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下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st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活动的理念提出有其必要性
  高中数学课程不是单一的,教师要能够深度参与、监督和指引学生学习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能力(思辨力、学习力、专注力、合作力)。
  我认为以思维导图为主线进行,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本文第一个部分中提出的两个问题。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在日常学习中,他们会主动观察并分析学科规律,在提出猜想与假设后采取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同时,数学思维逐渐变得完善,且越来越稳定。结合学生学习中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存在能力方面的障碍,而是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要求学生根据线上课程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并将其带入小组和课堂进行双重讨论,就能够将原本割裂的线上和线下紧密结合。
  二、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案例
  怎么画数学的思维导图,首先我们要了解数学的三个方面,数学是什么?数学怎么做?数学怎么使用?数学是将概念文字转变成符号,图像。怎么做?将方法,操作步骤化。怎么使用?在符合条件下使用公式。我们的记忆问题,怎么记忆?如何记忆?记忆数学最好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熟悉书上的知识点后,用联想能力在脑海中绘制出数学结构图。第二步:绘制数学思维导图,默想关键词,路线等。第三步:让脑海中绘制的思维导图和文字相结合。即每次看到这个知识,就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联想到各个分支主题。经过这三步,就可以轻松的在脑图中找到数学思维导图的影像,从影像中再观察性质,所以说,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现在列举出一个模板
  三、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上述数学问题解决情境中,思维导图的使用,的确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的解答问题的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确保实际数学问题解决情境中,思维导图可以如期的发挥其效能,就需要懂得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技巧。在此方面需要注意如下的环节:
  (一)坚持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关注对应的重点,建立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在绘制的时候,需要坚持有层次性的原则,确保能够迅速抓住重点,由此去建立对应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确保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朝着针对性的方向进展,这样整体性的知识架构,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二)确保联想行为的广泛性,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中学数学习题练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可以使用多种解决方案的时候,在面对这种题设的时候,实际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能够动用联想行为,此时的联想一定是广泛性的,不能是狭隘的,这样就难以找到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有着广泛联想的能力,尽可能的链接更多的数学知识点,依靠这样的方式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有时候,甚至可以一道题目,多个解决方案。依靠这样的方式建立的思维导图,可以慢慢演变为学生自己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素质,由此进入到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格局中去。比如,在中学数学二次函数问题解决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求函数图像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题设,教师引入了很多的经典例题,然后让学生对于此类型题目的解答技巧进行归结,学生就绘制了思维导图。很明显依靠这样的思维导图绘制,学生对于对应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案有着更加全面的掌握,不仅仅是一种解决方案,其还有多个解决方案,在这样的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问题解答方案的理解会进入到深度的状态,不同解法背后的知识点衔接也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依靠这样的方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对应的中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尊重思维导图的个性化,不要进行过度干预
  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确可以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个记忆的工具,其还是一个知识梳理的工具,还是一个深化认知的工具,在此历程中要正确看待思维导图的效用,鼓励学生习惯性的将其作为数学笔记,习题分析,知识复习的重要手段,并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不要有太多的干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就需要尊重思维导图的个性化,不要有太多的干预,这样才能够进入到理想的思维导图格局。在学生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要鼓励学生来讲述自己的思路,然后引导其进入到交互的状态,在这样的交互中,数学思维会得到碰撞,数学情境会得到构建,学生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对于思维导图的价值有着清晰的認知,由此进入到更加理想的中学数学学习格局。
  综上所述,作为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积极主动将思维导图引入到中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时候,还需要树立反思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做到授人以渔,也就是说学生要掌握思维导图的原理,要清楚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要懂得巧妙使用思维导图来制定问题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够进入到理想的思维导图使用格局,才能够使得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辽宁省海城市南台高级中学 李玉茜
其他文献
在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倡导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所谓 “探究性学习”是指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接受性学习”是指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接受书本知识,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以听讲记忆模仿和练习等为特征.接受性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被动的机
期刊
随着我们国家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求也随着提升,而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人能够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够有效的检测出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候能够做到多角度的、全面的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作业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从而获得数学本身的内在结构呢?  一、农村小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狼》这篇文章为例,主要探究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内容具体如下: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将绘画与文言文学习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在看图品文中提升鉴赏能力;可以在上完课后创设一些比较自由宽松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发言;可以通过课外延伸,继续阅读《聊斋志异》其它文章,了解作者
期刊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绩,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复存在,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很多学校而言,学生课外作业设计依旧保留传统设计模式,对于作业的设计和评价过于注重作业本身,且作业量较大,对于学生而言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外作业设计及评价问题就成了
期刊
自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特别指出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四大核心能力发展(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意味着将要改变以传统教育文化中过于强调现实目标的功利化导向,转而侧重于关注学生“赋能”开发中带给个体的潜在的发展性与未来的可能性。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改变了以往单一侧重学生数学读写方向的教学模式,而要求教师能够适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身体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兴趣”既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最好方法,兴趣的诱发和培养主要源于良好的活动环境的创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为幼儿的运动创意提供支持。本文中笔者对于教师专业性不足的现状,通过案例实录、教学研讨等方式,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幼儿园个别化美术活动其设计与组织实施更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以情境浸润、开放多元的设计,以多维观察、多点回应、有效分享的组织实施,支持和满足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取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幼儿园个别化美术活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分层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我国目前所有的教学条件和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来看,应该说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于此同时,它又代表着一种新思想和这种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新课程;分层教学;因材施
期刊
一、前言  构造性的方法从数学产生的那一天起也就伴随着产生了。 直到这个方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致力于对这种方法的研究,这与直觉数学的基础是密切相关的。由于直觉派考虑到数学的“可信性”,于是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存在必须是被构造的。”这就是构造主义。近现代数学对构造法的研究探讨,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一是直觉数学阶段。 直觉是克隆先锋派尼克德国在第十九世纪末,他明确提出和强调的效果,认为没有能行性就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與发展指南》对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获得经验,提高探究的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环节设计的适宜性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也会主导着科学活动的整个探究方向。同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幼儿水平和兴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