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仍存在着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现象。新一轮课改强调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自我领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所以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巧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上课伊始,要想使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就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精彩的情境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学习境界。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所以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启发思维,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目前,一部分高中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考虑较多,他们将学习与个人前途的思考紧密相连。于是我利用学生对就业的关注来引起学生对《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中的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注意。当时我给学生设置了这么三个情景问题:在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大约有85%以上失败,成功率不足10%,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问题?你认为创业成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你将如何创业?由于这些问题与学生的就业前途密切相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争相发言,希望自己的点子被关注,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向课本的内容靠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课文中的观点,并为自己下一步如何顺利就业提供指导,这样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2.创建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采取学生讨论、故事引导、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关于恩格尔系数走势的时候,我这样问:目前我国恩格尔系数的走势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你能否列举近几年你们家庭生活的变迁加以说明?由于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切身实际相关,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阐述自己家庭收入的变化和逐年增多的消费品种类和数量。最后学生得出结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越来越少,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支出越来越多,所以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再如讲《生活与哲学》关于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时,我先没说明这种方式是什么,而是通过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来引起学生注意,课堂气氛顿时开始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原来田忌由输转赢是因为变换了赛马的排列次序。由此可以说明,通过改变事物的结构次序、排列组合,事物同样可以由量变实现质变。这种讲课方式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而且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有助于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3.善用运用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的表现是写在外表上的心理符号,人的语言、举止、表情、眼神甚至发型服饰等无不是心理特征的折射,经验丰富的政治教师很善于观察学生,一旦抓住学生在某种环境下的特殊心理,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采取主动姿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语言、动作、眼神等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运用语言技巧引起学生注意,语速的快慢、声音的强弱、音调的变换都要依学生对学习的反映而定。例如,我们在讲到某一课的重难点问题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并辅以恰当的手势语;当发现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突然沉默、变换语调或者用黑板擦轻敲黑板来引起学生注意;当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用眼神凝视或者让他起来回答某个问题的形式提醒注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4.关心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高中生对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贡献与索取、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等一系列关系问题产生了极大的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为高中政治课堂提供了有利因素。如果教师能针对这种特殊现象通过问卷、座谈、师生讨论等形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启迪学生思维,那么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就会增强,政治课堂的时效性就会提高。对高中生进行时事教育,是政治课教育的重要内容,时政热点是中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又是高考的背景材料,所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穿插时政热点授课会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使他们在了解热点问题的同时掌握了课本知识,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如在讲《政治生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召开的有关情况,学生反映热烈,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顺利完成了授课任务,收到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5.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问题不仅可以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时,我利用学生对金钱关系和“拜金主义”的模糊认识,故意将课题写成“拜金主义是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看到我的这个错误,感觉异常惊奇,他们对照着课本七嘴八舌地提醒我,说我写错了,要我修正过来。我微笑着等大家稍稍静下来,才开始讲授。我简略地介绍了金钱交易的产生、发展,以及金钱交易关系体现的平等交易原则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攻破封建等级制度的壁垒所起的重要作用。我的讲解,引起了大家积极的深思,但他们更加觉得矛盾了:课本和老师讲的到底谁正确?这时一些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已经发现了我在讲解中把“拜金主义”偷换成了“金钱交易”,他们提出了疑问。于是我就顺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讲解了“拜金主义”是金钱交易的绝对化,并剖析了它的本质和危害,澄清和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对课题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对比思考,学生加深了“对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理解。
6.创新课堂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合作、探究等途径达到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课堂练习作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往的课堂练习多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讲解答案。创新课堂练习要求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相互探讨,最终由小组代表发言讲解答题,讲述思路,之后由其他学生代表来评价各组的答案、思路及在这一过程的表现(包括团队意识是否强烈,表达是否清晰,仪表是否大方),实现互讲互评。这种开放式学习评价模式实现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突出了评价的多元化,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民主化,有助于师生的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反思、主动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并且认真地加以指导,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巧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上课伊始,要想使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就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精彩的情境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学习境界。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所以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启发思维,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目前,一部分高中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考虑较多,他们将学习与个人前途的思考紧密相连。于是我利用学生对就业的关注来引起学生对《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中的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注意。当时我给学生设置了这么三个情景问题:在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大约有85%以上失败,成功率不足10%,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问题?你认为创业成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你将如何创业?由于这些问题与学生的就业前途密切相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争相发言,希望自己的点子被关注,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向课本的内容靠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课文中的观点,并为自己下一步如何顺利就业提供指导,这样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2.创建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采取学生讨论、故事引导、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关于恩格尔系数走势的时候,我这样问:目前我国恩格尔系数的走势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你能否列举近几年你们家庭生活的变迁加以说明?由于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切身实际相关,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阐述自己家庭收入的变化和逐年增多的消费品种类和数量。最后学生得出结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越来越少,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支出越来越多,所以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再如讲《生活与哲学》关于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时,我先没说明这种方式是什么,而是通过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来引起学生注意,课堂气氛顿时开始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原来田忌由输转赢是因为变换了赛马的排列次序。由此可以说明,通过改变事物的结构次序、排列组合,事物同样可以由量变实现质变。这种讲课方式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而且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有助于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3.善用运用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的表现是写在外表上的心理符号,人的语言、举止、表情、眼神甚至发型服饰等无不是心理特征的折射,经验丰富的政治教师很善于观察学生,一旦抓住学生在某种环境下的特殊心理,就可以从容不迫地采取主动姿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语言、动作、眼神等是教师教学和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运用语言技巧引起学生注意,语速的快慢、声音的强弱、音调的变换都要依学生对学习的反映而定。例如,我们在讲到某一课的重难点问题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并辅以恰当的手势语;当发现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突然沉默、变换语调或者用黑板擦轻敲黑板来引起学生注意;当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可以用眼神凝视或者让他起来回答某个问题的形式提醒注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4.关心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高中生对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贡献与索取、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等一系列关系问题产生了极大的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为高中政治课堂提供了有利因素。如果教师能针对这种特殊现象通过问卷、座谈、师生讨论等形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启迪学生思维,那么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就会增强,政治课堂的时效性就会提高。对高中生进行时事教育,是政治课教育的重要内容,时政热点是中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又是高考的背景材料,所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穿插时政热点授课会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使他们在了解热点问题的同时掌握了课本知识,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如在讲《政治生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召开的有关情况,学生反映热烈,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顺利完成了授课任务,收到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5.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问题不仅可以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时,我利用学生对金钱关系和“拜金主义”的模糊认识,故意将课题写成“拜金主义是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看到我的这个错误,感觉异常惊奇,他们对照着课本七嘴八舌地提醒我,说我写错了,要我修正过来。我微笑着等大家稍稍静下来,才开始讲授。我简略地介绍了金钱交易的产生、发展,以及金钱交易关系体现的平等交易原则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攻破封建等级制度的壁垒所起的重要作用。我的讲解,引起了大家积极的深思,但他们更加觉得矛盾了:课本和老师讲的到底谁正确?这时一些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已经发现了我在讲解中把“拜金主义”偷换成了“金钱交易”,他们提出了疑问。于是我就顺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讲解了“拜金主义”是金钱交易的绝对化,并剖析了它的本质和危害,澄清和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对课题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对比思考,学生加深了“对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理解。
6.创新课堂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合作、探究等途径达到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课堂练习作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往的课堂练习多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讲解答案。创新课堂练习要求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相互探讨,最终由小组代表发言讲解答题,讲述思路,之后由其他学生代表来评价各组的答案、思路及在这一过程的表现(包括团队意识是否强烈,表达是否清晰,仪表是否大方),实现互讲互评。这种开放式学习评价模式实现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突出了评价的多元化,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民主化,有助于师生的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反思、主动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并且认真地加以指导,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