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推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师德修养、学识水平、积极态度、良好心态。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推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呢?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较高的学识水平,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
司马光有一句名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们提出选人用人要德才兼备,表达了以德为先的人才观点。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拥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品德高尚的合格公民。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思维、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但同时也是不成熟的孩子,从师德显性一面来说,教师的语言、行为、个人习惯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从隐性一面来看,还应反映在对工作的认真程度,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对工作的主动程度,以及个人的奉献精神上。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听见有的教师说:我的工作就是上好课,其它的事和我没关,部分教师在利益面前眼睛睁得大大的,但在学校的工作上能看不见就看不见了,这样的老师就是师德问题教师,才能再高,也是不够完美的。教师教学教不好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师德问题,是缺少奉献精神,缺少钻研精神,缺少责任心,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博大的胸怀、渊博知识、慈母般的爱心和雷锋奉献精神的有机体,是教师能否立足教育事业,能否赢得学生信任的前提。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他们在分辨美与丑、善与恶的同时,也会对教师加以评价,评价的结果决定着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将决定着一个教师在群体合作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坚持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确实感觉到教师知识很丰富,能够很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
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学困生”群体,这是由落后的教育观念所造成的,事实上,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是可塑之才,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与他们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学前教育和生活经历有关,让学困生得到转化,让优秀生得到长足发展,才能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用多条尺子去量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现他们的闪光优点,创造适合学生素质中优势发展的环境,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建立在其兴趣和爱好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是有乐趣的,甚至是一种享受,也因此愿意和教师交往合作。
三、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育理论指出,它的本质是强调学生的主人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和老师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段距离,这一距离的存在使相当的一部分学生从心理上害怕老师,怕见老师,甚至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请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学习,打破讲课的都是老师,学习的都是学生的不平等师生关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顾虑,这样更有利于师生交流,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达到心与心的交融,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扫清心理障碍。
四、注重激励的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人从本质上讲都是愿意学好的,无论多么“没有希望”“不可救药”的学生都是有优点的,在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教师要设法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教学中采取鼓励、表扬等方式,对学生加以激励,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能主动确定发展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树立远大抱负,不断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更佳的效果。
总之,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就必须从落后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放下架子,真正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德修养、学识水平、积极态度、良好心态。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推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呢?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较高的学识水平,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
司马光有一句名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们提出选人用人要德才兼备,表达了以德为先的人才观点。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拥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品德高尚的合格公民。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思维、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但同时也是不成熟的孩子,从师德显性一面来说,教师的语言、行为、个人习惯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从隐性一面来看,还应反映在对工作的认真程度,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对工作的主动程度,以及个人的奉献精神上。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听见有的教师说:我的工作就是上好课,其它的事和我没关,部分教师在利益面前眼睛睁得大大的,但在学校的工作上能看不见就看不见了,这样的老师就是师德问题教师,才能再高,也是不够完美的。教师教学教不好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师德问题,是缺少奉献精神,缺少钻研精神,缺少责任心,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博大的胸怀、渊博知识、慈母般的爱心和雷锋奉献精神的有机体,是教师能否立足教育事业,能否赢得学生信任的前提。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他们在分辨美与丑、善与恶的同时,也会对教师加以评价,评价的结果决定着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将决定着一个教师在群体合作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坚持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确实感觉到教师知识很丰富,能够很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
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学困生”群体,这是由落后的教育观念所造成的,事实上,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是可塑之才,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与他们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学前教育和生活经历有关,让学困生得到转化,让优秀生得到长足发展,才能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用多条尺子去量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现他们的闪光优点,创造适合学生素质中优势发展的环境,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建立在其兴趣和爱好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是有乐趣的,甚至是一种享受,也因此愿意和教师交往合作。
三、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育理论指出,它的本质是强调学生的主人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和老师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段距离,这一距离的存在使相当的一部分学生从心理上害怕老师,怕见老师,甚至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请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学习,打破讲课的都是老师,学习的都是学生的不平等师生关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顾虑,这样更有利于师生交流,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达到心与心的交融,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扫清心理障碍。
四、注重激励的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人从本质上讲都是愿意学好的,无论多么“没有希望”“不可救药”的学生都是有优点的,在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教师要设法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教学中采取鼓励、表扬等方式,对学生加以激励,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能主动确定发展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树立远大抱负,不断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更佳的效果。
总之,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就必须从落后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放下架子,真正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