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教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现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尤其在近几年,高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职教务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到高职教务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然而,目前我国高职教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信息化管理技术在高职教务管理中的应用。本文针对高职教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职教务 教务管理 信息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在大众化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取得了良好发展。这使得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生源剧增,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高职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遭遇了极大挑战,原有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迅速增加的学生人数,教务管理工作面临挑战和改革,寻求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高职教务管理信息化逐渐替代原有管理方式,成为当前高职教务管理的主流发展趋势。
  一、高职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高职教务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务管理工作中管理流程复杂、信息管理不全面等问题。
  首先,教务管理信息化能够极大地简化管理流程,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传统的教务管理工作绝大多数都分散在高职学校的各个院系教务管理人员的手工操作中,不但容易出现漏洞,更使得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1]。然而,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高职教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将各种复杂的信息处理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这不但极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降低了管理工作中的出错率,更增进了各个院系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减少了漏洞的出现。
  其次,信息化的教务管理工作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平等交流平台,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高职院校中繁杂的课程、数量众多的学生都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客观难度,然而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平台进行选课、评教、查询考试成绩、查看校内公告等,不但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二、高职教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虽然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中,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许多问题亟须解决。
  1.在管理理念上对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的投资成本较高,且需要高职院校的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2],导致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对于许多高职院校来说较为困难,导致许多高职院校选择维持现状,没有勇于改革。
  2.高职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信息化技术要求软件之间性能兼容,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并不十分完善,存在各个院系之间的管理软件无法兼容等现象,使得各个院系之间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标准,这极大地阻碍了全校性的平台的建立,导致信息处理的断层、重复、停滞等问题的出现,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严重影响。
  3.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硬件设施的落后。在信息系统中,软件的不断升级对原有的硬件设施提出更高要求,许多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软件升级的要求,这使得软件在升级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严重阻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脚步。
  三、促进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针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教务管理信息化是建设信息化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应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统一规划和指导,按照学校的特点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完善[3]。例如,在信息数据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管理者应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及各个院系的职责,指定专人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促进信息化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加大信息化系统的投入成本。构建更加完善、优质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教务管理效率,节省人工成本。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在专业人才指导下,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科学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不但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校内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既是社会的外部要求,更是高职院校谋求更大的发展的内部需要。随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必然会逐渐趋于正规化、信息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做好各方面工作,不断推动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整体提升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费卓群.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探讨[J].才智,2014,36:55-56.
  [2]郑学梅.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4:292-293.
  [3]孟祥芳,范素叶.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探索[J].人才资源開发,2016,04:51.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高职教务系统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XV4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先进的柴油机废热回收利用装置程子棠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西北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院一起,在有关专家的协助下,为青海油田100~150万t/a输油管线的输油泵站开发了一
摘 要: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已经和信息技术息息相关。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效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本文立足多年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阐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基于观察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之间的对比,本文使用Tree Tagger进行词性赋码处理,并用Ant Conc3.2.1.0在标记的语料里进行句法检索,分析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句法使用特征。研
摘 要: 质疑是创新思维、发展求异思维的源泉,质疑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贵有疑,有了疑问,学生就会产生解决疑问的内驱力,就会积极调动自己的观察、注意、想象,从而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物理课 学生质疑能力 培养方法  《新課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教学经验告诉我,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入手,效果比较好。质疑是创新思维、发展求
本文提到的“两段”运动指这样的运动:物体由靜止开始在恒定外力作用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在另外恒定外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许多看似复杂的运动问题经过转化即可变为此类问题,这类问题有典型的特点和动力学规律。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只要从模型的特点入手,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两段”问题特点是:参数多、公式多、方法多,关键是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案及最合适的方式,最好是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先画运动草图
摘 要: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化学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既适应了学生主体的教学需要,又符合新课程改革内容的要求。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化学 合作学习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背记的方式掌握化学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假设、探究讨论、总结方法的能力。根据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全面培养学生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初中地理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对现阶段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详细探究,以此把握初中地理教学发展方向,明确地理学科发展的特点,更好地做好学科定位,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在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学科在不断快速发展,这就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务必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改变过去那种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是初中最基础的自然学科之一,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必须加强问题式生物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  关键词: 问题导学 生物教学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最早源于美国,也称之为设问教学法或问题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学式生物课教学的前提是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在此基
摘 要: 我国的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阶段,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体发展,除了继续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外,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关键词: 高职 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都是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在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方面,较多地侧重于学生的基本操作锻炼和技术实务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