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态躯体重心位置的转移与术侧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静态躯体重心位置(GCP)的转移情况及其与术侧髋关节功能康复的相关性。

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用重心测量仪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THA的单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86例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术侧关节将患者分两组,分别为右髋组(49例)及左髋组(37例),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年时采用重心测量仪对进行GCP测定,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化GCP较术前位置的转移程度,并与同一时间点的Harris功能评分较术前时水平的变化程度进行Pearson's相关性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在THA术后6个月、1年时Harri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时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2.2±3.5)、(53.9±3.5)分比(86.8±3.8)、(86.9±3.1)分,P<0.01],术后GCP转移程度与同一时期患者Harris评分变化程度呈线性相关,且术后6个月、1年时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521和0.46。

结论

随着术后髋关节功能进一步恢复,患者GCP由起初的位置逐渐向术侧方向移动,术后GCP较术前位置转移程度能够一定的程度上表明术后髋关节恢复程度。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索"医药分开"改革对医院医保基金使用和医保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至2014年基本医疗保险患者的就医数据,比较2012年12月1日改革前、后医院医保收入情况、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和医保患者就医行为的差异。结果改革后,医院医保部分的收入实现了基本平移;医保患者的药占比和次均药费有显著降低;医保基金支付增加;门急诊基金使用量开始超过住院基金;医事服务费差距的加大,影响了医保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工作的生命线和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我院借鉴德国KTQ医院质量认证体系理念进行顶层设计,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涵盖门急诊、住院、手术、护理、院感、药事等方面的监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联接和作用,不断完善信息监管系统和线下服务体系,构建系统化、信息化、精准化的大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有力地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获得性问题是影响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将介绍一种新的医院获得性问题分类模型——CHADx模型,阐述模型的建立原则及建立方法,以及在模型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旨在为医院获得性问题研究提供依据,从而帮助医疗机构探究医院获得性问题的发生原因、保障医疗安全及提高医疗水平。
目的研究发病≤4.5 h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动脉或动静脉联合溶栓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包头市中心医院已经成熟的脑卒中绿色通道,从急诊室、神经内科门诊、神经内科病房、影像中心连续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所有发病≤4.5 h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得出溶栓率,并分析未溶栓的原因。结果发病≤4.5 h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538例,其中104例溶栓(19.3%),未
目的我院医疗保险按病种定额付费制度已实施数年,但执行效果不理想。本研究寻找一种新的模式来对病种定额付费进行管理。方法从2013年开始试行对定额病种进行医疗费用分类及其限额确定,与信息科一起开发病种费用分类的实时监控软件,形成了一套按病种定额付费管理的新模式——病种费用分类管理。结果2014年我院将此模式正式推广运用到其他定额付费的病种中,取得实效,同时获得了医疗保险同行业管理者的一致认可。结论此模
目的探讨以关节炎为首发表现的银屑病关节炎(PsA)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15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13例PsA患者的一般情况、关节受累特征、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类风湿因子(RF)及HLA-B27等,并将关节炎首发者和银屑疹首发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22.1%(25/113)的P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伴甲状腺病变的临床特点、病程及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门诊及住院MG患者106例,对其临床特点、甲状腺功能及抗体与病程和预后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1)106例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20例(18.87%),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或)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升高者37例(34.9
目的探讨Lewis-Sumner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电生理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2008年5月至2014年8月诊治的9例Lewis-Sumner综合征临床表现、电生理特点、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点、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29(18~64)岁,治疗后随访6~48个月。9例患者均为不对称起病,有8例以远端肢体受累发病。5例患者发病时有感觉和运动
目的通过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SOD1 G93A G1H转基因小鼠脑干神经前体细胞和突触蛋白免疫反应抗体的影响来探讨FGF-2神经保护效应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三组:非转基因野生型小鼠组(WT)、SOD1 G93A G1H转基因小鼠组(SOD1)、转基因小鼠FGF-2处理组(FGF-2),每组实验动物40只。其中,FGF-2组为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