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线性协整理论的灌区水资源供需时序研究

来源 :水利技术监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区水资源供需时序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灌区水资源和用水的安全性.文章通过对灌区水资源供需时序进行研究,达到合理预测灌区灌溉水量的目的.以某灌区为例,为明确灌溉水量与作物需水量、降雨量之间的关系,以非线性协整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同时选择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量与作物需水量、降雨量三个变量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在降雨量预测精度方面,多时间尺度非线性协整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多时间尺度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
其他文献
工程建设极易打破工程区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因此有必要对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文章以本溪县田师付镇山洪沟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自然、生态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研究施工期间对区内水文情势、陆生与水生生态的影响,并分析评价施工噪声、养成、废弃物等对环境和人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工程方案的环境合理性.此外,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各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结果对于山洪沟治理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以北沙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全面分析和识别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从社会运行环境、项目立项决策、工程技术、征地安置补偿等8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评估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影响后果,提出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管控措施,以期对类似中小河道整治工程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法库县作为沈阳市“田园综合体”规划区,在“十四五”期间,围绕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积极开展国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探索出6种新型多样化多功能侵蚀沟生态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坡耕地生态经济效益,为科学治理侵蚀沟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辽河流域内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用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在充分探究域内水文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辽河干流需水预测成果,并对套市级行政区多年平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进行细化分解,确定域内各市地表水可分配水量,进而得出河道外地表水取用水量和地表水损耗量以及域内主要控制断面的下泄水量,最终确定辽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以期能够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辽河干流的用水效率及用水安全.
以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为例,通过改变新拦河闸、新分洪闸两所泵站的闸门开启方式,分析了不同调度方案下的河流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潮汐式调度可有效改善下游水质情况,提高河水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级;此外,对潮汐式调度方案及水质监测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可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城市建设及北运河流域水景观功能区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可为今后水闸调度改善河流水质及水环境的工作提供借鉴,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河流水闸调度提供指导与技术支撑.
为尽量降低河库连通工程引调水成本、避免水资源浪费,实现区域内水资源优化调度,文章以山东省威海市河库水系连通工程为例,通过联合优化兴利调算,在满足目标用水户需水前提下,分析研究受水水库最优调水水位,可为连通工程优化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文章基于逐月生态保障率评价指标体系,以河流水功能区划、水生态保护、生境条件以及河流时态作为评价指标,对大连地区季节性缺水河流进行逐月生态保障率的设定.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逐月生态保证率设定方式,这种方法更能准确地发映北方地区季节性河流生态需水特点,可为北方缺水型河流水生态调控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为了更加有效实施辽阳灌区节水的节水潜能,在流域的水平衡基础上,可以根据灌区衬砌结构的不同防渗效果来实现,根据农业的实际情况,对该灌区的对到水利用系数进行了施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修正,对指导大型灌区改造工程形式的选择和今后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提供依据.
为了提升区域水环境水文特性勘测质量,文章以A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监测点,通过水文勘测技术监测水资源环境并展开具体分析.勘测结果表明:A河流域降水丰富,在水汽、地理影响下降水全年分配不均,5—8月连续降雨导致洪水多发,水面蒸发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小,稳定程度较高,年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径流量的最大值高于最小值7倍左右,地势平坦的区域含沙量、输沙量高,勘测结果较为全面,对于区域水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进水流道的合理设计对泵站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某灌区泵站进水流道为例,利用物理模型和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了4个主要参数对泵站进水流道水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进水流道的长为11.3m、进口宽为5.0m、喉部高度为2.40m、转弯半径为3.05m的最佳设计方案,可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