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集外文十篇考释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flgvd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林辰文集》四卷本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编校过程中,王世家“不独寻找原刊,且找原稿、修订稿,进行多方比照考校,并以《校记》说明之”,让我们得以“见到林辰研究成果的原貌及其变化轨迹”①.不过,尽管王世家考订严密,仍不免有遗珠之憾.笔者在翻阅现代文学报刊时,新发现了《巴比塞三周年祭》《一千多个中的一个》《杨秀清与洪宣娇——观后零感》《谈国文教师》《南京临大事件》《腐与乱的交流:穷而不变奈何!》《阎锡山提倡吃树叶》《鲁迅的一篇遗文?:关于》(上下)、《杂文的展望》和《血写的历史》等十篇文章.“如果这位作家的全集并未出版,他的作品只出版了文集和若干作品集,书信也未蒐编成集,那么,如果发现了他的文集或作品集未收的作品和书信,称之为集外文和集外书简.”②这些集外文的写作与发表时间横跨12年(1938-1949),体现了林辰有关抗日战争、中学教育、政治腐败、鲁迅研究和杂文写作等诸多社会问题与学术论题的思考,对于了解林辰的生平与思想具有一定的价值.现结合相关文献史料,对林辰的这些集外文略作钩沉.
其他文献
第一辑立人:鲁迅思想的出发点,归宿和中心rn收入本辑的第一篇文章《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写于1981年7月,是为纪念19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提交的论文.这一次学术讨论会在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鲁迅研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开启了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鲁迅研究的新格局.得后的这篇论文在会上一发表,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但公开响应者并不多.当时的鲁迅研究权威陈涌连续在两篇文章里,指出得后的“鲁迅立人思想论”是对他理解的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挑战;而他的批判似乎也无人
期刊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故居辟出一个展场,展示与其相关的史料.在查阅《鲁迅故居相册》中,我意外发现了一帧徐梵澄(1909-2000)年轻时的照片(见封二),这枚照片装帧极为考究,且有徐先生的德文诗抄及中文签名“腥浪”.
期刊
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情境,问题引领是历史思维教学的最优路径.问题引领的成功,首先需凝练教学主旨,聚焦核心;其次要创设情境,提出好问题;最后还要科学实施,用好问题.科学实施问题引领的关键是问题前置、材料后出、循循善诱.
项目化学习既是前沿的,也是实践的.如何开展基于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呢?历史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应该围绕“问题—史料—展示”的路径,以问题为中心,以史料的搜集、阅读、解读为主线开展学习活动.问题既可以是“线上梳理”的,也可以是“点上突破”,还可以是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地理、政治综合的项目化学习.“国共合作抗日模拟记者会”就是一个“点上突破”式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本文试图为项目化学习在任务的选择、目标的设定、评价的方法、活动的设计等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系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之后,在文坛活跃一生.1984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有田仲济主编的《王统照文集》,共六卷.2009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杨洪承主持完成的《王统照全集》,共七卷.全集在1984版文集的基础上增加了作家的译作、旧体诗词、日记以及一些散落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是目前最完备的王统照作品集,“基本还原王统照生前写作的实际面目,作家在各个历史阶段各种文体创作的面貌均在七卷本中得到了展示”①.但是,“新版作家全集(文集)往往既是汇总已有辑佚成果的阶段性终点,
期刊
一、《非“孝”》原文的发现rn1919年5月,施存统(后改名施复亮)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先后与同学创办了“书报贩卖部”和《浙江新潮》周刊,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他的思想也因之起了根本的变化,正如他在《我写“非孝”的原因和经过》一文中所说:“我的思想因为受了《新青年》杂志的影响而已有了很大的变动,甚至可以说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动.我对于\'孔孟之道\'已不再信仰,对于旧礼教已表示反对.”①再加上他的母亲得眼病后,他的父亲不但不送医救治,反而无端虐待,至其病
期刊
鲁迅于1906年3月从日本回国,遵母亲之命、媒妁之言与朱安结婚,这是一场包办婚姻,二人之间没有感情基础,没有共同语言,这对已具有西方现代爱情婚姻观念的鲁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出于对母亲的孝心,他忍受内心的痛苦与朱安举行了婚礼,但在鲁迅看来,这场婚礼是母亲在为自己挑选儿媳妇,朱安并非自己的妻子,她只是母亲送给自己的礼物而已.鲁迅自结婚之日起便与朱安分居,两人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并无实质的夫妻生活,这无论是对鲁迅还是对朱安来说都是一种非人性的残酷折磨.1925年,鲁迅遇到许广平,是年3月11日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
期刊
鲁迅手稿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从鲁迅的手稿,不仅可以读到鲁迅写作的艺术,也可以读到鲁迅写作的过程、状态、思维的流程与特点,对鲁迅手稿的校勘,是极其有意思的过程,通过校勘,无疑等于重新细读、精读了一遍鲁迅著作,收获非常之丰.”①对《藤野先生》手稿的研究而言,人们多集中在写作艺术的探讨上,对《藤野先生》写作过程、状态、思维流程与特点的研究则较少,本章拟对此进行研究.
期刊
欧阳修于天圣九年至景祐元年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这3年对欧阳修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洛期间,欧阳修的词作不但从侧面反映了洛阳富丽繁盛的城市印象,且对文人游宴聚会的情形有着颇多记录,反映了欧阳修在洛期间恣意欢纵的美好岁月.离开洛阳后,历经宦海沉浮,欧阳修在词中对洛阳旧日时光也多有回忆,并且,随着岁月流逝,洛阳故友相继辞世,欧阳修对故友深切的思念和对年华易老、青春不复的感伤也在词中尽皆流露.洛阳成了欧阳修词中的重要且复杂的象征意象.
如果把1918年1月《新青年》4卷1号发表胡适等人9首口语诗作为正规白话新诗开端的话,那么,鲁迅无疑也是我国新诗史上的先驱.新诗一诞生,他便积极响应,并主动投身于创作,分别于1918年5月和7月发表《梦》《爱之神》《桃花》(以上《新青年》4卷5号)和《他们的花园》《人与时》(同上5卷1号),翌年4月又发表了《他》(同上6卷4号),计6首新诗,均署名“唐俟”.同时,还有相关评论、翻译等.当然,与同时代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等人相比,鲁迅创作的新诗数量明显偏少,影响也未必多大,不过,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初期,尤其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