表达的层层深化而建构。散文因文学表达方式的自由和洒脱,散文家的情韵、文思、审美思维在其行文的过程中自由飞动,作者的变幻多姿的情思和笔意,以及灵活自由的抒情笔法,将大千世界丰富复杂的审美特征,自然和谐地绘入散文的艺术画面中,使其呈现出令人心醉的流动美和洒脱美。
  
  (选自2006年11月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 “散文文体属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应是融汇了作家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体裁样式。
  B.散文既呈现作家发掘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又透视出作家主观品味人生的情、美、趣、理。
  C.散文是作家最真切、自由,也是更富有美感和理性深度地抒写人生内蕴的精纯文学性作品。
  D.散文是凡用语言文字表述的,如史传、碑铭、笔记等,且行文不求押韵、不讲对仗性的文学样式。
  2.下列说法,不属于对散文“散”的理解的一项是()
  A.“散”是题旨的开拓和社会人生意义的深化方面,仅需突出与作家表情达意相关联的客体的特征。
  B.“散”是广阔而逼真地写人、事、景、社会、历史,最自由而充分地展示大千世界美的特色和韵味。
  C.“散”是行文的有序,或是由情的自然波动的韵律而形成,或是由理性表达的层层深化而建构。
  D.“散”是散文的结构不受章法和规则限制,自由、随意挥洒,自然发展。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中国古代散文几千年来始终存在着贵“散”的“文章意识”传统,所以使得散文体式繁杂。
  B.“散文姓甚”的困惑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散文观呈现多样化所造成的。
  C.散文因“散”而广收大千世界的珍奇景象,作家的主体意识得以自由挥洒,文学表达能出神入化。
  D.散文自由表达和突出个性创造的文体特色是最大限度地自由地创造出
  新颖别致的结构。
  4.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对散文文体理解有缺失”,造成这一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D(其余都没有触及乌托邦世界的本质内容)
  2.A(参看第2段第1句)
  3.B(与原文不合)
  4.B(A项原文没有这样的说法,C项不能排除“按功利主义者的标准来检验”,D项因果颠倒)
  (二)
  1.D(传统的说法,没有考虑文学艺术性)
  2.C(体现的是“神聚”的一面)
  3.C(A项强加因果,B项两者没有必然联系,D项应在“遵循散文文体的创作要求”的前提下)
  4.强调了实用的广泛性,而忽视了文学的体裁应有的艺术“纯度”。(文章第二段分析了中国古代散文在文体认识上的不足:“散文的确贵‘散’,但这‘散’的含义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所秉承的‘繁杂’和‘无所不包’的实用的广泛性。散文不可缺失文学的体裁应有的艺术‘纯度’。”)
其他文献
支离破碎的童年里一首永不停止的歌时鸣耳畔,变幻莫测的大海上阵阵激越的波浪振聋发聩。仰望无垠的苍穹,那不属于我的天空。哪里有我的思想?既然天空没有,那 In a fragmente
200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题目人生在世,总会心有所系,情有所牵:范仲淹心忧天下;陶行知忠诚教育;袁隆平献身科学;林秀贞情暖人间……心系祖国、事业、自然,抑或亲友、愿望
一、词语例解1.produce n.what you grow on a farm.etc.农产品;产物(总数,不可数) The farmer brought his produce to the market.农民把他的农产品带到市场。My cousin se
①腰病重了,刚起来不几天,又开始卧床休养,心里十分丧气:今年是我的灾年吗?房贷是要还的;老父亲的病更是要治的;孩子还小,两天不管,她就像钻天猴似的;你看我,工作也撂了,家务
我们为着沧桑的历史而心情激昂;我们为着历经磨炼的历史而感慨万分。心中奏响着历史之曲,明白了磨炼的真谛。因为,磨炼的乐曲如沙漠中的绿洲,滋 We are passionate about th
2007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
一、词语例解1.intend vt.1)plan to do something想要;打算;计划They intended no harm.他们没有恶意。When do you intend to go to London?你打算什么时候去伦敦? He inte
项目名称:原製原味餐厅项目性质:海鲜餐厅项目面积:416m~2坐落地点:杭州市天虹购物中心A座设计人员:何林芳、杨勤、钱竹静设计时间:2015年8月何林芳D-STAR设计星计划成员,199
马年喜绘丰收景,羊岁赓吟改革诗。传统佳节悄然而至,陇原大地,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处处生机盎然,处处馨香喷鼻。为了喜迎羊年新春,弘扬传统文化,展现良好的社
雕塑家有一个十二岁的儿子。儿子要爸爸给他做几件玩具,雕塑家从来不答应,只是说:你自己不能动手试试吗?儿子就很气愤。但时间一长,他拗不过爸爸,便不再哀求、纠缠,试着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