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暴力治理中的女生欺凌防控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ch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的曝光和社会关注力度的加大,涉及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话题得到广泛关切,并在2016年和2017年的“两会”中都被提及且热议,说明校园欺凌这种恶劣事件已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这群未来祖国的“栋梁”。而在女性作为天生较为弱势的群体与女性逐渐雄起的时代,不管女性作为欺凌的施暴者还是充当遭到伤害的受害者,涉及女性的校园欺凌事件在严重程度与曝光率愈来愈引起大众关注。尽管女性欺凌事件早有发生,也尽管学术界对校园暴力有过早期研究,但大部分探讨都是没有不区分性别的校园暴力研究,或只是潜意识的以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而女生校园暴力更倾向于精神暴力、心理暴力,但是精神和心理暴力对受害者的危害性要比生理暴力更大,而且这种危害会持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会给受害者造成终身的伤害。为此本文主要分析涉及女性的校园欺凌的成因与防控。
  【关键词】:校园暴力治理 女生欺凌 欺凌防控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屡屡发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2016年全国“两会”开始前,3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绑架同学、施虐等行为被判刑责的消息将校园暴力事件再次推向公众视野。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中,教育界别、文艺界别的政协委员,均在热议校园暴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就校园暴力提出了自己的提案。他认为,目前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主要是因为在法律方面的缺失:现行法律没有对校园暴力行为采取具体规定措施。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刘晓翠发言时建议,全社会关注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应尽快制定反校园暴力法规。这也客观上解释了近年来我国的校园犯罪越来越多,越来越低龄化的原因。
  2017年的“两会”,“校园暴力”问题继续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对于如何遏制、解决校园暴力,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志杰接受采访时透露,2016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涉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1881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14人。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高小玫分别以民革中央和个人名义提交两份关于防范校园欺凌的提案。
  2010年庞淑兰等人对某职业高中793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女生校园暴力发生率为50.5%;2011年王萍等人对柳州市317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女生校园暴力发生率为58.02%;2014年张容等人对深圳市20所小学583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女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为68.55%。
  随着“校园暴力”事件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界定校园暴力,如何防范校园暴力的发生,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法律方面的约束是否合理,都将成为政府和各级部门确定校园暴力和制定防治校园暴力方法的考量点。
  1.2 研究意义
  许多父母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将来事业顺利辉煌腾达,所以都希望孩子饱读诗书,毕竟受教育是使人成功的捷径。现在随着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明,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女孩的受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甚至女学霸、女状元的势头强过男生。因此,学校就要提供一个平等且安全的教学环境给孩子。然而,每个地方都有校园暴力发生,这似乎是很平常的事件,但其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尤其是女生这个相较于男生弱势的群体。那么,研究和预防校园暴力就更具有现实和社会意义。
  1.3 “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的区分
  目前,国际公约对于如何界定校园欺凌也没有统一标准。从国外的立法经验来看,为了有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专门立法对校园欺凌予以明确界定。例如,美国约有40多个州颁布了《反欺凌法》,把欺凌和其他的骚扰区分开来,对于“欺凌”的界定范围也是逐步扩展:最初认定为欺凌行为仅限于身体伤害的暴力事件,后来逐渐扩展到精神上的贬低行为(如吐口水、拍裸照等)以及语言暴力行为(如辱骂、口头威胁和在公众场所故意嘲笑他人残障、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近年来还包括网络上的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等行为。又如,日本在2013年制定了《防止校园霸凌对策推进法》,该法将“欺凌”定义为在同处一校等人际关系下学生的行为给对方身心造成痛苦的状态。把被欺凌者身心受到严重伤害,被迫长期缺课的案例定义为“重大事态”。这些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对我们将来从法律上界定校园欺凌和暴力很有参考价值。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表示,“校园欺凌不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示范性的事件,不是犯罪,而校园暴力是犯罪,属于违法行为,校园欺凌带有轻微的违法。”
  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这里主要说明两者的区别。首先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校园欺凌的欺凌者都是人,但校园暴力受侵犯的除了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比如学校共同财产、硬件设施等,本文探讨的暴力主要是人;而校园欺凌的被欺凌者是人。其次,就人而言,校园暴力可以不只是一方对另一方施暴,也可以是双方互相施暴,比如一对一对打或一群人与另一群的群架事件,既可以有单向性也可以具有双向性;而校园欺凌是欺凌的一方比受欺凌的一方强捍很多,受欺凌者不予还手或不具有还手之力,任由欺凌者“摆布”,即欺凌只具有单向性。再者,就行为来看,暴力的行为一般被认为主要是肢体性、物理性的伤害(如拳脚相向),當然也有非肢体、非物理性的冷暴力(如谩骂,互不理睬、互相独立);而欺凌的行为除了肢体伤害、语言伤害,还包活各式各样对被欺凌者诸多不利、令人不愉快的行为(如糟蹋别人的作业、在别人书包和衣服乱涂乱画、起别人不接受的绰号、侮辱受欺者家人、性侵猥亵、威胁、偷拍、损害名誉等)。最后,就方式来看,暴力一般表现出直面性,尤其是肢体伤害方面;欺凌除了可以表现出直面性的身体伤害,也可以表现出阴暗性的不为人知的不良行为。
  由于学术界不断对“校园暴力”作出新的定义,把以上笔者经过分析所列出的欺凌行为纳入到校园暴力的范畴,因此校园暴力的范畴比校园欺凌还要宽泛。而本文主要探讨校园暴力中的女生欺凌防控。   2 校园暴力中女生欺凌的现状与特点
  据统计,在2014 - 2015年曝光的55起校园暴力事件中女生欺凌34起,约占比 62% ,其暴力行为主要表现为: 煽耳光、脚踹、撕扯头发、扒衣服、拍裸照、上传网络炫耀、炒作、嚣张得意点评、网络造谣、谩骂中伤……种种劣迹骇人听闻。陈宝生认为,校园欺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生在青少年之间,校园欺凌并非玩笑;二是校园欺凌带有一些炫耀的、不成熟的行为方式,炫耀力量、关系、地位等特点;三是校园欺凌手段残忍,源于青少年对后果认知不够。
  这些女性欺凌事件发生的具体起因虽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2.1 事件相关人多是中学中专阶段的学生
  通过大部分媒体渠道曝光的校园女生暴力事件可看出,该现象发生的相关参与人有特定的范围:初高级中学或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因为该阶段的学生多是12~18岁,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心理思想尚不成熟,渴望自我表现,且道德法律意识不健全,导致其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较差,这很可能会以不良方式处理同学纠纷或内在心理问题。当前,我国中学和中专职业类院校在招录学生方面都按成绩好坏来划分学校级别或班级群体,进而划分了学生类别——优良中差,成绩越差的学生越来越多的聚在一起,即使呆在学校也是无心向学,对学习无兴趣,那么他(她)们就会自然地把精力转移到其他行为方面,如早恋、网恋、网络游戏、甚至打群架或欺负同学,往往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就出现在这一类学校或班级群体里。
  2.2 女生欺凌行为的持续性较长
  一般的男生暴力爱用拳击、肘击、脚踢、爆头等对身体杀伤力较大的行为举动,给人一次过痛快的重创,符合男生的性格特点——速战速决、直接、猛烈、暴躁、血腥,同时也更消耗男性施暴者的体力。而女生最喜欢使用的掌掴脸蛋的方式对身体的一次伤害力较小,对施暴者而言不怎么消耗体力,对受害者而言不容易受伤,但这种方式的欺凌比较有持久性并对受害者带有很强的羞辱感,这符合女性的性格特点——有耐性、间接、非血腥。正因为男女生相对而言的性格特点,女生一次性欺凌行为的持续性较长。
  2.3 欺凌行为附带有性暴力色彩
  校园女生暴力行为的实施者,以肢体侵犯、言语嘲讽等方式侵犯受害者的同时,欲求得“更彻底”地打击受害者(多为女生),使其“名誉”和“自尊”更严重受损,可能使用带有性色彩的侮辱和攻击手段。该年龄段的女生处于生理层面的性发育时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性意识。女生校园欺凌事件时有男生参与其中,这些男生要么充当施暴协助者参与动手,要么作为旁观者为施暴方造势,让受害者在精神上更为惧怕,同时伴有扒衣服、拍裸照、发视频等涉及隐私的行为,能够彰显和强化带有性的欺凌效果,更有甚者怂恿或指使男生对受害者进行性侵,这使得校园欺凌具有性暴力色彩。
  3 影响校园暴力中女生欺凌的成因
  导致女生校园暴力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观近年来不同学者的多篇文献,大体有这五个层面的因素:(1)个人特征,(2)家庭,(3)大众媒体,(4)学校,(5)社会。
  3.1 个人特征因素
  个人特征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从生理上讲,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发育时期,他们精力充沛,体力旺盛,有足够的力量需要对外宣泄;从心理上讲,他们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将所有的挫折、不满和批评都当成是对自己人格的诋毁,从而激发强烈的“面子感”。这些成长发育中的身心特点使青少年学生特别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发动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校园女生,其心理稳定性要低于男生,自控能力要弱于男生。当女生遇到内在的(如月经、疾病)和外在的(如学习、生活失意)因素干扰时,容易破坏正常的心理平衡,情绪变化的幅度大、频率高。
  3.2 家庭因素
  由于家长与孩子缺少心灵上的沟通,与学校也缺乏直接联系,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因此缺乏一些积极、健康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家长作为孩子的直接养育人,不单是要养人,更要是育人。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的感性教材,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坚实的奠基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关系紧张、单亲家庭、与子女缺乏交流、对子女缺乏管教等消极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健康成长。翻开这些暴力女生的成长史,大部分人的背后,总有不理想的家庭环境,例如家庭的破裂,父母的不良恶习、盲目的溺爱或疏于管教、过于严厉的家教等等。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幸,单调、无聊、挫折与现实中的无能感,已经构成了她们的全部生活;而通過暴力,通过做家长禁止她们做的事,她们找到刺激和生活的感觉。
  3.3 大众媒体因素
  随着大众媒体的影响力在现代社会急剧增强,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力相对减弱。“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通过媒体获得暴力资讯( 符号示范) 以及反复地直接体验学习,是未成年人习得反规范的态度或行为倾向的有效途径; 从前被认为对未成年人具有重大影响的父母、老师或亚文化群,其地位正逐渐让位于充满暴力资讯的媒体。”展示暴力的影视作品对观看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它直接教给了攻击行为的方式;改变了对攻击行为的遏制观念;它使人们对暴力行为失去敏感性而变得习以为常起来;它向人们提供了现实生活的形象,使人们以为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暴力行为。”
  3.4 学校因素
  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监管两大方面:在教育方面,由于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这样会带给学校很高的名誉是无可厚非,但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缺乏教育,没有帮助学生养成法治思维,使部分学生对自身行为对错缺乏认知;再由于部分女生对学习压力或人际压力积累了一定的负面情绪,却缺乏正确的疏导方法调适渠道,使负面情绪积累成为女生校园暴力产生的导火索,即学校缺乏道德法律教育和心理辅导而导致部分女生采用非法手段发泄妒忌、怨恨的情绪,促使女生校园暴力的产生。在监管方面,首先,学校对女生校园暴力的认识不足,认为女生校园暴力只是普通吵闹拌嘴,对女生欺凌的严重性缺乏认识;其次,学校对学生之间的矛盾没有进行提前干预,对女生欺凌缺乏惩罚规定,以致女生欺凌施暴者对学校老师没太大忌讳;最后,对女生欺凌的处置工作不到位,导致施暴者不能得到及时惩戒,受害者心理伤害难以抚平,还可能继续产生更为恶劣的欺凌行为。   3.5 社会因素
  未成年人的世界仿佛成人世界的一个镜像,其中所有的善恶都能在成人世界里找到根源。因此,“未成年人的犯罪现象是一个综合反映时代特征的社会问题,是社会诸多问题集合汇聚的矛盾体,也是诸多社会不良现象作用影响的‘缩影’”。[]社会是指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不管什么人都离不开社会这个赖以生存的大家庭。而很多人认为学生只要还在上学,还没在外面工作就等于没接触过社会,所以就工作上和为人处世方面而言,学生常被看成是单纯的善良的、未见过世面的,但不能否认现在社会的不良风气就不会影响到校园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规范。比如偶尔在街上见到的欺诈、吵架、辱骂和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这些在校外见到的行为很可能被心智不成熟的学生(群体)所模仿。加之,未成年人的天真且富有想象力会把校外所见所闻的不良行为带进校园内而演变成校园暴力。
  4 校园暴力治理中的女生欺凌防控
  针对以上暴力成因分析,校园暴力女生欺凌行为一般发生在校园及周边,涉事者都是学生,故本文主要以学校为主导,探索如何防范不仅针对女生个性还包括男女生共性的校园暴力行为。
  4.1 积极开展心理、思想健康教育
  从媒体曝光的校园女生欺凌视频中,施暴者的欺凌行为、举动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辱骂、扇耳光、扒衣服、脚踹、拍摄并转发给其他人观看甚至上传到网上。从这些相似行为可以看出她们喜欢模仿他人的不良行为以及炫耀心理,因此要针对这种心理和不良品行开展教育工作。学校作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尚圣地,应先真正地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好了才能给广大学生提供安全、舒心的学习环境。
  培养德育必须从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两方面双管齐下。心理健康课程要与思想品德教育互补互融,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一方面,根据未成年男、女生心理上的差异性,学校可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要体现心理辅导的个性需求,对不同女生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综合成绩考核上提高思想品德的权重,让学生们都知道个人品行高于学习成绩,使不良行为尤其是欺凌行为赋予羞耻感,让暴力现象杜绝于思想道德之中。真正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和抗挫折的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它心理问题。
  4.2 鼓励参与课外集体活动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荷尔蒙分泌旺盛、体能体力逐渐增强的中学生,思想意识逐渐个性化、独立化,不爱受到儿时那般的约束,喜欢表现自己是中学生的普遍共性,比如注重外表打扮、通过体育运动表现自我等行为需要通过适当的途径释放、展现。中学时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时间也越来越长,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对于生性好动、不爱学习的学生是一种无趣乏味,如果没有适当的释放表现渠道,打架斗殴便会成为他们主要的发泄方式之一,这也是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精神匮乏的一种体现。通过组织集体活动、体育竞赛于文艺活动能增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敬爱的同学友谊。中学生在学校时间较多,通过丰富体育锻炼内容和适当增加锻炼时间,来释放学生青春期的冲动不失为合理有效的方式。体育可以成为一个人释压的最好方式,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心理、生理健康能够得到保障,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增进同学间感情,同时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校园暴力就会得到有效的规避与遏制。
  4.3 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预防孩子不良行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场所与环境,一般来说,父母是陪伴孩子最长久、也是孩子最依赖的养育者,必然对自己孩子有相当大的理解与约束。尽管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重视,但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或者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从下手,有的时候是越管越乱,比如家长对孩子软弱的百般顺从或强硬的暴力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价值观念等潜意识都是不好的。所以,学校可以定期请一些专业人士、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优秀学生家长向学生家长传授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家相互沟通、交流,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许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因缺乏专业知识而使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学生叛逆而误入歧途。
  4.4 制定并严格执行校园行为惩戒条例
  目前基本每所学校里都挂有“全国中学生行为规范守则”,里面有规定学生应该怎么文明礼貌、同学间互相友爱,同时也规定了不允许抽烟、喝酒、骂人、打架等不良行为,可很多不良学生并没有把这些柔軟的条例放在眼里,更别提这些条例在他(她)们心里起到何种作用。另一方面,针对不良行为在校内发生,校方很少对施暴者执行强有力的惩罚,施暴者在校园得不到强有力的约束和惩罚,自然会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就连有些老师对此事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怕惹祸上身,也或许怕浪费时间精力,因此对老师这种不负责的态度,学校也要给予追究,适当的负强化管理能有效抵制校园内的负面行为。
  对于校园暴力的惩罚,学校可以给予施暴者适当的(体能或文艺)惩戒,如跑步、上下蹲、俯卧撑、唱歌、跳舞,让他(她)们的体力、活力、精力得到健康地释放与展现,同时通过强行体育锻炼排解不良情绪,而不是将这种不良情绪、野蛮暴力发泄在受欺凌者身上和心里。
  4.5 社会制定相关法律
  违法者为什么这么嚣张?校园暴力伤害为什么频繁发生?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表示,目前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法律方面的缺失,没有针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具体措施,并且,我们的社会有暴力文化的氛围,动辄拳脚相加,有的甚至以暴力为荣。
  由于校园女生暴力的加害人通常是未成年人,加之大多数校园女生暴力并未造成受害人身体上的严重伤害,校方也许认定这情况只是小孩子的小打小闹,同时出于保护校方的名誉而采取尽可能息事宁人的措施解决问题。因为加害者和受害者都是未成年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相关法律缺陷,公安机关采取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加害人本人由家长和学校进行批评教育,并对受害人进行民事赔偿,从而促使双方达成和解,但这种惩罚力度并未真正对加害人起到有效的震慑力。正因如此,这些尚未达到触犯刑法程度的校园女生暴力行为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而且法律约束力太过有限,致使该问题时常发生。   反观一些国外法律对待校园暴欺凌事件的严厉程度让中国家长感到吃惊。比如英国将
  10岁定为刑事案件责任年龄,美国法律对待校园暴力事件的严厉程度不只是让中国家长吃惊。因为,我们大都习惯了把校园暴力事件看成“学生纠纷”,采取的辦法多是“内部消化”,严重点的,最多看做“治安事件”接受行政处罚而已,而根本不会想到在美国会动辄由检方介入、启动司法流程,将校园暴力视之为“施虐”或“故意伤害”等刑事犯罪。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地州政府法律对校园暴力行为都是采取零容忍政策,降低欺凌行为的认定标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都怕受到惩罚,只是国内现有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欺凌行为缺乏约束力和震慑力,学校也难以对他(她)们的暴力行为开展专门的法制意识教育。
  结语
  不管哪种程度的校园女生暴力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受害人的精神伤害,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遏制,进而容易诱发加害人及受害人产生其他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校园女生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发展。校园女生暴力的成因复杂多样,只要分析其主要矛盾还是能得到有效治理的。因此综合来讲,就要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的社会大格局;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强化综合治理,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提升罪错未成年人矫治工作水平。还未成年的学生,身心都处于成长期,心理的需求、生理的需求,都会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同时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各种危机,为避免这些危机失控,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庞淑兰,刘瑞庚,薛玲,关维俊,崔立华.唐山市某职业高中校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959-961.
  【2】王萍,韦琳,谢昌平,蓝剑.柳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流行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09):1078-1080.
  【3】张容,孙群露,林爱华.小学生校园暴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40(02):132-136.
  【4】严红英. 中学女生暴力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 法制博览,2016,(24):38-40+28.
  【5】贺国荣. 浅析校园女生暴力现象[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340+342.
  【6】刘天娥,龚伦军. 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80-83.
  【7】李欣然. 中学女生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及校园治理[D].河南师范大学,2011.
  【8】张远煌编: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411 页。
  【9】吴宗宪: 《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92 页。
  【10】戴相英等: 《未成年人犯罪与矫正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85 页。
  【11】郭荣娟. 体育活动增加对青少年情绪和校园暴力态度的影响[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01):1-6.
  【12】邱君. 初中女生校园暴力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13】张昭阳. 杜绝校园暴力 法律不能缺席[N]. 吉林日报,2016-06-14(005).
  作者简介:陈星龙(1992),男,汉族,广东广州。硕士研究生,专业:行政管理,研究方向: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电力企业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如何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效率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 电力企业 纪检监察  引言  纪检监察是对企业的各个部门、人员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对于保证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2018年我国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美则中国美,农民富则中国富,乡村振兴不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也承载着国人对田园生活的梦想。我们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努力走出一条契合当地实际的乡村复兴的新
期刊
【摘要】:金庸是中国当代武侠小说最高的一面旗帜。他虽然未开启武侠小说的先河,却是当代武侠小说的巅峰。金庸笔下经典众多,本文选取他所作字数最多,主角最多的《天龙八部》做简单的人物分析。  【关键词】:金庸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作为金庸晚期的代表作之一,被许多人誉为金庸小说里的绝顶。其故事背景涉及范围层面极广,仅地域而言就遍及中原、江南、大理、辽国、吐蕃等地,书中的故事情节雄浑诡谲,波澜壮阔。倪匡
期刊
【摘要】:文章叙述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各自的内涵和作用,并分析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医药企业思政工作中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如何借助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医药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为本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  1 引言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顺利运营,获取经济收益的基础。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近年来,天价药、假药、医疗纠纷等事件的发生不断增多,使得国家和社
期刊
2018年10月17日下午,陡剑岷先生的画作在我校博物馆隆重开幕,按照以往的习惯,自己怀着期待先从前言开始,直到简介,再到作品,然而当我看到简介这一块儿,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低级的错误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这反应了什么呢?不够重视?不够严谨?不够负责?还是根本没当回事儿呢?当然“不重视、不负责、没当回事儿”这些字眼还是比较犀利的,那就只能归于不严谨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因此,对于简介部分我持有不满
期刊
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时也强调,辽宁是靠实体经济起家,新一轮振兴也要靠实体经济,因此要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可见,能否吸引到一流的创新人才,是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关键。  一、東北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10年来,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调整,
期刊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发展及政治发展、文化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名族音乐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时代的发展模式下,民族音乐需要大胆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结合文化发展需求不断革新,开辟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不断推动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文化复兴奠定扎实的基础。该文主要是在新常态下的民族音乐发展模式下,研究分析了民族音乐的发展现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总结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品牌创建的规律和经验,对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国有企业党建品牌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建党建品牌,是加强企业党建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六中
期刊
【摘要】:苯教在藏区由来已久,是藏族本土宗教,是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止贡赞普时期,原始斯巴苯教就已经传入甘南藏区,虽然在历史上遭遇几次次法难,但至今我们任然可以目睹苯教寺院、经文以及其他藏族苯教文化元素,它如同于藏族几千年来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活化石,透过苯教反射出来的各种文化都包涵藏族祖先聪明的智慧。  【关键词】:苯教 藏文化 自观 他观  苯教是藏族人
期刊
【摘要】:教化之本,出于学校,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都应该是讲究质量的,讲究发展的 。为了追求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必须是一个和谐的校园。只有在一个和谐的校园里,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高效的有条不紊的开展。根据工会的职能,做好工会工作,尽量的发挥工会的各项职能,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和谐 职能 教代会  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传播先进文化的多功能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