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乡、农村社会心态秩序失衡与基层治理内卷化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feed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心态是理解资源下乡背景下基层治理内卷化的有益视角.后税费时期的农村社会,由于权责结构失衡,权利本位心态弥漫,从而滋生了大量化公为私的谋利行为;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农民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心态之间的冲突,致使农村社会争利行为频发;社会治理实践中的资源错配,导致普通农民产生了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农村社会不满情绪蔓延.从宏观上培育农民的公共心态,微观上调适农民的心态秩序,对于改善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卡夫卡的经典化,是批评带来的历史结果,但卡夫卡的自传性写作也包含着对批评的预先批评.《秃鹫》解读史与对卡夫卡传记背景的索隐相伴而行,也是当代西方卡夫卡学术"文化—历史"转向的一个缩影.这一转向也是传记转向,它最终揭示的是卡夫卡的复杂面相,而文本解读的成败得失,往往也取决于对卡夫卡传记背景理解的多寡深浅.肺结核确诊后,探索其可能具有的象征意义,是萦绕在卡夫卡心头的一项重要活动,《秃鹫》的写作与此密切相关.作为"批评的寓言",《秃鹫》是卡夫卡以自己"患病的身体"为想象对象而开展的精神分析,也是对批评家之"秃鹫
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主义的蔓延激化了政治正义内在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之间的冲突,使得多元文化体系异化为误导政治舆论、诟病甚至干涉他国政治的利器,严重影响当代国家政治安全.基于此,构建中国的政治正义应超越形而上的争辩,立足于历史的、动态的、辩证的视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结构和社会结构为基础进行释义与实践.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共同构成国家空间系统,是现代国家不可分割的主权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正义的建构,以线上线下共同体为基本结构,通过政治舆论向政治实践的转变,实现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界域融合;通过政治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关于建档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原则》系列文件中都有表述.2004年,中国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国家立法的层面针对非遗的建档确立了实施主体、建档对象.随着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更多的行动主体加入,其中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该项目通过对唐卡主要产地和流布地域的普查、记录、整理、建档
对中国民间剪纸的持续关注,是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的文化视角和实践主题.以民间剪纸为对象的研究过程是漫长的,这个过程不是书斋里的学术探究,而是积极的社会实践,与时代命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中央美术学院与剪纸的缘分扎根在乡村生活的"大课堂",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民间采风,到改革开放初期民族文化复兴热潮中的乡村剪纸普查,再到21世纪初国家非遗项目启动后中国剪纸申遗等一系列重要实践,中央美术学院三代人是传承并创新剪纸艺术的重要参与者.自21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围绕中国剪纸开展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已成为全球趋势,在单一向多层次体系演变过程中,国际组织倡导了不同方向的构架方案,实践中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后逆转的教训,体现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及妥协.中国在顺应国际潮流,建构了层次分明、目标清晰、内容丰富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野生动物资源、无居民海岛资源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等自然资源均应以一定方式特定化才能成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全民所有只是作为一个经济学或者政治学意义上的概念,国家所有是自然资源全民所有的私法表达.国家公权力授权的行政机关等是国家所有权的行使主体,国家是自然资源的归属主体,通过行政许可程序设立的自然资源用益物权既是私益实现的方式,也包含公共利益保护的内容,这些用益物权可以统称为特许物权,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以设立用益物权的方式进入市场表现出公私法两种法律规制逻辑的接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可行路径,大数据技术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文章全面研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大数据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逻辑,分析在大数据等新技术作用下,城市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共同推进信息化城市到智慧化城市、再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体系.
客家是我国汉族的一个重要且独特的支系.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客家研究中,对于"什么是客家"这个客家研究的根本问题的认识与解答,经过了由"民系论"到"族群论"再到"文化论"的多次转向,每次转向都激发着学者们对客家研究的热情,不断推动客家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开展,使得客家研究走过了由停滞到复兴再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在研究内容上,从客家历史源流扩展到客家文化多维领域;在研究方法上,由历史学为主向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方法转变;在研究走向上,从对客家历史文化的探究转向对客家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客家当下文化发展并重.在每种
文章基于个人微观决策机制,刻画了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与教育投入的因果关系,梳理教育投入差距与收入差距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文化资本通过收入的不完全中介效应对教育投入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存在隔代传递效应;城乡、性别因素显著影响收入,但不影响教育投入.另外,不同收入群体在文化资本方面具有系统性的显著差别.高收入群体往往拥有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双重优势,有能力、有意愿增加对子辈的教育投入,这会导致收入差距和教育差距的代际传递.因此,公共政策干预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缩小收入差距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当代大众文化视域下,受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线已被打破,通俗性成为欧美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而一直被视为"精英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也加入到通俗文学的创作中来.从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颁奖词及代表性作品的研究中发现,获奖作品在形式上均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性特征,然而其思想内涵却仍体现该奖的"理想倾向".在并非"激进"但却"进步"的大众文化影响下,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通俗性既顺应了当代文学的发展潮流,又具有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