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基于问题学习中的师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师生关系将产生新的特征。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由知识的输出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教师由独立的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合作者。学生的自主学习者角色;学生的合作者角色;学生的研究者角色。
  关键词:角色;合作;研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直接影响是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这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即“基于问题学习”的师生角色及师生关系的透视,旨在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一些借鉴。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转变,也将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随之发生变化,由此师生关系将产生新的特征。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学习者和合作者等。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的职责应该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作为促进者,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一种认知师徒关系。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促进者并不是将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适当质疑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的各种真实问题,将专家的思维过程和策略表现出来。作为一名促进者,教师要做到:积极地旁观,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与他人友好相处。
  (二)教师由知识的输出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的传统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是科学文化的传授者。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外,还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者,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证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作用的否定,只是教师的角色有所改变——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能指明方向并积极创造出一种支持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氛围,同时要始终遵循自主性和探索性原则,把自己的一切教育行为定位于支持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在学生可能遇到问题之前,进行前瞻性预测,做好先期的调控,避免学生走弯路;在学生感到困惑或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得以摆脱困惑,作出选择。
  (三)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
  教师成为一名合格、成功的教育者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充实、丰富、完善主观世界的过程。教师的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角色并不冲突,相反,学习者角色有助于改造教育者的职能,两者统一于教师的言行中。由于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所涉及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是相当开放和广泛的,因而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空间也应当是丰富和宽泛的。教师要在关注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空间,要注意了解相近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与本学科之间的联系点;要广泛涉猎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关注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要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确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并具有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教学的能力。
  (四)教师由独立的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合作者
  由于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教师成为了知识的权威。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失去了垄断地位。同时学习的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视野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也就失去了对学生所要学习知识的权威。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去是他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无拘无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教师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的角色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不仅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角色也随之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学生不只是学习者,而且是合作者和研究者。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者角色
  学生的学习者角色,是自教育产生之日起就被赋予的,但随着时代的变更,人们对学生的学习者角色定位也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在传统教育中学习者角色是一种唯一的、且是被外人强加的角色。具体而言,这是一种过分强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他主学习方式。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虽然也有许多教育家高举人本主义的大旗,鼓吹张扬学生的个性,但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难以真正落实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则更为强调其成为一个自主(或自我调节)的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发现学习。这种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需要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独立进行研究、进行自我引导的学习、将新建构的知识应用到复杂的问题解决之中,并且还要监控和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学生的合作者角色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学习。由于一些问题的复杂性,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在小组中,学生共享专业知识,共同处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相互交流想法,相互鼓励和沟通。小组协作活动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和全班同学共享。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最终使学习者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
  (三)学生的研究者角色
  学生的研究不等同于严格意义的科学研究,虽然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但学生的研究活动更多地体现为探究的兴趣与过程。但是探究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各种活动,这又与科学研究相类似。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当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时,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的兴趣,能使他们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期间,学生是致力于解决问题的人:他们识别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并努力探求、理解问题的现实意义。学生作为一名研究者角色,应了解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基于问题学习中的师生关系
  一个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领导与教师、领导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关系组合。但在这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而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师生关系体现出如下特征:
  (一)教师的权威逐渐由外在转变为内生权威
  教师的个人权威包括两方面:教师的“知识权威”与教师的“感召权威”。我国有学者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即教师“知识上位者”角色,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知识权威;身正即教师“社会法定文化代理者”角色,要求教师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象征权威。而操弄教师知识权威与象征权威的变量是教师的个人权威,它包括基于教师个人学识、专长的“知识权威”与基于人格魅力、同情心的“感召权威”。教师的制度权威包括社会制度赋予教师的“合法权威”与文化传统赋予教师的“传统权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更多地体现为合法权威与传统权威的层面,即制度权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社会制度赋予教师的高的“法定权威”经由低的“传统权威”的过滤,展现在学生世界的教师的象征权威已相当脆弱。因此,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师生关系更趋于平等,教师的权威由外在的制度性权威逐渐转变为内生的个人权威,教师对学生的刚性约束力大大地被削弱,而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权威及感召权威。
  (二)师生关系由“唯师是从”的专制型的关系转变为师生合作的关系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都应当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都需得到张扬。教育活动应该在师生之间,特别是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进而达到和谐。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作为参与者,应逐渐抛弃师道尊严的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自身实践需要和帮助学生处理问题的关键环节出发,身体力行,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做到教学相长。总之,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同时师生关系也呈现出新的态势。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7).
  [2]“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9):20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高原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生理适应的主要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系统高原训练后,机体可发生一系列有利或不利的抗缺氧生理适应。  关键词:高原训练;适应;综述    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2]。  一、呼吸系统对高原训练的适应  近年
期刊
摘要: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哈利·波特、蜘蛛侠、名侦探柯南等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可对于我们中国的古典名著乃至现当代作品中的人物却知之甚少。笔者对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原因作了一番调查,并粗浅地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现状;原因;建议    一天,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导入时,我问学生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篇名及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很快回答出来了。我开始倒也挺高兴
期刊
摘要:《社会与生活》、《社会与品德》虽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但主要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为主。传统教学中都采用说教形式,在黑板上讲道德,枯燥乏味,收效低。如果在品德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体验活动,通过比赛、游戏、故事、辩论、媒体渲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消化”,让体验活动充盈学生的课堂生活,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
期刊
摘要:语文课是培养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阵地。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汉语的特征使语文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内涵,当然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人类无尽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感,积极发挥自己的情感因素,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情感,使情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听、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去。首先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中挖掘教材,以情激情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其
期刊
摘要:借新课程、新课标试行推广之契机,我们教师应回顾昨日,展望将来,正确透视、把握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教会学生掌握有趣的数学,为他们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捕捉“灵感”的方法。  关键词: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合作;引导    翻开各类教育报纸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极力提倡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课
期刊
摘要:语文课备课既要理解编者意图,又要理解作者意图。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分三个阶段安排,分别侧重一般语文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编者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这方面,笔者不想多说。作者的意图呢?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收编的课文都是佳作,的确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的范文,每篇的课前提示及课后的练习,是编者对课文精辟的评析及其教学的指导,作者意图点示其中。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却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分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三个单元重点进行教学。按照新课改高考语文的要求。我个人结合教学实际,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三个单元的教学中,从文中所阐述的三个方面去进行。  关键词: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几点心得    众所周知,辽宁的高中课改精神早已深入我们每一名教学工作者的心田。在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过程中,我作为
期刊
摘要: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研究,本文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如何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另一方面从方法和措施上论述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反思、教研、观摩、培训。  关键词:专业成长;研究;途径    所谓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它包括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增强、人格魅力的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一、以人为
期刊
摘要:语文是时代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与时俱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质疑环境;示范引路,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创设情景,扩大质疑空间;引导学生丰富知识,夯实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时代性;质疑方法    200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Ⅰ卷)中,有两道题很值得我们思考。第1题考察读音的B选项中,“吐蕃(fān)”错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迪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就问题的设置、课堂提问的形式、课堂提问的调控策略等方面阐述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新知。  关键词:课堂提问;设计问题;形式;调控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