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既需要精心预设,而动态生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开放性的空间,动态性氛围,因而课前预设不管多充分,也难以估测到一些小插曲,小“意外”。对于这些预设之外的“意外”,教师是置之不理,还是相机诱导,这就显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机智。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让课堂绽放光彩,焕发生命活力,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动态资源,动态生成。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抓住生成资源,如何实现动态生成。对此,笔者具体分述如下。
  一.适机变动教学环节,精彩生成
  “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是动态发展过程中,这就意味着教学不能太过程式化,不能完全照搬预设来组织各教学环节。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提问,学生需给出怎样的结果与答案;如何过渡知识,展开课堂小结,甚至每个教学细节均根据预设而展开,则会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制约学生能动性的发展,掩盖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则会变得沉闷不堪。另外,由新课标来看,注重动态生成性课堂,提倡个性化教学。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太过循规蹈矩,而需要结合课堂具体实际,适机调整教学环节,如此才可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动态教学,实现生成教学。
  如某年冬天,某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窗外下起了大雪,鹅毛般的雪花轻舞飞扬。见此,学生兴奋极了,都望向窗外,本来安静的语文课堂开始躁动不安,学生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此时,教师若继续完全按着原有计划开展教学,成效不大。于是,该教师相机变更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站到窗户边认真观察雪景,背诵关于咏雪的或者含有“雪”字的诗词,比比谁记的最多。于是学生踊跃参与,朗诵了不少咏雪诗歌。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等。然后要求学生围绕“雪”的话题,写下自己的体验,于是学生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习作。可见,抓住动态生成资源,相机教学,则可打造精彩课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灵活调整教学流程,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所在,他们的质疑、独特想法等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倾听同学们的观点与想法,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捕捉动态生成资源,抓住教育契机。这就要求教师打破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正确对待课堂上的“意外”,根据具体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流程,演绎精彩课堂。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通过自主预习,学生会提出各种疑问,有些问题具有探究意义,比如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文中,作者穿插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是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呢?引入这一故事有何作用呢?等等,这些问题是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而得出的,对理解课文内容与深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机变动原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深入了解文本,深化认知。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加深理解,统一思想与认识。再如学习八年级下册《陋室铭》时,有的学生对课文标题进行了质疑,提出问题:课题是“陋室铭”,那么它究竟“陋”,还是“不陋”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辩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与观点,给教师提供信息反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流程。
  另外,教师还需要相机升降预设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前自己的预测,并非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依照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进展情况等来适当调整,相机升降预设目标,以缩减实际目标与预期目标的距离,也是促进学生动态发展。此外,还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适当变动学习方式。如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设计多样化、梯度性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具体实际,适机调整教学环节,这样才可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敢于打破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正确对待课堂上的“意外”,加强动态生成,从而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
  吴再勇,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其他文献
什么是素质?简而言之就是基本潜在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即内存。也就是你赖以谋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潜质,可以务实地理解素质也就是你吃饭的本领,素质的程度也决定了你所吃之饭的质量。  教师每天要跟学生说很多的话,这“很多的话”中包含着奉劝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内容。应该把反复叮咛给学生的话,也留给自己,要求自己也这样做。林语堂说过“家无鲜鱼不待客”,这“鲜鱼”就是教师的腹内才华,吃开口饭,不是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词句含义,梳理并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上。学生视文言文为“洪水猛兽”,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也苦不堪言。特别是课改以后课时的缩减,文言文基本上就是有“言”无“文”。文言文课基本上变成知识识记课。  可是为什么从初中开始课本就纳入文言文,我想其目的不是为了识记大量的文言词语,也不仅仅是文,明白一个文言词语的意思,准确的翻译文言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结合的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成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导学案的使用,无疑能充分体现这三个基本理念。但是,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理念,即“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点,是我们语文老师在使用导学案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的。因此,我们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和语文教育的特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人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精灵多了。“画龙点睛”,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就会电闪雷鸣,乘云飞去。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作品内容和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是文章的灵魂。标题教学一环抓得好,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未见其文,先闻其魂,猜测到课文的主题、结构、情感等等,可谓高屋建瓴,事半功倍。标题是进入课文殿堂的钥匙,是领悟文章的突破口,我们完全可以用标题
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中,感情朗读只是一种摆设,由于在朗读时学生并未真正走进文本,文本情感没有真正得到内化,其结果只能流于形式。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得到内化呢?  一、外显文本语言,以可感形象促发情感内化  1.心灵勾画,将文本语言外显为真实画面促发情感内化。  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中“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若仅凭借音像片断的欣赏来激发情感进行感情朗读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
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根除那种“伪交际”、“伪口语”、“伪教学”的症状,把我们的口语教学转向真正的一种学生生活,让这种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我和孩子们的一堂口语交际课,我前几天先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细心观察春天到来时,你发现了什么?并说说有什么感受。这是我为了本单元的作文写“春”而布置的。我没有给孩子们透漏要写作文的事,我知道,一提起作文,孩子们不免有些不太喜欢,特别是
《语文课程标准》里的“平等对话”,强调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达到激活学生、激活教材、激活教师的目的。下面我结合几年的课堂教学谈一谈如何进行平等对话。  一.为他打开兴趣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在兴趣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系统通常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一方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斯多德语)”,另一方面,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认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普遍对作文怀有畏惧的心理,许多家长孩子为此头疼,教师也是怨声满天。尤其是三年级作文刚入门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作文本来是五味俱全的美味,如今成了苍白无味的蜡团,造成孩子消极作文的心理。如何让孩子轻松入门呢?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勇当伯乐,善于发现亮点  1.降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