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风学风建设是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教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为稳定教学秩序和规范管理过程,高校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为指针,以国家高等教育法、教师法,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对高校教风学风情况进行督查,并指导院、系、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为学校建立优良的教风学风发挥督促、检查、评价、咨询、参谋、协助作用。
关键词:教学 学风 督查
教风学风建设是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教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加强对教风学风督查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院(系、部)两级教风、学风督导体系,提高督导工作质量和水平,更有效地发挥督教、督学和督管的作用,高校都特制定了相关的教风学风督查工作规定。笔者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长期从事学风督查工作,结合所在学校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实践,提出高校在开展教风学风督查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总体原则
由于教风学风建设是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教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因此,教风学风督查工作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为指针,以国家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以高校的有关制度为准则,明确工作思路,界定督查内容,实施督查工作。
目前,高校的教风学风督查主要是在学校主管教学领导下进行工作,具体执行由教务部门负责,对教风学风情况进行督查,并指导院、系、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为学校建立优良的教风学风发挥督促、检查、评价、咨询、参谋、协助作用。同时,为把教风学风督查落实到实处,各教学院、系、部相应有一名领导分工主抓教学督查(督导)工作。
2、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职责范围
根据目前高校教风学风督查的情况来看,其主要职责是: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提高认识水平和执行政策的水平;按照职责范围,制定工作细则和年度工作计划;对院、系、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的督查;按照学校校历,每单周进行一次督查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工作小结,每年向学校作一次工作汇报;督查组正副组长应邀列席学院有关教学工作会议,并把贯彻学院有关会议精神及文件、决定等列入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使督查工作与学院整体工作协调同步。
3、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職责范围
由于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同,目前,一般高校对教风学风督查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以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文件为依据,督查、评价处、院、系、部贯彻执行情况,规范管理过程,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并及时反馈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教研室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状况和完成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对教师履行职责,严守教学纪律,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和教师工作条件状况进行调研评价;以学校有关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为依据,督查、评价处、院、系、部贯彻执行情况,强化管理过程,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并及时反馈年级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年级管理状况,各项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进行调研分析、评价;对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学业,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等情况进行调研评价。
4、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教风学风督查必须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思想基础上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学校督查组通过督查对各处、院、系、部正常工作状况和完成年度教风学风督查工作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学校督查组对教师的教风评价,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学风的测评,作为学生学期综合测评考核的重要内容。
学校督查应按照教学进度,制定督查计划,在单周进行督查活动时,应深入到院内各教学环节,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督查调研,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便于教师、学生接受。在工作中,注意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提高督查效果,每月召开一次小组工作会议,汇总情况,向职能部门反馈。
学校督查组在进行督查时,应认真填写督查记录,力求做到内容科学合理,真实准确,并及时向有关处、院、系、部转达意见和建议,并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为学院教风学风建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在校报上开辟教风学风论坛,定期编写简报,做到报道及时,重点突出,指导性强。
5、教风学风督查的组织建设
教风学风督查是一项政策性、学术性较强的工作,督查组成员应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政策、法规,学习高教管理知识和学院的有关文件。坚持自学和每月一次集中学习的制度,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督查组应密切同师生联系,深入教师和学生之中,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督查组成员应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责任心和工作自律性。
参考文献:
[1]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2]刘昕.学分制与大学生教育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7.
[3]黄宇.广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
李超(1979—),河南汝州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
关键词:教学 学风 督查
教风学风建设是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教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加强对教风学风督查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院(系、部)两级教风、学风督导体系,提高督导工作质量和水平,更有效地发挥督教、督学和督管的作用,高校都特制定了相关的教风学风督查工作规定。笔者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长期从事学风督查工作,结合所在学校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实践,提出高校在开展教风学风督查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总体原则
由于教风学风建设是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教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因此,教风学风督查工作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为指针,以国家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以高校的有关制度为准则,明确工作思路,界定督查内容,实施督查工作。
目前,高校的教风学风督查主要是在学校主管教学领导下进行工作,具体执行由教务部门负责,对教风学风情况进行督查,并指导院、系、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为学校建立优良的教风学风发挥督促、检查、评价、咨询、参谋、协助作用。同时,为把教风学风督查落实到实处,各教学院、系、部相应有一名领导分工主抓教学督查(督导)工作。
2、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职责范围
根据目前高校教风学风督查的情况来看,其主要职责是: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提高认识水平和执行政策的水平;按照职责范围,制定工作细则和年度工作计划;对院、系、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的督查;按照学校校历,每单周进行一次督查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工作小结,每年向学校作一次工作汇报;督查组正副组长应邀列席学院有关教学工作会议,并把贯彻学院有关会议精神及文件、决定等列入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使督查工作与学院整体工作协调同步。
3、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職责范围
由于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同,目前,一般高校对教风学风督查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以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文件为依据,督查、评价处、院、系、部贯彻执行情况,规范管理过程,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并及时反馈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教研室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状况和完成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对教师履行职责,严守教学纪律,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和教师工作条件状况进行调研评价;以学校有关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为依据,督查、评价处、院、系、部贯彻执行情况,强化管理过程,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并及时反馈年级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年级管理状况,各项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进行调研分析、评价;对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学业,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等情况进行调研评价。
4、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教风学风督查必须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思想基础上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学校督查组通过督查对各处、院、系、部正常工作状况和完成年度教风学风督查工作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学校督查组对教师的教风评价,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学风的测评,作为学生学期综合测评考核的重要内容。
学校督查应按照教学进度,制定督查计划,在单周进行督查活动时,应深入到院内各教学环节,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督查调研,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便于教师、学生接受。在工作中,注意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提高督查效果,每月召开一次小组工作会议,汇总情况,向职能部门反馈。
学校督查组在进行督查时,应认真填写督查记录,力求做到内容科学合理,真实准确,并及时向有关处、院、系、部转达意见和建议,并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为学院教风学风建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在校报上开辟教风学风论坛,定期编写简报,做到报道及时,重点突出,指导性强。
5、教风学风督查的组织建设
教风学风督查是一项政策性、学术性较强的工作,督查组成员应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政策、法规,学习高教管理知识和学院的有关文件。坚持自学和每月一次集中学习的制度,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督查组应密切同师生联系,深入教师和学生之中,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督查组成员应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责任心和工作自律性。
参考文献:
[1]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2]刘昕.学分制与大学生教育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7.
[3]黄宇.广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
李超(1979—),河南汝州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