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绍诚,祖父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外祖父为国学大师林尹。现为台湾“财团法人 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兼副执行长,曾就读于美国普度大学工业工程系,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于2015年受邀于隶属台湾“教育部”之“国立教育广播电台”主持儒学相关广播单元“谈笑自儒”,将儒学以深入浅出且生活化的方式解释给听众。
上一篇讲到修身之目标及方法,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盖知仁勇三者为修身之要,至于达修身之目标,由有恒者,善人、君子、贤人,以至于圣人而后止。我们理解修身的目标,自然要理解其方法,除了身体之修,精神也要修,而修身之方法为:立志、好善、克己、复礼、忠恕。以不变应万变,是谓“立志”;力争上游以免堕落,是谓“好善”;内心随时自求调整,检讨与修理,是谓“克己”;力求自律,毋使越轨,是谓“复礼”;适应集体生活之要求,是谓“忠恕”。
立志:“志”从之从心,即心之所至之意。立志为修身最先决之事,立志为圣人,斯可能成为圣人,立志于求仁,斯能得仁矣。《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对事都须如此,对人生怎么可以不立志?有目標,有理想,才能定方向,定步骤,循序渐进,达到成功之结果,故曰:“有志竟成。”知止者,知其所止,亦立志之意,《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有志,则所见者远,所期者大;遇上艰难险阻时,因有志而自然会尽力克服。至于立志之目标则在“志于道,据于德”,以渐渐晋升内圣外王之功,而达成功之境界,故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有志于道者,不会因陋衣简食而耻,如果在乎这些便表示其志不在道,因此不需和他论道。“立志”为人身体精神之统帅,唯有活着之志,才能有健康之规律。唯有向善之志,才有求仁成己成物之作为,军队可能被夺帅,但人绝不可失志。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为立志之重要。
好善:好,四声,同喜好之意。何谓善?善之标准为何?仅仅为自己的美好可谓善,凡适应人类共生共存之需要者也可谓善,相反者则为不善。就群体而言,社会健全,国家康强,人类幸福,世界大同,此为大善。因此唯有好善方能为不断向上前进之目标,方能接受他人批评与勉励,因此尊师和信友极为重要,尊师往往与重道并称,由其教导。信友之目的则在接受责善,成为良友,对自身之批评有极大之协助,故曰:“责善,朋友之道。”尊师和信友二者均使从好善而得其善也。自古好善者最终为后人所效法,如舜禹,舜取诸人以为善,禹闻善言则拜。故荀子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可见人会因好善而慎选身边之人。
立志与好善相辅相成,立之志若不善,则志向对自己他人无建设。好善但无立志,则虽上进但无方向,形同无头苍蝇而无法得知何善更为有益。
因篇幅关系,克己复礼忠恕将于后续详释。
上一篇讲到修身之目标及方法,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盖知仁勇三者为修身之要,至于达修身之目标,由有恒者,善人、君子、贤人,以至于圣人而后止。我们理解修身的目标,自然要理解其方法,除了身体之修,精神也要修,而修身之方法为:立志、好善、克己、复礼、忠恕。以不变应万变,是谓“立志”;力争上游以免堕落,是谓“好善”;内心随时自求调整,检讨与修理,是谓“克己”;力求自律,毋使越轨,是谓“复礼”;适应集体生活之要求,是谓“忠恕”。
立志:“志”从之从心,即心之所至之意。立志为修身最先决之事,立志为圣人,斯可能成为圣人,立志于求仁,斯能得仁矣。《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对事都须如此,对人生怎么可以不立志?有目標,有理想,才能定方向,定步骤,循序渐进,达到成功之结果,故曰:“有志竟成。”知止者,知其所止,亦立志之意,《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有志,则所见者远,所期者大;遇上艰难险阻时,因有志而自然会尽力克服。至于立志之目标则在“志于道,据于德”,以渐渐晋升内圣外王之功,而达成功之境界,故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有志于道者,不会因陋衣简食而耻,如果在乎这些便表示其志不在道,因此不需和他论道。“立志”为人身体精神之统帅,唯有活着之志,才能有健康之规律。唯有向善之志,才有求仁成己成物之作为,军队可能被夺帅,但人绝不可失志。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为立志之重要。
好善:好,四声,同喜好之意。何谓善?善之标准为何?仅仅为自己的美好可谓善,凡适应人类共生共存之需要者也可谓善,相反者则为不善。就群体而言,社会健全,国家康强,人类幸福,世界大同,此为大善。因此唯有好善方能为不断向上前进之目标,方能接受他人批评与勉励,因此尊师和信友极为重要,尊师往往与重道并称,由其教导。信友之目的则在接受责善,成为良友,对自身之批评有极大之协助,故曰:“责善,朋友之道。”尊师和信友二者均使从好善而得其善也。自古好善者最终为后人所效法,如舜禹,舜取诸人以为善,禹闻善言则拜。故荀子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可见人会因好善而慎选身边之人。
立志与好善相辅相成,立之志若不善,则志向对自己他人无建设。好善但无立志,则虽上进但无方向,形同无头苍蝇而无法得知何善更为有益。
因篇幅关系,克己复礼忠恕将于后续详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