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S6K蛋白激酶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c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糖体核糖体S6Ks蛋白激酶是cAMP-cGMP依赖性激酶和PKC激酶超家族成员之一,在控制细胞大小、生长和繁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协同作用方式达到组织器官的正常发展。核糖体核糖体S6Ks蛋白激酶的活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国外学者相关性的研究认为S6K蛋白激酶具有致癌潜能。研究S6Ks如何控制蛋白翻译和细胞生长等具体功能机制,将为攻克肿瘤疾病提供更为有效的药物治疗依据。
  【关键词】核糖体核糖体S6Ks蛋白激酶;肿瘤
  
  蛋白分子的磷酸化是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之一。各种蛋白激酶通过将ATP的γ磷酸基转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上,使底物蛋白磷酸化,这种磷酸化作用不仅可以调节蛋白质活性,还可以使传导信号逐级放大,最终引起细胞内反应。可以这么说,细胞内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蛋白激酶的参与,而激酶的磷酸化作用也正体现了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最为有效的调节方式。核糖体S6Ks蛋白激酶作为cAMP-cGMP依赖性激酶和PKC激酶超家族成员之一,在细胞生长、繁殖和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酶的活性调节首先是通过一系列丝氨酸/苏氨酸位点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实现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细胞外刺激信号可引起激酶的快速活化,而生长抑制物如类固醇等则能抑制激酶的活性。另一方面,活化的S6Ks蛋白激酶又可以将上游信号传导给多种效应底物,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核糖体蛋白S6,后者作为真核细胞中核糖体40S亚基的组成元件,通过增加具有5’末段寡嘧啶序列结构的mRNA的翻译,达到诱导多种蛋白组分合成的作用。
  
  1核糖体蛋白S6Ks概述
  
  S6Ks最初分离自有丝分裂剂刺激的瑞典鼠源3T3细胞系,经纯化、克隆、表达研究发现RPS6KB1基因定位在17号染色体长臂23位,由于选择性mRNA剪切和不同的翻译起始位点得到两个激酶同工型,分别命名为S6K1和S6K2。根据核浆定位的不同又将激酶区分为核定位的S6K1 I,S6K2 I和浆定位的S6K1 II,S6K2 II,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氨基末端存在有额外的核定位信号。核浆表达转换是所有胞浆型S6K激酶具有的共同特点之一,表现为在血清饥饿的细胞中S6Ks II型主要存在于胞浆内,而当有血清或生长因子刺激时,S6K II型激酶将转入细胞核内,尽管这一改变的具体机制不甚明了,但其所存在的意义已经受到多方关注。研究表明S6Ks在控制细胞大小、生长和繁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协同作用方式达到组织器官的正常发展。
  
  2S6Ks分子的活化机制
  
  首先,在我们具体研究S6K1磷酸化信号通路之前,我们有必要简述一下S6K1蛋白的一级结构组成,以及每个引起激酶活化的磷酸化位点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S6K1蛋白激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图1),他们分别是:位于羧基末端的自主调控区,具有高度同源性的酸性氨基末端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催化区域(1)。
  


  2.1S6K1多磷酸化位点到目前为止,在内源性S6K1蛋白激酶中已基本确定了八个主要的磷酸化位点(1)。其中位于激酶羧基末端自主抑制区内的Ser411、Ser418、Thr421和Ser424四个磷酸化位点是最先被确定下来的,被称作S/T-P位点,在有丝分裂原刺激的S6K1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位点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在他们的+1位上有一脯氨酸而在-2位上有一疏水性氨基酸残基,这一结构可以被一系列脯氨酸作用激酶,例如Erk1和Erk2、压力活化蛋白激酶和Cdc2所识别,进而使位点得以磷酸化。随后研究又发现了拥有相同结构特点的Ser371位点和Thr229、Thr389、Ser404位点(2),其中Thr229位于激酶活化环中而其余三者位于连接催化区和自主抑制区的激酶铰链区,这些后期发现的位点均表现出对免疫抑制剂rapamycin和真菌代谢产物wortmannin的高度敏感,在激酶活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突变分析揭示Thr229、Thr389、Ser404位点有一共同特点即在它们的侧位上均有一些庞大的芳香族氨基酸,将这三个位点转变成酸性或者中性氨基酸会发现Thr229和Thr389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而Ser404仅表现一定调节功能。同源性分析还发现Thr229、Thr389、Ser371位点以及他们所定位区域在大部分Ser/Thr激酶的AGC超家族成员中高度保守,相反地,自主抑制区以及S6K1的羧基末端结构在AGC家族的其他成员中却显著缺失。这一不同使人们对自主抑制区在S6K1活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产生了疑问,为此多种S6K1蛋白截断体和不同位点突变体被相应构建出,用以分析在各种不同结构中,S6K1蛋白活性情况的改变。比较突出的发现是当截断S6K1的氨基末端时,将严重影响到激酶的活性以及有丝分裂原诱导的Thr229和Thr389位点的磷酸化,而这种影响在同时移除掉激酶羧基末端或缺失掉自主抑制区的情况下得以解救。这些结果说明自主抑制区或者说这些磷酸化位点定位的区域在调控S6K激酶活性以及Thr229和Thr389位点磷酸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2磷酸化调节许多研究已表明S6K蛋白激酶的活化是由多磷酸化位点级联反应,协同作用实现的,它反映出分子水平上错综而复杂的交互关系。首先,突变掉氨基末端的p70S6KΔN54突变体,其对有丝分裂原反应活性的降低可被羧基末端同时缺失的行为所解救(3),而突变掉羧基末端四个自主抑制S/T-P位点的行为仅可部分解救其活性损失,这说明自主抑制区在调控p70S6K蛋白活性和Thr229磷酸化水平中起重要作用却又不完全(1)。其次当突变掉羧基末端104个氨基酸残基得p70S6KΔC104突变体,发现Thr229基础磷酸化水平有所升高而Thr389未受影响,但突变体本身却表现出低激酶活性,当受到血清刺激反应时,Thr229和Thr389的磷酸化水平均提高且相应的激酶被活化(3),这说明羧基末端的缺失将打破对Thr229磷酸化的调节却无法使激酶活化。进一步的Thr389位点突变反应发现由谷氨酸替代Thr389可以使基础p70S6K蛋白激酶活性和Thr229的磷酸化水平得以提高,而由丙氨酸替代Thr389后则使p70S6K活性及Thr229相对于血清的磷酸化反应完全丧失(1),这可说明在p70S6K蛋白激酶中,Thr229的磷酸化受到自主抑制区和Thr389位点的协同调节作用。此外还有相关实验发现缺失掉氨基和羧基末端的突变体p70S6K△N54△C104对rapamycin不再敏感,却保留了对wortmannin的敏感性,而缺失羧基末端的p70S6KΔC104突变体却仍然保持着对rapamycin的敏感性,将这些发现结合在一起可以得出这样的假设,rapamycin-FKBP12复合物增加了某种负性影响因子的活性,例如磷酸酶,而这一因子的活性作用正需要p70S6K的氨基末端执行其抑制功能。相反的,在PI3K依赖的信号通路中,则可能是某一正性影响因子受到调控,因为p70S6K△N54△C104仍保有对wortmannin的敏感性。综上所述,我们可为p70S6K蛋白激酶活化途径建立如下一个级联模型(如图2):首先刺激信号影响自主抑制区的S/T-P位点,使其磷酸化;他们的活化将打破激酶羧基和氨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暴露出链结构区的Thr389位点,使此位点在氨基末端功能的协调下易于被磷酸化,但此时蛋白仍处于失活状态;而后Thr389位点的磷酸化将完全暴露激酶活化环中的Thr229位点,此位点的最终磷酸化将激活S6K蛋白活性,发挥其功能。
  


  2.3其他调节位点尽管上述结论使我们建立了一个p70S6K蛋白活化基本模型,但针对细胞内具体活化步骤仍存在有许多疑点。由于缺失掉羧基末端的p70S6KΔC104突变体仍对激酶活化和Thr389磷酸化具有严格的调控作用,这说明还存在有其他调节位点在S/T-P缺失的情况下控制Thr389磷酸化。因为AGC家族成员中多数含有与Thr389同源的位点,且在此位点周围有一些保守结构域(2),为此人们确定出一个新位点,即Ser371(4).Ser371位点的+1位和-2位上也分别有一脯氨酸和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尽管其不能自身磷酸化,但他却可潜在性的调节激酶氨基末端,催化区域和自主抑制区间的相互作用(4)。实际研究中发现,将Ser371突变为谷氨酸或者天冬氨酸可封闭掉Thr389磷酸化和激酶活性,却并不影响Thr229的磷酸化(4),这可能是因为Ser371的突变打破了铰链区对Thr389和Thr229磷酸化水平的正常调节功能。要想使有关p70S6K蛋白激酶活化机制的描述更加精确,Ser371和Ser404位点在级联模型中的作用更加具体,更多的实验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2.4S6K2磷酸化因为S6K2蛋白在调控区域和磷酸化位点上与S6K1高度同源,有研究估计S6K1的活化机制可能也适用于S6K2。除此之外,由于S6K2还在羧基末端含有一个潜在的核定位信号以及一个脯氨素富集区段,可以通过与SH3结构的结合,介导S6K2蛋白与其他含有SH3结构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因此,S6K1和S6K2的羧基末端可以使S6K1和S6K2分别结合于不同的分子内区域(3)。
  
  3S6Ks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
  
  近年来有关S6K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认为S6K蛋白激酶具有致癌潜能。研究发现在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基因编码的S6K1得到大量扩增且表达增加,并且有近10%预后较差的人类乳腺肿瘤与S6K1相关(5)。因此有的作者认为S6K1可以作为第一个致瘤标记物用以评判原位治疗术后的预后情况,以及在肿瘤病人诊断初期用于作为临床是否进行原位治疗的标准之一(5)。此外还有报道称S6K1蛋白在乳腺腺瘤和腺癌,甲状腺癌(6)以及子宫内膜癌(7)中均有过表达,在原发性人白血病和骨髓瘤中被结构性活化(7),在乳头状甲状腺组织中也检测到S6K1磷酸化水平的增加(5),以上研究结果都让人意识到S6K1的表达与细胞恶性增生以及肿瘤的发生有着一定的联系。此外尽管S6K2很少被认为具有致瘤潜能,但有关报道也发现其在小细胞肺癌细胞系(8),乳腺癌及乳腺癌细胞系中过表达(5),其在上皮腺肿瘤细胞核中的聚集强于正常组织。
  
  4展望
  
  随着人们对S6Ks激酶活化机制诸多细节的研究以及其在各种病理状态下表达水平的改变,增加了我们对于调控S6Ks激酶功能的上游元件以及激酶在细胞生长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的了解。这些研究确定了PI3K和mTOR通路为活化S6Ks激酶的两条主要通路,mTOR作为活化通路上的重要调控元件,参与了多种信号诱导的级联反应。此外免疫抑制剂rapamycin及其类似物针对mTOR功能的抑制所表现出来的抗肿瘤特性,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他们在一期临床实验中所表现的抗肿瘤活性并不十分普遍,但毕竟肿瘤是一个多因素多途径涉及的病理异常产物,对于它的研究及治疗亦需兼顾到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因此我们坚信,随着人们对于S6Ks如何控制蛋白翻译和细胞生长等具体功能机制研究的逐步完善,势必为我们在攻克肿瘤疾病这一艰难旅途上提供更为有效的药物治疗依据。
  
  参考文献
  [1]Dennis PB, Pullen N, Pearson RB, Kozma SC, Thomas G. (1998) Phosphorylation sites in the autoinhibitory domain participate in p70s6k activation loop phosphorylation. J Biol Chem 273: 14845-14852
   [2]Pearson RB, Dennis PB, Han JW, Williamson NA, Kozma SC, Wettenhall REH, Thomas G. (1995) The principal target of rapamycin-induced p70s6k inactivation is a novel phosphorylation site within a conserved hydrophobic domain. EMBO J 21: 5279–5287
  [3]Dennis PB, Pullen N, Kozma SC, Thomas G. (1996) The principal rapamycin-sensitive p70(s6k) phosphorylation sites, T-229 and T-389, ar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by rapamycin-insensitive kinase kinases.Mol Cell Biol,16: 6242–6251
  [4]Moser BA, Dennis PB, Pullen N, Pearson RB, Williamson NA, Wettenhall EH, Kozma SC, Thomas G. (1997) Dual requirement for a newly identified phosphorylation site in p70s6k.Mol Cell Biol 17: 5648–5655
  [5]Couch FJ, Wang XY, Wu GJ, Qian J, Jeneins PB, James CD. (1999) Localization of pS6K to chromosomal region 17q23 and determination of its amplification in breast cancer. Cancer Res 59: 1408-1411
  [6]Barlund M, Forozan F, Kononen J, Bubendorf L, Chen Y, Bittner ML, Torhorst J, Haas P, Kallioniemi A. (2000) Detecting activation of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by complementary DNA and tissue microarray analysis. J Natl Cancer Inst 92: 1252-1259
  [7]Van der Hage JA, van den Broek LJCM, Legrand C, Clahsen PC, Bosch CJA, Robanus-Maandag EC, van de Vijver MJ. (2004) Overexpression of P70 S6 kinase protei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in node-negative premenopausal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Br J Cancer 90: 1543-1550
  [8]Pardo OE, Arcaro A, Saicrno G, Tetley TD, Valovka T, Gout I, Seckl MJ. (2001) Novel cross talk between MEK and S6K2 in FGE-2 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SCLC cells. Oncogene 20:7658.
其他文献
【关键词】口底蜂窝组织炎;喉梗阻;口底多间隙感染;右侧颌下间隙感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0岁,因颌下肿胀,疼痛伴发热,张口困难,精神差,进食困难,伴大量流涎,发声含糊不清,轻度呼吸困难。查体:体温37.5℃,脉搏 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0∕50mmHg,双侧颌下区,颏下区至颈部甲状软骨水平以上组织高度水肿,质硬,边界不清,皮温略高,皮色发红,压痛明显,舌底轻度抬高,舌体略
期刊
【关键词】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护理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月3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 28~45岁。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术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因患者对手术过程及术后疗效缺乏了解,表现为焦虑、烦躁等。医护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心理活动,讲解手术的重要性,成功率及注意事项,
期刊
【摘要】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较常见,多发于老人及儿童,本文所述一例支气管异物因异物形状的特殊性,由手术者自制简易手术器械,顺利将异物取出,对临床工作者意义深刻。  【关键词】支气管;异物    1临床资料    患儿,女,5岁,以“咳嗽2天,加重伴咳痰、痰中带血丝、呼吸困难1天”入院。该患儿家长发现患二咳嗽明显,以为感冒(家在牧区,医疗条件有限),给予感冒药物口服,但患儿咳嗽无好转,次日咳嗽明显加
期刊
【摘要】对PET/CT检查的2000例患者给予精心、科学的检查前、检查后护理,患者的PET/CT融合图像全部达到了临床诊断要求。全部过程说明全程、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护理对保证图像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PET/CT;检查;心理分析;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就是在提供护理服务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人的本性角度出发,而更重要的是从人的生活的角度出发。人性化护理模式提倡的“以病人为中心”,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观察化疗毒副作用,并配合静脉、口腔、肛周和饮食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两个疗程化疗,32例完全缓解。化疗并发恶心呕吐52例,口腔溃疡32例,脱发39例,化疗药物外渗4例,肛门感染2例,血尿酸升高2例。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反应较独特,心理护理应及早进行,配合静脉、口腔、肛周和饮食等护理措
期刊
【摘要】总结78例下肢骨牵引患者的护理管理经验,主要是: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牵引术后的生活护理,预防便秘。术后牵引针眼的护理,预防发生感染。牵引术后运动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牵引拆除后的护理。  【关键词】下肢骨;骨折;牵引;护理    牵引是骨科治疗中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我科于2009年1月至6月,对下肢骨牵引的
期刊
【摘要】探讨并总结妊娠合并梅毒的孕产妇在妊娠期和围产期的护理心得,从而提高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机率。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并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9例孕妇,研究孕妇在妊娠的不同时期以及围产期的护理措施,在严格执行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从细节到全局上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服
期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均经CT或MRI影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8~69岁;病程5d~10年。L3~4突出2例,L4~5突出37例,L5~S1突出8例,L4~5、L5~S1突出25例,L3~4、L4~5、L5~S1突出15例,L3~4、L4~5突出12例,L3~4、L5~S1突出1例。本
期刊
【摘要】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密切。CD44v6在胃癌的预测、病程进展、转移潜能、免疫治疗和预后估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但其功能复杂,具体作用机理不明,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CD44v6;胃癌;转移    1CD44分子的发现和主要特点    CD44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属于细胞粘附分子,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
期刊
食管癌术后患者手术创伤大,高龄患者较多,易出现心肺并发症,禁食、禁饮,且患者机体营养差,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多。静脉输液与联合用药是使食管癌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方法,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既要保证大量液体的按时输入,又要避免循环负荷过重,需加强临床输液的护理,以往护士对该类患者执行液体疗法护理是被动的按医嘱下达顺序进行,只要把液体输注静脉就完成任务,既忽视按个体化对其液体类别进行科学组合及输注顺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