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真实性学习正适合新课标的需要。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真实生活情景中,最为简单常用又切实可行的方法莫过于用表演来演绎课文了。用表演演绎课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从“学”方面讲,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书本上的文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要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的内容,很有必要让他们更多地去接近体验其中的生活。用表演形式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表达更方便快捷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认同理解,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他自己的。
2.从“教”方面讲,可以加快教师角色的转换。
真实性学习理论运用在语文实际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同时与新课程标准接轨。语文教学提倡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就要让学生更多地融入到所学内容中去。表演这一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指导,用各种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来演绎所学内容。教师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唱主角。
3.用表演演绎课文还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掘个人的创新潜能。
用表演演绎课文,一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另一方面,要求全員参与,并由小组合作设计台词准备道具,揣摩肢体动作,因此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基于学生的水平,课堂表演只从分角色朗读或背诵台词、做示范性动作等形式来展现有关情节,同时兼顾到直观性、综合性等特点,从而达到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理解的目的即可。基于以上特点,用表演演绎课文具体实施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选取适合表演的片断。用表演演绎课文对学生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非常有帮助,但并非所有的课文内容都适合用表演这种形式。这里有一个筛选的过程。选取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要能让学生有发挥创意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这一步可以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事实表明,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因此变得有趣。如《木兰辞》一文中可选取三个表演片断:木兰织布时与父母对话、木兰买战具、木兰辞官还乡。再比如《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可全篇进行表演。现代文可选取的片断就更多了,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可选取“闻一多怒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等片断;《最后一课》一文中可选取“老师与小弗郎士的对话”、“老师宣布下课”等片断。
第二、分析角色的内在心理依据。每篇文章有不同的内容,其中的人物和背景都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以便更合理到位的表现人物个性,更真实可信地再现故事情节。这一步可通过分组来完成。把任务分配到各组,由组长带领同组成员搜集整理熟读相关资料,并组织大家讨论揣摩角色的内心特点。在充分把握表演内容之后,相信表演的效果会更出色。如《最后一课》中“老师宣布下课”片断表演,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背景,深刻体会韩麦尔先生当时因国土被占领的沉痛心情,才能使他们在表演中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表情,真实感人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第三、确定表演角色的人数与分工。表演是一项小型集体活动,每个成员之间要有恰当的分工,一个萝卜一个坑。为了使表演机会覆盖面更广泛,可采用小组轮流制。事先由老师指定某个小组来完成。由这个小组选取相关表演片断,搜集相关资料适当分析,分配好表演角色及有创意地写好相关台词。如《伤仲永》一文中“仲永生五年,天资过人”片断和“父利其然,不使学”片断的表演,对小组成员作如下分工:一人扮仲永、一个扮其父、两人扮一乡秀才、两人扮邑人。
最后是现场表演。现场表演即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把文中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表现出来。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前面的准备工作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现场表演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和对个人及小组才华的检阅。为了使表演更加吸引观众,可进行适当的化妆,并借用一定的道具,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上就对表演演绎课文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作些探讨。特别要补充一点的是,这里的“课文”也包括相关的语言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文章一类。用表演演绎课文是真实性学习理论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相结合的一种尝试,有助于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相信更多地采用该方法教学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孔海波,教师,现居河北乐亭。
1.从“学”方面讲,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书本上的文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要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的内容,很有必要让他们更多地去接近体验其中的生活。用表演形式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表达更方便快捷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认同理解,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他自己的。
2.从“教”方面讲,可以加快教师角色的转换。
真实性学习理论运用在语文实际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同时与新课程标准接轨。语文教学提倡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就要让学生更多地融入到所学内容中去。表演这一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指导,用各种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来演绎所学内容。教师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唱主角。
3.用表演演绎课文还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掘个人的创新潜能。
用表演演绎课文,一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另一方面,要求全員参与,并由小组合作设计台词准备道具,揣摩肢体动作,因此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基于学生的水平,课堂表演只从分角色朗读或背诵台词、做示范性动作等形式来展现有关情节,同时兼顾到直观性、综合性等特点,从而达到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理解的目的即可。基于以上特点,用表演演绎课文具体实施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选取适合表演的片断。用表演演绎课文对学生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非常有帮助,但并非所有的课文内容都适合用表演这种形式。这里有一个筛选的过程。选取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要能让学生有发挥创意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这一步可以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事实表明,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因此变得有趣。如《木兰辞》一文中可选取三个表演片断:木兰织布时与父母对话、木兰买战具、木兰辞官还乡。再比如《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可全篇进行表演。现代文可选取的片断就更多了,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可选取“闻一多怒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等片断;《最后一课》一文中可选取“老师与小弗郎士的对话”、“老师宣布下课”等片断。
第二、分析角色的内在心理依据。每篇文章有不同的内容,其中的人物和背景都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以便更合理到位的表现人物个性,更真实可信地再现故事情节。这一步可通过分组来完成。把任务分配到各组,由组长带领同组成员搜集整理熟读相关资料,并组织大家讨论揣摩角色的内心特点。在充分把握表演内容之后,相信表演的效果会更出色。如《最后一课》中“老师宣布下课”片断表演,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背景,深刻体会韩麦尔先生当时因国土被占领的沉痛心情,才能使他们在表演中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表情,真实感人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第三、确定表演角色的人数与分工。表演是一项小型集体活动,每个成员之间要有恰当的分工,一个萝卜一个坑。为了使表演机会覆盖面更广泛,可采用小组轮流制。事先由老师指定某个小组来完成。由这个小组选取相关表演片断,搜集相关资料适当分析,分配好表演角色及有创意地写好相关台词。如《伤仲永》一文中“仲永生五年,天资过人”片断和“父利其然,不使学”片断的表演,对小组成员作如下分工:一人扮仲永、一个扮其父、两人扮一乡秀才、两人扮邑人。
最后是现场表演。现场表演即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把文中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表现出来。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前面的准备工作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现场表演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和对个人及小组才华的检阅。为了使表演更加吸引观众,可进行适当的化妆,并借用一定的道具,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上就对表演演绎课文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作些探讨。特别要补充一点的是,这里的“课文”也包括相关的语言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文章一类。用表演演绎课文是真实性学习理论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相结合的一种尝试,有助于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相信更多地采用该方法教学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孔海波,教师,现居河北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