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息撞穴法改善肺胀通气功能的护理观察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调息撞穴法对肺胀缓解期肺功能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將76例肺胀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加调息撞穴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肺功能和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调息撞穴法有良好的改善肺胀通气功能作用。
  【关键词】 肺胀; 中医护理; 调息撞穴法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1.039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的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心肺疾患之一,已成为老年病死因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是控制炎症、改善肺通气功能的有效方法,但副作用多,易产生依赖性。因此,预防肺胀发作,避免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是缓解期治疗成功的目标重点。笔者应用调息撞穴法护理肺胀缓解期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肺胀缓解期患者均符合《中医临床病证诊断标准》中“肺胀”的诊断标准,且属肺胀缓解期,属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支气管哮喘”等范畴。排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患者年龄40~75岁,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取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2岁,平均56岁,其中男24例,女14例,病程最短5年,最长26年。对照组38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1岁,平均54.5岁,男22例,女16例,病程最短4年,最长24年。COPD患者观察组24例,对照组2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14例,对照组1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一般护理 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一般护理。西医治疗:包括低流量氧疗、化痰、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其他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利尿强心、抗心律失常等。急性发作时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中医治疗根据病情采用活血化瘀、温肾纳气、健脾化痰、宣肺平喘等方药调理。一般护理:注意生活起居,适当锻炼,适寒温,防外感。清淡饮食,忌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宜低盐,喘者避免进易引起发作的食物,如鱼、虾等。
  1.3 调息撞穴护理 观察组加调息撞穴护理。募穴拍击法:放松站立或自由行走,挺胸,先用左掌拍击右胸胁,弹回,再用右掌拍击左胸胁,弹回,两手交退。拍击时呼出浊气,弹回时吸入清气。节奏均匀自然,每分钟约70次。由上向下拍打,顺序依次是:中府、云门;膻中、巨阙;期门、章门。背俞撞击法:离墙15 cm左右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用力呼出浊气。待身体回弹时,用腹式缩唇法深吸清气,气贯丹田,直达小腹。动作要有力,但不可过猛。每分钟约24次,节奏均匀自然。撞击的顺序从下向上,有利于排出积气和瘀痰。依次为:腰骶、腰部、下背部,争取整个背俞穴全部刺激到[2]。
  注意事项:(1)每日上午8~9时,下午7~8时,在户外空气清新处进行,每次约30 min。天气变化时可在室内进行,避免受凉感冒。(2)根据病情决定活动量,注意循序渐进。每次从10~15 min开始,渐渐增加到30 min左右。如刺激部位有发热感觉,自觉呼吸通畅,出现打嗝、矢气现象,说明气机通畅,已产生效果。如未出现,可适量延长活动时间或增加拍击力度。(3)兼轻微外感者,可在室内运动,避免受凉。发作期应停止运动,及时治疗。
  1.4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前后肺功能变化及主要症状与体征情况。观察期为90 d。肺功能:以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中期流量(MMEF)、最大通气量(MVV)为主要观察指标。其测定结果均以实测值占预期值百分比表示,以校正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以FEV1/FVC均≥正常预计值95%为可信限,且FEV1/FVC≥70%判定为通气功能正常。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定: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湿啰音、舌底静脉瘤状突起等症状按四级评分[3]。无症状为0分。白天间断咳嗽、少量稀痰,偶发轻喘,舌底静脉稍有瘤状突起为轻度1分。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夜间及清晨咳痰26~50 ml以上,喘息明显,不能平卧,两肺满布哮鸣音或湿啰音,舌底静脉瘤高突为重度3分。症状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为中度2分。
  1.5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咳、痰、喘症状基本消失,肺部有少许湿啰音,舌底静脉瘤状突起消失。显效:咳、痰、喘症状减轻,肺部湿啰音在咳嗽或深快呼吸后出现,舌底静脉瘤状突起为Ⅰ度。有效:咳、痰、喘症状好转,肺部湿啰音减轻,舌底静脉瘤状突起为Ⅱ度;无效:咳、痰、喘症状及肺部湿啰音减轻,舌底静脉瘤状突起无改变或症状加重[3]。
  1.6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和Ridi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护理前后临床积分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护理后中医症状积分值较治疗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护理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护理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咳、痰、喘症状,明显缓解,舌底静脉瘤状突起缩小(P<0.05)。90 d治疗期间,各组急性发作次数观察组为6人次,对照组为15人次。
  2.2 两组治疗护理前后肺功能检查测定结果比较见表2。
  两组在治疗护理后肺功能检查各项结果均有提高。观察组在治疗护理后FEV1%和MVV等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
  3 讨论
  肺胀患者由于是咳、痰、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以致肺气日损,影响脾、肾、心脑等重要脏器。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病程缠绵,经常反复发作,难于根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已居老年病死因的首位[4]。
  采用非药物防治的调息撞穴护理技术,指导患者由下而上在胸背部拍击募穴和撞击背俞,能起到排出肺内残余的浊气,增加吸气量,改善缺氧,排除痰涎瘀浊,改善肺通气功能的作用[5]。通过刺激脏腑俞募穴,还能调节心肺脾肾功能,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是一种临床实用的自我护理方法,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203.
  [2] 樊哲礼,樊晓云,孙小平.背俞撞击法治疗慢性便秘76例[J].中医药,2011,6(6):490.
  [3] 骆仙芳,柴秀娟,陈益民,等.保肺定喘冲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2,20(4):268-270.
  [4] 李素云,李建生,马利军.通塞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胞外基质和粘附分子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3,21(12):906-908.
  [5] 张瑞荔,文继红,汪林芬.肺心病从瘀论治[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2):12-13.
  (收稿日期:2012-08-31)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枕垫疗法与颈椎坐位枕颌吊带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组,观察组60例采用药枕
今年江苏省“两会”召开期间,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向与会的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发放了《我省媒体新闻宣传和管理情况调查表》,意在了解社会及公众对于新闻媒体的看法和要求,从
目的构建外科医师技术岗位等级分级制度优化概念框架。方法于2017年7-12月按照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5名医院外科部门管理者和研究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进行
几树弯柳,秀于天地间。占尽四季风华,徐徐清风摇曳,朗朗明月笼罩,漫漫冬雪勾勒,茫茫夏雨滋润,灿灿春光暖照,淡淡秋雾浸润。柳,集日月精华,采天地灵气,才修得了窈窕身姿,妩媚多情。  莺歌几声,燕舞一景,逗得了柳树的颔首矫情。青山远横,素云挂空,映得了柳绿桃红。  折柳送情,伤怀感人。记得,大学同窗,朝夕相处,一朝别离,各居天涯。分手那天,酒喝得脸似夕阳,四年的朝夕,喜怒哀乐,化为泪水,如柳丝长长流淌
大众传播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媒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因此,只有当传播者掌握了受众的需求,并针对这种需求,通过恰当的形式和一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术前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术后一般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预防并发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0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
法国启蒙运动人物卢梭曾说:“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伴随着生理的日渐成熟,青少年逐步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父母、长辈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并
记者这个职业是有弹性的职业,成为什么样的记者,弹性很大:学者型的,斗士型的,活动家型的,混日子型的等等。一种职业做久了,在惯性的圈子里游刃有余,容易麻木。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保持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遗传性疾病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10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1岁,2011年2月16日下午4时运动时突然出现心慌、胸闷,休息约10 min后稍有好转,来院就诊,EKG:W-P-W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压迫眼球及瓦氏动作后无效,给予普罗帕酮70 mg静推,半小时后症状消失,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近1年多来常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