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点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科学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善于捕捉学生中具有个性化价值取向的各个“变化点”,在激励性的评价中使“变化点”成为发光的辐射源。由点击人,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评价“拓展点”
  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并且让评价伴随你的教学过程。如在学了六(下)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最后一块知识“制作神秘的信件”进行拓展:有的说用棉签蘸取稀饭、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字就消失了,再用碘酒液擦试,字又显示出来了。有的说用柠檬汁、牛奶、米醋在白纸上写字,风干后,字就不见了,然后把白纸放在台灯的灯泡上加热,字又显示了。还有的说将湿纸放在干纸的下面,用圆珠笔或铅笔在上面写字,湿纸干了字就没了,把干了的湿纸再次浸入水里,纸上的字又显示了。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面带笑容,不断地点头示意,表示赞许,并给讲的学生加一颗星星。这样的无声评价也许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学生越讲越起劲,有的甚至说到了用清洁剂在手臂上写字,干了以后什么也没有,但在紫光灯下却“原形毕露”了。学生们讲得神采飞扬,每“抖落”出一种方法,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进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
  在课余时间,总有少数学生热衷于用所学的知识去设计实验,对知识进行拓展、创新。如有个学生在课余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幻灯片:在小木条的一端固定好包有透明描画纸的手电筒,另一端固定放大镜。对着白色墙壁打开电筒灯光,把幻灯片放在电筒前面,就能看到放大的图像。这是学生对“放大镜”这一知识点进行的拓展、创新。我们要用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如召开“小小科学会”、开展“科学大家谈”等方式,让他们把这些“拓展点”亮出来,然后请大家来评价。除了师评、学生互评,还可以邀请家长也来参与评价,这样可以启迪、鼓励学生们在课外继续进行探究实验。
  2 评价“闪光点”
  “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与鼓励应是评价的主要手段,这种评价传递给学生的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适的鼓励、评价。
  一次科学课下课,有位学生对我说她在家里做了个实验,拿一块干毛巾,一头用手拎着,另一头浸入水中,发现水自己会慢慢地往上“爬”。听到这里,我举起拇指表扬了她能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鼓励她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思考怎样才能为我所用,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来。突然该学生眼睛一亮:“老师,我想到了一个自动浇花的好办法。”这时我露出非常有兴趣的样子,让她说来听听。她说,她家的阳台上种了许多花,一年四季她都不会忘记给花浇水,有一次暑假全家外出旅游,几天后回家一看,阳台上许多花都枯死了。所以她心里一直在琢磨着这件事,要是有一种能让花自动“饮水”的花盆那该多好啊?现在突发灵感,想利用这一原理试试。顿时我也兴奋起来,“好啊!科学家的许多新发现就是这样来的,回去马上动手试试。”在科学课上,我将该女生的“闪光点”亮出来,让大家对她的这一科学探究过程进行了评价。虽然这是课外知识,但我觉得科学探究的本质是一样的。她的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同时我也希望其他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回去试试。过了几天,学生们纷纷献上他们的小制作,其中一些作品很有创意,我将它们一一摆在实验室,让大家评价。如此,由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评价下,照亮了全体学生的心,促进了全体的发展。
  3 评价“失误点”
  我们在正确、客观评价学生“闪光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之处。特别是科学实验,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失误,找出不足之处,调整策略,争取成功。如在做“小苏打与白醋”实验时,对产生的气体特点要进行检测,有许多组做“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没有成功。有的学生就沉不住气了,不耐烦地大声叫喊。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循循善诱,让学生先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再是同组互评,寻找导致失败的原因。结果发现有的组是由于互相没有配合好,在争抢中倒失了一些气体,不足以灭掉蜡烛火焰;有的组是由于靠着窗户,窗外的微风影响了实验效果;有的组是在倒气体时杯子举的太高,偏移了位置。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不仅同组人员要齐心协力,而且要严谨、细致的道理。在探究失误的过程中,学生对该实验的本质特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结果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新的“创意”:“老师,造成这次失误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判断气体的量,能否设计一种实验让无形气体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就发动学生想办法,大家群策群力,一会儿就讨论出一种好方法:用瓶口比较小的锥形瓶做实验,然后在瓶口套上一个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通过实验证明这一方法确实效果很明显:气球慢慢被“吹”大。气体往上满的过程看得一清二楚,学生们欢呼雀跃,庆祝自己的成果。
  如“铁生锈了”一课,要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一般学生做“铁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对比实验,不会想到将铁锈刮下来做实验,而是直接用磁铁吸引生锈的铁。因此该实验做成功的人寥寥无几。这时教师又该如何评价?评价一:“你们真是没用!一点都不会动脑筋,这么多人都做不成功。继续做,直到成功为止。”这种全盘否定的评价犹如往学生头上泼冷水,学生仅有的一点自信心丧失殆尽,更谈不上继续探究了。评价二:“失败了没关系, 继续努力,借鉴成功的经验,胜利一定是属于你们的!”这种评价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理解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指引努力的方向,让学生看到胜利的曙光,同时也鼓舞了少数取得成功的学生。这样,就会在学生身上会涌动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他们继续探究实验以争取成功。在后续的“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实验中,学生们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甚至突破书中的框框,能活学活用。
  4 评价“成功点”
  心理实践表明,一个人不断地体验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志和力量,说明成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评价成功点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教师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一切条件让学生取得成功。如在学了“放大镜”一课后,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个思考题:水是火的克星,能否利用水点燃火柴呢?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就沸腾了。看来这一问题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课后学生们纷纷尝试着做这个实验。到下节科学课时,许多学生都做成功了。他们抢着说自己的新成果:装了水的烧瓶,可以看作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能汇聚光线。把烧瓶放到太阳光下,想办法找到最清晰的亮点。把火柴放在亮点上,不要移动烧瓶,过一会儿,火柴就自己燃烧起来了。他们的神情,就像凯旋而归的军人,非常自豪。这时我就趁势激励他们,表扬他们在不懈的努力下取得的成功,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总之,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辩证。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及时抓住他们的拓展点、闪光点、失误点、成功点,找准切口进行评价。巧妙运用激励语言,在对个别的评价中,激发群体的进取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曾经有人说,中国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国外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我读过石油地球勘探专家许宝文写的一篇文章,谈到中国大学生遇到问题慌手慌脚,打开仪器满头雾水的情况,感叹中国孩子实际操作能力的欠缺,他呼吁我们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动起手来吧!是呀,心灵则手巧,我们的祖先早就这样说。然而,现实却是十几岁的孩子不会系鞋带的司空见惯;让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给钝角三角形画一条高难上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中学教材中大量的诗歌为激发学生想象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认为可从听读诗歌、挖掘空白、拓展改写、多元解读、关注主体等角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发展 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语文学科有着其它学科
期刊
竖式除法是学生学习运算中的一个难点。余数问题、商的数位问题、单位问题等类似错误常常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表面看这些错误各不相同,细细分析会发现,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不理解竖式算法的意义。有研究发现,学生虽然会用竖式计算,但65%的学生不明白竖式除法为什么从高位算起,51%的学生不清楚竖式除法的算理。这种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不能只是让学生反复操练。  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技术手段,但并不一
期刊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低效现象,尽管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确实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的记单词,背语法,读课文,做练习题。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学与用有些脱节。先学知识,积累知识,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用。殊不知,到用的时候,用起来是那样力不从心,不是听力出了问题,就是口语不流畅,或词不达意,孩子的综合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差。用,老是跟不上学。②由于课堂上机械性操练太多,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兴趣不高。③填鸭
期刊
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仅限于老师在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思维僵化,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不强等,因此,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总结。  1 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
期刊
【摘 要】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在课堂提问学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思维定向与思维操作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检测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发挥主导作用;对营造课堂探究氛围,沟通师生情感,增进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优秀的导入是一种构思、一种创造、一种智慧的展现,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之师,善于在三五分钟之内,调节气氛,唤起注意,激发兴趣。若学生在课堂中仍被别的事物吸引,或场面过于严肃,教师即使有再好的教案也难以实施,若想有好的教学效果那更是奢求。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导入的艺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课导入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从生活中来 回生活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最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期刊
【摘 要】 导入也称之为“开讲”。它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导入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是开篇设计,非常重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