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成因与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123zj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问题,是指那些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广义的行为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分为行为表现型和情绪障碍型两种。行为表现型行为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窃、不听管教、离家出走、吸烟、迷恋网络等等,情绪障碍型行为问题如退缩、焦虑、恐惧、抑郁、人际交往困难等等。儿童的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还可能导致其成年时期发生适应不良、精神疾病和违法犯罪。如果不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和行为干预,就会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甚至会演变成危及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巨大隐患。
  
  一、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状况分析
  
  据调查统计表明,农村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绝大部分,已达2200多万。而他们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达19.8%,差不多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有的学者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甚至高达44%,这远远高于我国青少年问题检出率12.97%。
  
  二、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心理成因的分析
  
  (一)家庭因素
  许多有关儿童的研究揭示,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行为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学业的期望有很大的相关。
  1 亲情缺失导致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是产生行为问题的根源
  亲子关系缺失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高度相关。儿童对自己的父母有一种天然的依恋。在整个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这种因依恋而形成的亲子关系使他们获得了一种心理支撑力量,从而能够很好地面对外部世界发生的各种情况。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会具有更多的社会技能,能更好地与同伴相处,表现出较少的不良情绪或行为问题。与父母形成健康安全依恋的青少年会喜欢父母,尊重他们的意愿而远离问题行为,而未形成安全依恋的青少年则相反,会产生不安全感、导致低自尊,因此容易产生偏差行为。
  据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而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亲情关系趋于淡漠。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这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缺失,缺乏爱抚与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其“爱与归属”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表现为冷漠、冷酷、自负、缺少同情心,甚至出现严重的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也有些留守儿童。只知道单向接受爱,不懂得施爱,更不懂感恩回报,强调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2 疏于管教或临时监护人教育无法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
  父母的监管对于塑造儿童的行为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根据社会控制理论的说法,父母的监控是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联系的纽带,如果该纽带受到削弱或缺失,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国外青少年心理研究发现,父母对儿童的过失行为的形成负有很大责任,父母如果疏于对儿童进行控制,对儿童的初期攻击性行为不予以制止,常常会助长或导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同时,父母的控制作用还表现在对儿童加入不同同伴群体的控制上。同伴群体是促进青少年过错行为的诱因。有研究发现,团伙成员在与其团伙在一起时,违法犯罪行为会增多,而离开其团伙、不处于团伙环境时,犯罪行为也因此会减少。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生存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远在家乡的孩子。60%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跟孩子联系一次,10%的父母三个月才联系一次,甚至有10%的父母平时很少联系。孩子和父母之间交流较少,更谈不上父母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了。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控制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加上一些父母对留守孩子心生愧疚,出于补偿心理,不断给孩子寄钱,孩子又缺乏理财能力,很容易因金钱而出现行为偏差:有的经常请人吃喝、拉帮结派,沾染上打架斗殴、故意滋事的不良习气;有的经常出入网吧和游戏厅,无心向学;有的甚至抽烟、吸毒、聚众赌博等。调查发现,农村打工族子女群体常常通过打架来解决纠纷,并时常观看暴露、荒诞和凶杀的影碟。因失去父母的管教,少数留守儿童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在一些地区占“二无一未”(无学上、无工打、未成年)青少年犯罪案件的40%以上。
  3 父母期望值低,造成儿童无心向学,到处惹事生非
  研究表明,父母期望值低、学习成绩差、伙伴关系差是导致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如果父母的思想是“读不读书都一样”的话,则会潜移默化地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但如果父母对子女寄予很高期望,则会在一定程度成为促进儿童学习的重要因素。外出打工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孩子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低,要求不高,任凭孩子在学校胡混,对他们的学习不闻不问。孩子感受不到家长的期望,受家长读书无用的思想的影响,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艰难”地在学校度日,上课不是迟到就是破坏课堂纪律,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有的则逃学,在校外到处游荡,惹事生非。
  (二)学校因素
  1 教师的放任不理及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逆反心理加剧行为问题的产生
  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烦恼,教师是他们的第一倾诉对象。教师越来越成为留守儿童的精神支柱,留守儿童成长更多的要依靠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但是,问题行为可能导致教师的过度反应或放任不理。在某项调查中,被调查教师总体上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儿童在一般印象、学习、品行、情绪上都比父母在家的孩子的问题严重。这会造成教师对这些儿童期望过低,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教师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对儿童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有关儿童内向型心理行为的研究发现,被教师批评、被提问等是引起或加剧儿童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
  2 同伴的歧视导致攻击和破坏性行为的增多
  问题儿童在群体中往往处于不受欢迎、被拒绝或被忽略的地位。一些不懂事的同学甚至经常欺负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使得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时比父母在家儿童要困难得多,长此以往。他们便会变得害羞与孤单,归属与爱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在道 德意识淡薄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地选择攻击或破坏性的行为。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亲子教育,将亲情留住,这是缓解和预防行为问题的关键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父母虽然出外打工,但也应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平时应尽可能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如多与子女通电话或写信,加强情感交流与亲子互动,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品德情况,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悲伤,让孩子充分体验到父母的关爱,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帮助。
  (二)学校、教师加强管理,将关爱留住,这是减少行为问题的外部支持系统
  1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求各班对留守儿童登记注册,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为留守儿童建立成长记录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列入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中
  据调查发现,有些班主任对班内的留守儿童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用处理一般问题的方法来处理留守儿童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而班主任恰恰是留守儿童最为亲密的“接触者”,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列入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中,一方面起到提醒班主任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使留守儿童得到更多来自班主任方面的帮助和关爱。
  3 开展朋辈辅导活动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心理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共同性。共同的经历及相同的困惑极易使他们产生心理的相容,从而使得朋辈辅导在解决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朋辈辅导,留守儿童极易获得慰藉和支持,能够分享彼此之间的喜悦,分担彼此之间的烦恼,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冲淡了对父母的思念和孤独感,在相互交往活动中又增强了他们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是一举多得的解决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良策。
  (三)进行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治,将心理健康留住,这是改善行为问题的有效途径
  造成留守儿童产生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方面的,因此,加强心理辅导对于解决问题是必要的。每个学校都应增设心理咨询室,引进专业的心理咨询员,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帮助和辅导。此外,对于行为问题特别严重的个别学生,应给以及时、科学的行为矫治。这主要依靠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进行及时、系统的行为矫治,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
  1 行为强化法
  实践证明,“行为强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具体地说,我们可以借助“代币券”、“签约”、“行为代价”、“强化终止”或“学校行为表现报告法”等行为强化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治不良的行为问题。
  2 游戏疗法
  游戏疗法主要是针对有人际交往障碍儿童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游戏其实是作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让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将受到的挫折、困扰以及内心的焦虑、紧张、害怕、退缩等不良体验发泄出来,通过游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问题。这是一种帮助孩子摆脱行为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效果更显著。
  3 发泄法
  发泄法是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手段,排释体内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发泄法最常用的有“身体运动发泄法”和“哭诉发泄法”。通过发泄可以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减少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减少他们攻击性行为的效果。
  一般说来,没有适用于任何类型行为问题学生的矫治策略。所以,必须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综合分析与判断,据此研究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帮助学生解决行为问题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救心工程”,需要我们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不能太性急。要通过指导学生提高认识,使他们自己有所觉察和省悟。一旦学生自己认识了、觉醒了,他们就会自觉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责编 雷 靖)
其他文献
面对效率与交付的竞争,百得胜小家居以实力为装企赋能。今年,百得胜第9大工厂天津实木工厂投产,形成以5个1为制造蓝本百得胜小家居创新工厂布局。2018年12月16日,小家居&#183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然而,有效的语文教学才是语文课堂的追求。  一、牢固确立三维目标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教学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它意味着三维目标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达成的,这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追寻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求
期刊
引导学生喜欢体育课,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肢体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一、用情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笔者认为,要加强激励性教学评价。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能做到“以苦为乐”。对于体育学困生来说,不是要求他们要达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而需求,高层房屋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安全和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桩基
3月22日—24日,第三眉杀菌剂发展与推广应用交流会在石家庄世纪大酒店成功举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陈昶、中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处研究员嵇丽
2008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增速降低的背景下,为了加快城镇化和更好的经济发展质量,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各种融资手段获得发展资金,其结果是地持续扩张了地方政府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因而相关企业有效提高自身实际经济收益和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工程造
目的通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背外侧膝状体(dLGN)反缝治疗前后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变化,探讨关键期内剥夺性弱视治疗前后dLGN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改变。
近几年,GJB 5000A大力推行,很多军工企业已经完成了一定成熟度等级的体系认证工作,并在软件项目中贯彻实施;而适航思想在军用航空器中的引入,又使得DO-178B标准的应用成为今
针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研究了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内容有: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缺乏认识、企业人才培养自模式陈旧、企业人才资源培训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