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奇观电影的审美取向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j108580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克尔·贝无疑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特别是其被冠以奇观称号的《变形金刚》系列连续轰炸暑期电影市场,屡创票房佳绩。从叙事角度看,由《变形金刚1》到《变形金刚3》电影并无多大变化。真正让观众留恋往返、意犹未尽的是电影的审美取向,即,电影呈现的是炫目的影像奇观,激发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诉诸的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情结。
  一、呈现炫目的影像奇观
  “影像奇观就是借用各种技术手段,展现各种被想象和幻想放大的、日常难以得见的场景,并且这些场景合理融入电影叙事之中,成为构成电影的重要的因素。”(刘进华:《影像奇观探源》,载《电影文学》2009年12期)奇观是自《星球大战》以来电影影像呈现出的最为重要要的变化,也是当前电影集聚人气的法宝。作为支撑好莱坞电影票房半壁江山的动作片导演,迈克尔·贝对影像奇观的呈现更是青睐有加。纵观迈克尔·贝,从《绝地战警》、《石破天惊》开始,经《珍珠港》等,到《变形金刚》系列,包括2014即将上映的《变形金刚4》,影像奇观正是其电影的最为显著特征。在这些电影中,惊天动地的爆炸、惊心动魄的追车(追逐),以及千百年来让人类无限向往的地外空间和外星生命等场面构成的影像,光彩炫目、引人入胜。
  影像奇观越来越成为影像的主要表达方式源于电影的叙事、表意需求,受益于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然而,观众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电影的商业属性决定了电影不应该只是自娱自乐的玩意儿,从传播学角度考虑,只有被受众认可,电影的意义才有可能会达成。迈克尔·贝深谙此道,他能洞察观众心理,知道大家想看的是什么。当然,电影观念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密不可分,诚如陈山所言:“中国电影观众的集体文化消费心理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异,他们不仅要看“好看”的电影,而且要看“好玩”的电影,娱乐电影市场价值的核心要素已经偏离原有的重心。”(陈山:《“好看的”与“好玩的”——略论中国电影观众文化消费心理的变迁》,转引自《电影产业研究之文化消费与电影卷》,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电影观众,消费社会电影观众莫不如此。“首先,现代世界是一个都市世界。大城市生活和限定刺激与社交能力的方式,为人们看与想看见事物提供了大量优越的机会。其次,就是当代倾向的性质,它渴望行动,追求新奇,贪图轰动。而最能满足这些迫切愿望的莫过于艺术中的视觉成分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著,严蓓雯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版2007年版,106页)毫无疑问,电影是这样的艺术形式,所不同的是迈克尔·贝对视觉成分的表达异常狂热。《珍珠港》中长达半小时的轰炸镜头扣人心弦,特别是被称为“上帝之眼”的,炸弹坠向“田纳西”号战列舰的镜头开启了电影新视角,而《绝地战警2》中破坏性追车镜头更是极大的满足了受众追求新奇,贪图视听享受的心理欲望。
  时至今日,在视觉文化浪潮冲击下,人类已经被视像世界所包裹,观众的视觉经验和对影像的理解能力已被拓展到史无前例的新高度。在此情况下,针对受众的审美需求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影片,其实是电影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导演的审美倾向和社会的潮流统一时,把观众带向影院也就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而这恰恰正是迈克尔·贝所狂热追求的。
  二、激发集体的记忆
  记忆是我们生活生存的重要构成部分,潜能巨大。路易斯·布努艾尔在《我最后的叹息》中这样评价记忆:“记忆是我们的内聚力,是我们的理性,我们的行为,我们情感。失去它我们什么都不是。”对社会而言,记忆同样功不可没,“人类的所有思想不过是人类的集体记忆而已,人类历史也是如此。”(《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荣格著,孔长安、丁刚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电影作为做人类集体记忆体验的场所,其中交织着历史和个人的各种思想潜能。对于受众而言,经历过这段记忆的观众需要通过电影重温历史,没有经历过的则希望能够了解和体验之。当电影激起人类记忆的潜能时,它也就成了人类集体记忆的一种综合性产物。电影和记忆的关系远非三言两语能言清道明,但电影、电视激发人类记忆潜能的例子比比皆是,诸如《美国往事》、《西部往事》、《同年往事》、《电影往事》、《闯关东》等无不和记忆交织,难分彼此。
  迈克尔·贝电影《变形金刚》系列虽然讲述的不是记忆,但电影却承载了无数人的集体回忆。当今世界日新月异,观念、形状、存在等无不竞相展示其独特,但人类怀旧的理念是永远无法磨灭的。“变形金刚,变形出发”,以及“kakakukukiki……”等耳熟能详的金属变形声响,让无数的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青年人魂牵梦绕,进而引发整个世界的关注。在此无意讨论迈克尔·贝和他的团队是否有意于此,但可以肯定的是变形金刚的创意触动了一代人的记忆潜能,进而演变为一种商机。“一代人的恋旧与回忆,就像一张存了几十年的支票,总有兑现的时候,现在前80年代掏钱的时候到了。”(刘婷:《仲夏夜之集体回忆与消费》,载《商务周刊》2007年5期)对于记忆,影迷关心的不是变形金刚本身所承载的商业价值,而是这个符号所代表的记忆生活。特别是对中国观众而言,在物质条件、娱乐方式匮乏的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变形金刚》曾经给与过我们太多的娱乐和想像空间,它就是我们纯真的童年,是一代人的标志性符号。当这种蕴含着我们记忆的符号,以举世皆知的方式轰然而至,特别是以娱乐的目的且充当着拯救地球的角色时,一代人的记忆和想象瞬时超脱地球,延伸至遥远的太空,而《变形金刚》也因此持续轰炸暑期档,赚得盆满钵满。
  在当代电影史上《变形金刚》似乎是最具规模的的一次人类集体怀旧,几乎电影的每一个场景,都能深深激起观众怀旧的情绪,每一场落幕都能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代人童年的记忆在炫目的影像中得以完整的展现。
  三、诉诸人类的共同情结
  表面上看,人们对《变形金刚》系列的喜爱和观众的视觉时代文化心理特征有关,然而分析电影的叙事语境我们不难发现,炫目的影像奇观只是叙事的载体,故事需要用非常规的影像方能正常讲述。确切的说,《变形金刚》系列讲述的都是拯救地球和人类的故事。故事是非常规的,与之对应的影像也应具有非常规的特质。然而更为重要是,决定影像的故事沉淀了人类千百年共同关注的话题,这就是地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以及人类对未知领域(地外空间和生命)的好奇和探索。   关于地球和人类生存发展问题,是人类无法逾越的话题。杞人忧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几乎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从传统的角度看,人们都在耻笑杞人,笑他过分的、没有根据的担忧。然而,当海啸、地震、火山喷发、洪水肆虐等各种灾难越来越频繁的爆发,并被媒体大量报道之后,更多的人有了像杞人一样的想法,地球和人类存亡问题愈加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的灾难片极尽电影渲染之能事,借用无所不能的视觉手段,再加以夸张的想像,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大量变为令人瞠目的影像。海难、空难、自然灾害等素材,用一种科幻假想中的危机或灾难讲述着某种预言,给人类不断敲响警钟。现实的灾害,电影的渲染,无形中把地球和人类灾难处境根植于人们心中。本就敏感的当下人,极易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找到共鸣。诸如《后天》、《2012》、《生化危机》等,都是此类电影,并且票房奇好。《变形金刚》系列电影有效的把握了观众的这种观影心理机制,在灾难和英雄拯救人类的故事中,使观众内心世界在观影过程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在电影中地球的秩序受到异类恶势力的威胁,在英雄和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消灭了恶势力,地球重新回到原有的规范中,从而通过影像完成了观影的心理慰藉。
  对地外空间的好奇、探索和人类生存危机息息相关。在此,无意考证人类是从何时开始向往太空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电影诞生之初,这种好奇心便在银幕上得以呈现。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无疑是最早的把人类对外太空的想像影像化的作品,这股涓涓细流到20世纪70年代末渐成规模。此类电影,从《星球大战》到《变形金刚》屡创票房佳绩,根源就在于人类的这种好奇心理。上世纪中后期开始,前苏联和美国相继登月成功。本世纪,从神五到神十,中国对外太空的探索初见成效,并且人类历次登月飞天的情景通过电视等媒体向数十亿人直播。千百年来对外太空的想象和探索得到有效的证实,好奇心具有了合理性的支持,借助登月、飞天的现实得以无限膨胀。我们知道,近年有关地外空间的事件层出不穷,从好奇号的火星探测到51区,从各类不明飞行物到作假的外星人,在科学技术尚无法准确合理的解释这些现象的情况下,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这种集体性、想象性的建构必将持久存在并继续泛化。事实上不只是《变形金刚》,几乎所有的涉及这类母题的电影,在人类集体认同的历史文化想象的支撑下,通过各类奇观影像讲述着生死存亡和游历地外世界的故事。这些故事极大的丰富了银幕形象,满足了观众观影心理。
  奇观是电影艺术的一个永恒话题,是迈克尔·贝电影的最大特征,也是当下电影的最大的共性。其电影在呈现炫目的奇观场景同时,讲述了一个个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的故事,同时导演有效的把握了当前社会的敏感话题,这种审美取向让他的电影极具观看效应。2014夏,由迈克尔·贝导演的第四部《变形金刚》将和观众见面,在没有看到电影之前我们无法预料成功与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必将再次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其他文献
电影《夏洛特烦恼》于2015年国庆期间重磅推出,影片上映两周半票房即突破10亿,远超影院同期上映大片《港囧》(徐铮执导),成为今年电影界的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该影片虽没有赫赫有名的明星大腕儿参与,却受到了影视界众多明星、导演的力捧和赞誉。这部影片凭借演员精湛的演技、编导高超的改编能力以及滑稽与戏谑的故事情节取胜,是一部接地气、有特色、富有生活质感和特殊意义的喜剧性影片佳作。  《夏洛特烦恼》是
【作者简介】李卉,女,河南省洛阳人,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  【基金项目】 《公民凯恩》讲述了一位报业大亨跌宕起伏的一生,故事本身并没什么独特之处,讲述故事的方式,反倒比故事本身更有价值。奥逊·威尔斯冲破了长久以来好莱坞影片封闭的单视点的影片结构,使整个影片呈现出开放式的结构形式,从而形成了非线性的多元叙事结构,并以“玫瑰花蕾”作为叙事动机,造成了回环相套的效果。多年以来,学界关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
[摘要]音乐剧从欧洲歌剧的母体中走出,不断演变而形成了多样的艺术表征。纵观音乐剧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出音乐剧是西方工业文明与西方人文主义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现代工业文化给予音乐剧时尚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而人文主义文化赋予音乐剧深刻广泛的人性精神,二者合力把音乐剧一步步推向音乐艺术的颠峰。  [关键词] 欧美 音乐剧 历史发展     音乐剧从形成到兴盛的百年经历是美欧20世纪一种特殊的城市文化。 “
【作者简介】张燕,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表演系教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催眠大师》海报 《催眠大师》讲述的是徐峥扮演的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与对莫文蔚饰演的棘手“病人”任小妍之间的故事。治疗过程充满了博弈,他们在理性与恐惧中挣扎和突围,一步一步剖析事件背后的成因,也一层一层挖掘记忆深处潜藏的秘密。很多影评人士都认为《催眠大师》“进入梦境操控对方行动”这样的设计与好莱
[摘要] 霍建起导演成长于“第五代”影人的摇篮,却与“第六代”同时开始电影创作。他的作品多取材自现实生活,却又能以一种高度审美化的风格对现实生活进行关照,对片中人物的情感、心灵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  [关键词]霍建起 电影 风格    引言  在习惯将导演按代际划分的中国影坛,霍建起多多少少显得有些另类。他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78级,他的同学大多成为日后“第五代”的中坚力量
[摘要]中国传统工笔画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即在“水、墨、彩”之幻化中演绎出“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的气韵和意境,反映出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习惯。  [关键词]传统工笔画 水 墨 彩    色彩明艳绚丽是工笔画的特色,但明艳绚丽的色彩也易于流于浮艳甜俗,而在中国传统工笔画中,画家在设色中却能做到“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重而不浊”、“滋而不燥,艳而不俗”。这都取决于“水、墨、彩”
[摘要] 新版电视剧《西游记》播出以来,引起了极大反响。时代在进步,每个时代,看待经典都会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新版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也是一种挑战。《西游记》的翻拍,说明了老版《西游记》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新版,应该肯定导演的挑战,重拍经典名著的勇敢担当,又一次掀起了大家重温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高潮。  [关键词]《西游记》影视艺术人物造型表演与特技  doi:10.3969
[摘要]钢琴弹奏是一种全身各部分积极的协调运动,是一种从指尖开始到手腕,手臂、肩、上身乃至腰部及全身的整体协调和灵活运动组合。几乎每一个身体部位的工作,都是需要紧张与放松的协调动作,只有处理好整体的放松与局部紧张的相对性关系,钢琴演奏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演奏 放松 紧张 协调统一    钢琴弹奏是一种全身各部分积极的协调运动,是一种从指尖开始到手腕、手臂、肩、上身乃至腰部及全身的整体协
[摘要]针对现在DV创作的平民化现状,本文拟以任教的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三年来学生DV创作轨迹为线索,初探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DV创作的特色,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DV 地方院校 大学生  2004年9月,来自湖北各地的96名新生成为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第一届学生,该专业当时挂靠在教育技术系名下,技术设备条件比较成熟。因此在专业课老师的支持下,编导专业的OV创作迅速