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来源 :中国茶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s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茶叶产区、产业规模、推广品种、茶叶种类、品牌建设和消费市场6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河南省茶产业基本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本地良种、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等建议,为今后河南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产业;良种;质量安全;建议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uggestions of
  Tea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ZHENG Jie1, ZHANG Jielei2, FENG Yu1, L? Lizhe1
  1. Xin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yang 464000, China;
  2. Xinyang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ea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six aspectsincluding tea production area, promoted cultivars, industrial scale, tea types, brand construction and consumer market.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promoting local improvedcultivars,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and strengthening quality safety, so as to provide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Keywords: tea industry, improved cultivars, quality and safety, suggestions
  河南省是我國江北地区最大的茶叶产区,是我国“南茶北销”重要的集散地,同时也是我国北部边缘茶区[1-2]。因主产信阳毛尖而闻名茶界。一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茶产业作为地方区域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把茶产业作为山区一项生态、健康、富民产业,出台政策,强化措施,大力扶持,有力推进了河南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持续提高。茶产业已成为河南省南部以及部分西南部山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精准扶贫的切入点[2-3]。
  一、河南茶产业现状
  1. 茶叶产区
  河南茶叶产区主要包括信阳市9个县区(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南阳市5个县区(桐柏县、卧龙区、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济源市、洛阳市等部分零星地区,包括155个产茶乡镇,1 435个行政村产茶[2]。产茶区集中在河南省南部和西南部山区,形成大别山脉、伏牛山脉产茶带。
  2. 产业规模
  河南省及省内各市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茶产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着力点。先后出台《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信阳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等文件[2]。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15.75万hm2,茶叶总产量8.6万t,产值逾147亿元。其中春茶产量4万t,产值超100亿元,所占比重较往年有所下降;夏秋茶总产量逾3万t,总产值24亿元。
  3. 推广品种
  河南茶区主要栽培的茶树品种为“信阳群体种”,为茶籽播种,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66.8%。引种无性系茶树良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嘉茗1号、白毫早、槠叶齐、福鼎大毫茶、福云6号、龙井43、龙井长叶、舒茶早、迎霜、劲峰、白叶1号、黄金芽及日本薮北种等。由于技术、气候等原因,茶苗移栽成活率较低,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缓慢。近年来发展的无性系茶园茶苗多为光山县、浉河区、商城县、桐柏县部分茶叶新型主体所育,成活率大幅提高。目前,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总面积约5.3万hm2,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3.2%,低于全国60.9%的平均水平[4]。
  4. 茶叶种类
  截至目前,全省六大茶类均有生产,各产茶县区根据自身实际,开发生产了不少地方名茶。主要有桐柏的桐柏玉叶、桐柏红、桐柏茯砖,光山县的赛山玉莲、赛山翠芽、杏山竹叶青、光山白茶,罗山县的申林玉露、灵山剑峰,商城县的金刚碧绿,新县的新林玉露、龙眼玉叶,固始县的仰天雪绿等,这些地方名茶受各方面因素限制,产量较低。目前,仅桐柏玉叶、赛山玉莲、申林玉露、仰天雪绿、新林玉露等地方名茶有一定的产量,在一定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
  5. 品牌建设
  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大力实施品牌推进战略,成功申请注册了“信阳毛尖”“信阳红”“桐柏玉叶”“桐柏红”等证明商标。在努力保护使用好公用品牌的同时,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靠企业品牌树形象、拓市场,创建出了一批让广大消费者信赖、知名度美誉度高的茶叶品牌。截至2020年底,已成功打造了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8个中国驰名商标和23个省级龙头企业,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9家。“信阳毛尖传统采制技艺”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68.86亿元,位居全国第三[5]。   6. 消费市场
  河南省茶叶消费市场以省内为主,同时也销往华东、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全国28个省市,销售渠道有产地批发市场、连锁商超、加盟代理、直销专营及网络销售等多种形式,还通过自营出口和供货出口的形式销往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6]。2020年,全省茶叶主要出口到蒙古、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捷克、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尼日利亚、韩国和中国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
  7. 标准体系
  2019年河南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积极开展茶叶标准体系研究,清理、制修订相关茶叶标准,强化标准的培训、宣贯,制定了河南省茶叶标准体系框架、信阳毛尖茶标准体系。目前河南省有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1个、省级地方标准9项。进一步规范了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行为,促进了区域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了茶叶标准化生产,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
  二、茶產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采茶工短缺,茶叶成本不断增加
  采茶工短缺是河南南部茶区,尤其是信阳茶区一直存在的问题。采工紧缺导致工价不断上涨,市场茶青价格每年均有小幅上扬,加之政府推行的采茶工意外险等,造成茶产品成本不断增加。另外茶园建设过程中路网配套不完整、茶园粗放式管理、机械化采摘滞后、标准化生产加工不配套等,进一步制约了生产成本的控制和产品品质的稳定,影响茶企茶农效益。
  2. 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待完善
  由于河南茶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复杂、生产区域分散,使得茶叶标准的制(修)定难度较大,茶叶标准尚未形成体系,未能很好适应茶产业发展。同时,由于对现有标准的推广力度不够,标准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另外,部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统一性不够,导致企业无所适从。目前,河南省茶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刚起步,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尚未确立,茶叶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一些茶叶产品不符合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7]。
  3. 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河南茶叶生产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分散的农户和小茶厂生产经营方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生产环节来讲,技术难以规范,同一工序技术参数不一,产品质量不稳定,同一质量产品批量小,越来越不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要求。从经营环节来讲,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大多处于“小买小卖”的阶段,市场竞争力弱。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阻碍了茶产业的标准化、集约化、精细化进程,难以步入规范化生产、品牌经营的发展轨道,国内、国际竞争力弱。
  4. 茶产业管理服务系统不完善
  全省茶叶行业管理体制不顺,目前省级层面茶叶归口农业部门管理,地市、县级茶叶相关职能与林业机构合并,上下运行不顺畅,涉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茶叶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但在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上未能形成合力,进一步阻碍了河南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5. 机械化程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全省茶园耕作、修剪、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在茶叶采摘、精制方面与国内部分省市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夏秋茶及春季中低端茶产品的开发生产,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中低端茶叶品类不够丰富,未形成足够的价格优势、成本优势和品牌优势,影响全省茶叶产量和产值,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还有待提高。
  6. 龙头企业少而不强
  全省仅有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3家省级龙头企业,年纳税金额、企业带动能力等指标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企业管理和营销理念还有待转变,影响力和知名度不高,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开拓不够,企业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召力不足。
  三、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1. 大力支持科研平台建设
  持续加强对现有省市级技术平台的支持、融合力度。重点支持河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6个省级技术研发平台,对省级科研平台进行功能性界定,各有侧重,互相交叉融合。在科研立项、人才引进、技术示范推广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同时兼顾茶叶科研的关联性、全面性,较好发挥平台的科技优势,探索一批新成果,储备一批新技术,取得产业发展新成效。
  2. 推广本地良种,提高本地良种率
  外地引进茶树良种往往适应期较长,且茶叶内质与信阳毛尖传统风格有所差别。而本地群体种、本地优选良种茶叶内质优异,口感上乘,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经过多年探索培育出的“信阳10号”既符合“信阳毛尖”制作要求,又能保证品质的纯正性,但由于发芽较晚,缺少机构推广,茶企、茶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仅有少量繁育和种植发展。行业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要积极引导茶农、茶企正确认识茶树品种优质与早生的关系,更新观念,立足长远,积极扩大本土良种种植面积。
  3. 努力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建设“数字茶园”
  加快“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应用,结合茶叶标准园创建,集成推广茶园作业、植保、生产关键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技术,在茶园种植、采摘、日常管理、初加工等环节全程监控、溯源和科学管理。强化肥水管理,重视冬前有机肥和春秋季茶叶专用肥的施用,旱季应及时灌溉。推进科学修剪,做到适时、适量、适型修剪,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机械采摘。推行适度采摘,名优茶提倡一芽一叶采摘,降低单芽比重,大宗茶做到应采尽采,充分利用茶叶资源。通过建设“数字茶园”,实现对茶叶的高效有序管理,实现对茶叶生产全流程信息跟踪,提高茶园智慧化管理水平,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4. 立足“信阳毛尖”,推广机械化采摘,发展大宗茶
  保护和发挥好“信阳毛尖”金字招牌,优化信阳毛尖加工工艺,提升毛尖茶整体品质,实施毛尖茶复兴战略。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成立茶叶机采种植管理新型服务主体,为茶企茶农搭建信息交流和技术推广平台,调动茶企茶农夏秋茶生产积极性,提高大宗茶生产率。引导茶企茶农更新改造低产老茶园,加强茶园管理,为机械化采摘奠定基础。鼓励支持龙头茶企与茶农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茶叶出口公司夏秋两季鲜叶需求,带动茶农增收;同时积极推进茶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大宗茶出口规模,开拓新兴市场[7-8]。   5. 重视茶叶质量安全,保护“豫茶”品牌
  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降低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积极引导茶企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销售,实现茶叶质量安全从种植、管理、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等各环节全程可监控、可追溯。
  加强茶园用药监管,设立“茶园用药专柜”,定期开展农药市场检查和茶叶质量抽检。加强茶叶流通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行为,维护豫茶形象。
  6. 拉长茶产业链条,推进“茶+”新业态
  加快茶文化、茶旅游深度融合,借鉴新县、商城、栾川等全域旅游发展经验,坚持以产业为基础、绿色为方向、农民为主体、文化为灵魂,将茶文化注入全域旅游之中,让大茶园变成大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把豫南茶叶主产县区茶园连接起来,形成茶文化游大格局,形成茶旅融合精品线路;加快项目建设,实施环南湾湖中国茶文化生态公园等茶旅融合工程,发展一批休闲观光、知识科普、采制体验、茶菜品鉴为一体的茶旅一体化示范区;注重示范引领,加快建成河南省茶文化生态经济走廊,促进茶旅融合发展[9-10],助力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11]。
  7. 探索“四化”新路径,推广产业新模式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重点推广“四化”实施过程中探索并形成的可复制推广模式:省市县三级科研单位互动协作模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生产模式、“经营主体+基地+农户”分工协作模式、“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投入互补模式、“科研小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茶农”技术推广模式等,对提高茶叶质量、茶产业效益,提升在全国茶叶市场的竞争力,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茶乡山区早日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立哲, 金开美.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J]. 中国茶叶, 2013, 35(10): 16-18.
  [2] 张香萍.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重点[J]. 河南农业, 2017(7): 13-15.
  [3] 郭威扬. 信阳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3): 104-106.
  [4] 蔡一鸣, 吕未, 吴淑平, 等. 豫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思考[J]. 茶叶通讯, 2018, 45(4): 29-32.
  [5] 胡晓云, 李闯, 魏春丽, 等.  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 中国茶叶, 2020, 42(5): 24-38.
  [6] 张清改. 历史时期信阳茶贸易考略[J]. 贵州茶叶, 2017(4): 42-45.
  [7] 鄭杰, 吕立哲, 吴淑平. 影响信阳毛尖茶品质的因素及措施[J]. 耕作与栽培, 2013(4): 30-31.
  [8] 张健. “三权分置”背景下河南农户茶叶种植园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J]. 福建茶叶, 2017(12): 424.
  [9] 闫淑玲. 河南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J]. 福建茶叶, 2017(1): 138-139.
  [10] 李琼. 信阳旅游茶叶集群发展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13): 16-17.
  [11] 崔理博. 新形势下茶叶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 福建茶叶, 2018(12): 74.
其他文献
消费需要是产品包装设计的根源,用户体验是衡量设计成效的标准.通过以用户体验与消费需求为核心,对食用菌产品包装设计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产品包装设计需要精准把握产品设计的
决定食用菌产业发展效益的关键在于产品品质,而首要品质即为食用安全.因此在进行食用菌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都要做到对产品安全的有效监管.针对食用菌产品安全,监管
对四川木里县生长的松茸从3个生长期(Ⅰ期、Ⅱ期、Ⅲ期)和2个生长部位(菌柄、菌盖)进行营养成分及安全性评估.对比分析松茸矿物元素、氨基酸、还原糖、多肽、多酚、蛋白质、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是陕西省茶叶主产区。文章就安康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推进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为探究不同时期环割对烤烟上部烟叶生长发育及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分别设打顶后环割(T1)、下部叶采收后环割(T2)、中部叶采收后环割(T3)3个处理,以不环割烟株作为
食用菌属于绿色食品,具有清新鲜美、风味别样的特点,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开始注重食用
咖啡碱是茶叶中最为重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具有较多药理功能。茶叶中的咖啡碱,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提取制备,在饮料、速食食品、保健品以及药品等领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并有较好
以白牡丹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茶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对白牡丹冷泡法感官品质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得出白牡丹冷泡法最佳冲泡组合为冲泡100 min、茶水比1∶50、冲泡水温
茶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是一种世界性害螨,也是茶树上为害较重的害螨之一,主要以若螨和成螨在茶树嫩梢上吸食汁液,被害叶片萎缩、硬化增厚、质地变脆,严
紫晶是以粉紫色抗TY材料CL28PB-1为母本,绿色抗细菌性叶斑病材料CG1401-0-51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紫色樱桃番茄新品种,具有丰产、园艺性状好、营养丰富、综合抗性好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