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探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语文?语文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统一的学科。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赋予了更精彩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吹来了清新之风、创新之风,但是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不能忘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学习语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从而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
  那么,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探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位,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坚持文本教学、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等三方面做起。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教学目标能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定向的“航标”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体现语言学习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应做到准确、明确、分层和适度。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应明确通过学习此篇课文加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为教学目标。《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有关篇章改编而成的。这篇文章的主要特色是语言形象生动,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成功,是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不可多得的课文。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就应结合课文的特色,把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作为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目标,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朗读,加上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形象的人物刻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引发学生对水浒的兴趣。
  二、坚持文本教学
  要从根本上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探索语文教学的本位,必须坚持文本教学。文本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教师越来越忽视文本教学的运用。很多语文教师对课文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漠视课本,用热闹的课堂讨论代替学生的潜心阅读。教师忽视课文的这一误区,将会弱化课堂教学中阅读课文对学生理解全文、积累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作用。
  文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文本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目的,同时文本教学还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应更注重课本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的教学中,课文中有一句话:“面积不大的藏经洞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一共六万多件。”这个句子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对于点出本文主旨意义重大。此处就应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我问学生:“此处为什么要用‘曾’,这说明了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因为现在这些瑰宝已经不在莫高窟了。”我继续提问:“为什么现在不在莫高窟,它们去哪里了?”大部分学生在片刻思考后还是没能回答出原因,此时我恰好利用这个时机引出本篇课文的深刻内涵:封建专制王朝的落后制度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莫高窟的艺术瑰宝被外国掠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莫高窟》这篇课文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可在教师示范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全文。朗读课文对于语文课堂的文本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朗读本篇课文时,应在课文的前半部分采用自豪和高昂的语气,在后半部分则应采用憎恨低沉的语气和酝酿惋惜的情绪。
  以上《莫高窟》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原文,利用课文中的细节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把学生的困惑作为教学资源。这样,不但突破了本篇课文的学习难点,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展实践活动是关键。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牢牢抓住读思练环节,并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读思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会运用和创造语言。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理解和品读词语,在朗读课文中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一文体现的是送别朋友的不舍情感,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然后通过问答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比如,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或亲人?在送别亲朋好友的时候,大家是什么心情?”学生有的回答“难过”,有的回答“舍不得”。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应时刻牢记小学语文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语文教学本位,避免教学华而不实,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课本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息源。细读文本与钻研教材间所存在的是“源”与“流”、“本”与“末”的紧密关联,本色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有举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实现三个维度的对话,一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三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之有效,读之有情,读之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一、带着表情读  我们对于学生感情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淡化朗读技巧的讲解
一、变换方法,多元解读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要呵护学生的不同的强项智能倾向,要让学生的强项智能补助弱势智能。比如一位老师执教《石榴》这一课的第二段:  师:“盛开的石榴花是什么颜色?”  生:“火红”、“像火一样红”。  师(指着挂图):“那么这一大片火红的石榴花,远看像什么?”  生(看着图):“像一片火海”、“像燃烧的森林”、“像火红的太阳溅落人间”(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让人惊喜
儿童文学家金波说:“今天的语文阅读既要重视理性的阅读,更要重视感性的阅读。”由此可见,教会儿童感性阅读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失衡:透视语文课堂“初读内退”现象  只要稍稍聚焦一下阅读教学,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各类竞赛课、展示课,甚至名师的观摩课几乎没有人执教第一课时,往往特别青睐第二课时。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这些第二课时的精彩是怎样演绎出来的呢?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也很少从理论的高度及实践操作的层面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导。而老师们也似乎的形成了一种教第一课时没意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难以展示,课堂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所谓“预设”是教师面对教材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而预先设定的教学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生成”指事物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培植言语生命,顺其自然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内在的生命本能中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并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积极主动的发挥,言语生命得到尽情的绽放。因此,要还原言语生活,敏感言语感受,丰富言语体验,让学生言语生命鲜活自由地成长。  [关键词]精致语文 言语生命 培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
一提作文,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作文难,难作文。其实作文就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写、敢写、会写,写出有着自己的个性的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赏识学生,增强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有句话说得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虽然“良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个性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个性化阅读作为一个超越传统,彰显时代特色的新生命向我们大步走来,教师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让学生尽尝不同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学生的阅读学生做主——注重体验,尊重人本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实质是对学生认识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新课标在“阅读教学”板块首先提出“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使其成长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这样的人必须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而积极参与科技强国的建设工作。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必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到校外广阔的天地里去摄取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丰富的人文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