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提取物抗氧化药效成分群的筛选与验证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ue_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均值化邓氏关联度计算法研究瓜蒌提取物抗氧化的物质基础并进行抗氧化药效成分群的筛选与验证.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瓜蒌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测定瓜蒌提取物(27、9、3 mg/mL)对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采用均值化邓氏关联度计算法研究瓜蒌提取物抗氧化的谱效关系并筛选抗氧化药效成分群.按瓜蒌提取物抗氧化药效成分群中已知成分的含量制备混合对照品溶液并测定DPPH·、O2-·清除率.结果 瓜蒌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中36个共有峰与DPPH·、O2-·清除率间的关联度不同,关联度大于中位数值的共有峰为:21、36、8、31、14、5、27、2、24、15、18、33、22、34、35、19、28、25号峰,初步认定山奈酚(36号峰)、异槲皮苷(8号峰)、木犀草素(31号峰)、芦丁(5号峰)、芹菜素(35号峰)5个成分为瓜蒌提取物抗氧化药效成分群(简称抗氧化药效成分群),山奈酚:异槲皮苷:木犀草素:芦丁:芹菜素=3:2:2:1:1(质量比).抗氧化药效成分群(6.12、2.04、0.68μg/mL)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65.4%、64.0%、61.0%,对O2-·清除率分别为12.9%、9.5%、8.3%.结论 明确了瓜蒌提取物抗氧化的物质基础并筛选出了其抗氧化药效成分群.
其他文献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项首选的新型的肿瘤微创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1].随着125 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全体公众人员受到射线照射的剂量也可能随之增多,长期低剂量射线辐射对医务人员及其陪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2-5].目前临床上研制较多的防辐射装置有防辐射门、医用防辐射服、防辐射带等,这些装置及器具均不适用于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术后在病房内及出院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为了方便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在日常生活及就医治疗时
目的 利用CRISPR/Cas9敲除文库在人正常肺上皮细胞致瘤性转化过程中进行全基因组筛选,以发现新的人肺癌抑癌基因,并利用临床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样本数据库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构建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人正常肺上皮BEAS-2B细胞系,在该细胞中感染含有77 441个单链向导RNA(sgRNA)、靶向19 114个人类基因的Brunello慢病毒文库,于裸鼠皮下移植.提取全瘤体细胞(Tumor)及移植前细胞(Input)的全基因组DNA,扩增s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Siglec-9聚糖配体表达水平在缺氧条件下的变化及其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鉴定血小板表面表达的Siglec-9/E聚糖配体,并加入唾液酸酶处理血小板,分为对照组和唾液酸酶组;对24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和血小板进行缺氧处理,分为对照3 d组、缺氧3 d组、对照7 d组和缺氧7 d组(n=6);将健康志愿者全血分离提取血小板放置于缺氧箱,分为对照组、缺氧48 h组、唾液酸神经节甘脂(Ganglioside GT1b,GT1b)组和奥司他韦组(n=3).采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 探讨退行性脊柱畸形(degenerative spinal deformity,DSD)的胸腰椎三维活动度特征.方法 于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招募的100例被试者,畸形组60例(均以腰弯方向区分向左侧凸39例,向右侧凸21例)和同期健康体检组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手持关节角度仪测量被试者的胸椎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于站立位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Cobb角,确定顶椎位置并做好记录.在胸腰椎脊柱MRI的顶椎横断面T2W1像上
目的 探讨G蛋白抑制肽(G alpha q-protein carboxyl terminus imitation polypeptide,GCIP)对醋酸脱氧皮质酮(deoxycorticosterone acetate,DOCA)-高盐诱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1只雄性C57BL/6小鼠行单侧肾切除手术后通过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10)、DOCA-高盐处理组(n=14)、GCIP 0.1 mg/kg 组(n=12)、GCIP 0.3 mg/kg 组(n=12)及GC
目的 比较血袋法与单采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质量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自体PRP采集的患者66例,根据制备方式分为血袋组和单采组,其中血袋组30例制备47次,单采组36例制备36次.比较2组PRP产品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产品倍数.收集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的记录,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单采组制备时间、产品容量、产品浓度及产品倍数均优于血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混入量2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cancergenome.nih.gov/)、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ncbi.nlm.nih.gov/geo/)数据库中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测序数据,分析ECM1在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的分期、预后的关系;收集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石
目的 基于临床资料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远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老年OSA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设计.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心连续纳入年龄≥60岁、基线无明显心脑血管病史且无重要临床指标缺失的的首次确诊为OSA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结局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收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睡眠参数指标、实验室和超声检查结果,以3: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856例和验
目的 探讨Leptin对体外培养的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祖细胞(RP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RPCs,不同浓度Leptin作用RPCs细胞,分为:常氧培养组(Control组)、缺氧培养(Hypoxia)+0、0.3、1.0、3.0、10、30 nmol/L Leptin组,分别培养至12、24、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原代培养的RPCs细胞分为:Control组、Hypoxia组、Hypoxia+Leptin组,培养48 h后,转换为分化培养基
目的 观察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不同血糖状态下外周血中1型辅助性T细胞(type 1 T helper cells,Th1)/2型辅助性T细胞(type 2 T helper cells,Th2)的变化,探讨辅助性T细胞在不同血糖状态下的变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3例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0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